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被牛导一句“郑智”吓得掉线了。
情急之下,他直接断开星网的精神链接,消失在了牛导眼前。
牛导望着郑智消失的背影,想了想,他也从星网下线了。
导演协会的平台上,郑智的账号“郑辉”收到了一条消息。
牛导:【你是郑智对不对?】
【不要否认,我有证据。】
他是导演协会的副主席,有权力调查导演协会账号背后的导演的真实身份,自然知道郑智和郑辉两个账号背后人是同一个。
郑辉就是郑智!
《一个人的爱情故事》是和《青梅竹马》同期对打的电影,他为了了解“竞争对手”也看过,这一看就让他惊喜上了!
这个郑辉是个人才啊!
他起了爱才之心,想扶持这个年轻导演一把,这才行使了自己的权力去查了查“郑辉”。
让他没想到的是,郑辉竟然就是自己之前封杀的那个郑智!
牛导:【我们聊聊。】
光脑前的郑智,沉默良久,知道自己是躲不过去了,于是便认命般的回复道:【行,我们聊聊,你定时间和地点。】
…………
中央星,某间咖啡厅,郑智和牛导沉默着相对而坐。
牛导望着低头搅咖啡的郑智,知道不能再拖下去了,率先打破沉默:“郑智,可以跟我说一说,你为什么改名了吗?”
郑智停下搅咖啡的动作,抬起头,眼神有些警惕:“你不知道?你想怎么样?”
牛导语塞,听郑智这话,他是应该知道吗?
想起自己之前怒火冲天之下在星博上放的狠话,牛导突然间明白了什么。
于是,他果断跳过第一个话题,连忙摆手:“行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我知道了,咱们跳过。”
“我看过你之前的电影,你很有才华。”
外界面前不常夸人不苟言笑的牛导,此时却意外的和蔼。
“我想问的是,你为什么……”
他找了一个比较准确的词,语气不解道:“你为什么要拍山寨片?”
山寨片,指通过模仿知名影视剧的标题、题材、角色或海报风格来吸引眼球的影视作品。
山寨片的核心目的,是借助借助热门影视剧的流量迅速获利。
在这种前提下,山寨片就成为了低成本、低制作水准的代名词,粗糙的质量和极强的模仿性,让山寨片成为了有艺术追求的导演,死活也不会触碰的片子。
拍山寨片的导演,在主流导演眼中,就是自甘堕落。
至于山寨片为什么能大行其道,原因也很简单。
低成本高收益的商业模式,使得制片公司能够快速获利。
而且借助热门影视剧,山寨片也可以搭上宣传的便车,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借助正品的热度和市场关注度获得热度和市场关注度。
再者,联邦的电影市场细分程度很高,即便是山寨片,也有一批固定的受众。