那片带着深蓝色指甲油的指甲盖碎片,成了连接虚拟幽灵与现实世界最珍贵的桥梁。dNA比对虽未直接命中,但亲缘关系追溯将其源头指向了东南沿海一个特定的地域——闽省漳泉交界处一片以渔业和传统手工业闻名的沿海区域。结合刘技术员提到的细微口音特征,调查范围被精准地缩小到几个相邻的乡镇。
专项组联合当地警方,成立了秘密调查组,以人口普查、民俗文化调研等为掩护,悄然进驻这些乡镇,开始了一场悄无声息的摸排。重点是寻找近一两年内外出未归、或行踪诡异的年轻女性,尤其是从事过与外贸、咨询、科技相关行业,或者有计算机、外语特长的。
沈锐在横店,虽然远隔千里,但心始终系着这边的进展。他要求调查组特别注意当地的传统手工业,尤其是与“蓝色”相关的工艺。那片指甲油的颜色很特别,不是常见的亮蓝或宝蓝,而是一种更深沉、带着些许青灰色调的釉色,让他隐约联想到某种传统的瓷器釉彩。
调查工作繁琐而细致。几天过去,排查了数百名符合年龄段的女性,并未发现明显可疑对象。似乎线索又要中断。
就在调查组有些气馁时,一个老户籍警在翻阅旧档案时,注意到了一个被忽略的细节:三年前,邻镇一个名叫“玉兰岙”的小渔村,曾发生过一起意外的火灾,烧毁了几间老屋,一名独居的孤寡老人不幸丧生。火灾原因认定为电线老化。这本是一起普通的意外。
但老警察注意到,档案里记录,那位丧生的老人有个孙女,当时正在外地读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听说火灾后回来处理完后事就再也没回过村子,据说去了大城市发展。女孩的名字叫陈静。
老警察之所以注意到这个,是因为女孩的爷爷,是村里最后几个还会传统“漳窑青瓷”烧制手艺的老人之一。那种青瓷的釉色,正是一种独特的深蓝色,被称为“天青釉”,与指甲碎片的颜色颇为相似。
调查组立刻调取了陈静的资料。陈静,女,二十六岁,毕业于一所不错的大学的计算机系,成绩优异。火灾后,她注销了当地的户口,此后便几乎查不到任何正式的就业、居住、出行记录,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这太可疑了!
调查组立刻秘密走访了玉兰岙村。村子很小,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只剩下些老人。提起陈静,老人们都唏嘘不已,说她从小聪明漂亮,是村里飞出的金凤凰,可惜爷爷没了后,就再也没回来过,估计是在外面过得不好,不好意思回来。
但在走访中,一个与陈静爷爷交好的老渔民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陈静爷爷去世前半年,好像总有陌生人开着小车来村里找他,说是要买他的瓷器,但出的价高得离谱,而且指定要那种“釉色最沉、最深”的。老人后来好像还跟人吵过架,说那是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能瞎卖。
调查组立刻意识到,那些买瓷器的人,可能目的不纯!他们看上的不是瓷器,而是老人调釉的手艺!那种独特的深蓝色釉料配方!
陈静的失踪,以及她所学的计算机专业,让她瞬间成为了重点嫌疑对象!
警方试图恢复陈静过去的网络痕迹和社交关系。发现她在校期间曾是一个小众黑客论坛的活跃用户,Id叫“Jade”(玉石),擅长网络渗透和数据加密。毕业后,这个Id就逐渐沉寂了。
技术队尝试追踪这个Id的后续活动,发现其在两年前开始,在一个更加隐秘的、需要邀请码的暗网技术论坛出现,发言不多,但每次出现都涉及一些前沿的网络攻击和反追踪技术探讨。其语言风格冷静、精准,且对东亚地区的网络架构异常熟悉。
几乎可以确定,“Jade”就是陈静!而她,极有可能就是“暗影旅店”的技术骨干之一,甚至可能是那个负责省城观察点的女性联络员!
动机呢?是因为爷爷的意外死亡?调查组重新审视了三年前那场火灾。火灾鉴定报告看起来并无明显漏洞。但一位经验丰富的火灾调查专家在查看现场残留照片时,提出了一个疑问:老人生前习惯很好,电线虽然老旧,但似乎不至于短路得如此彻底猛烈?而且,起火点附近找到的一个烧变形的金属残片,形态不太像日常家用电器零件。
警方秘密开棺,对老人遗骸进行了法医检验。结果令人震惊:老人在火灾前就已经死亡,死因是颈部遭受重击!那场火灾是为了毁尸灭迹!
陈静爷爷根本不是意外死亡,而是谋杀!
那么,陈静的消失,就不仅仅是悲伤那么简单了。她很可能知晓了爷爷死亡的真相,或者发现了那些“买瓷人”的异常,从而被卷入其中,甚至可能被胁迫利用其技术能力为对方服务?亦或者,她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追查真相,最终与“暗影旅店”这样的组织产生了交集?
无论哪种可能,都解释了她为何会出现在省城的观察点。
现在,关键是要找到她!
调查组对陈静的社会关系进行了最彻底的挖掘。她父母早亡,由爷爷带大,几乎没有其他亲近的亲戚。在校期间关系最好的几个同学,毕业后也各奔东西。
技术队尝试对“Jade”这个Id进行反向追踪和陷阱设置,但对方极其谨慎,不再上线。
线索似乎再次中断。
沈锐在听取汇报时,却注意到了另一个细节:陈静爷爷的漳窑青瓷手艺。那种独特的“天青釉”需要一种特定的海边矿物颜料和复杂的烧制工艺。
他让调查组查询一下,近期国内外是否有关于漳窑青瓷、特别是天青釉瓷器的拍卖、展览或者私人收藏记录,尤其是与高科技或投资领域人士相关的。
调查组很快反馈:大约半年前,欧洲某小众拍卖行曾拍出一件据称是失传已久的明代漳窑天青釉玉壶春瓶,拍得者匿名,成交价高得离谱。而根据拍卖行有限的记录,委托拍卖者似乎是一家东南亚的艺术基金会。
与此同时,国际刑警那边传来消息,他们对“收藏家”的追查也有了一丝微弱进展:几个活跃于欧洲地下艺术圈的线人透露,“收藏家”似乎对东方古陶瓷,特别是颜色深沉的青瓷,有着偏执的喜爱,近期曾多次通过中间人询价。
青瓷……“收藏家”……
陈静……天青釉……
陈静的爷爷因为天青釉配方而被谋杀……
陈静如今为“暗影旅店”工作,而“暗影旅店”服务于“收藏家”……
一条若隐若现的线,似乎将那个小渔村的悲剧与横跨全球的阴谋连接了起来。
“收藏家”或许不仅仅是技术的收集者,也是艺术的掠夺者。他可能最初是为了得到那种独特的釉料配方(或许用于某种化学合成或伪装?),与陈静的爷爷发生了冲突导致了谋杀,之后又发现了陈静的技术才能,从而将她卷入其中。
而陈静,这个失去唯一亲人的天才黑客,她的动机是什么?是被胁迫?是为了复仇?还是被“收藏家”提供的资源和技术所吸引?
无论如何,找到陈静,成为了解开“收藏家”谜团的关键。
调查组调整了方向,开始重点监控国内外与高端青瓷交易、东南亚艺术基金会相关的所有信息和资金流动,希望能找到陈静的踪迹。
沈锐则让技术队尝试用一种新的思路追踪陈静:既然她的技术活动如此隐蔽,那么她必然需要极其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这种环境通常来自一些提供高端匿名网络服务的供应商,价格昂贵,且需要特定渠道介绍。
警方开始秘密接触这些游走在灰色地带的网络服务商,许以条件,尝试获取客户名单。
这是一场在黑暗中摸索的艰难追踪。
时间一天天过去,陈静就像她的代号“Jade”一样,光滑而难以捉摸。
但沈锐相信,只要她还在活动,就一定会留下痕迹。
他站在办公室的中国地图前,目光落在东南沿海那个叫“玉兰岙”的小点上。
从一个偏僻渔村的悲剧,到震动全球的科技危机,这其间的因果,令人唏嘘。
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找到那个从渔村走出的女孩,揭开这一切背后的最终答案。
他知道,答案或许就在那片深蓝色的釉彩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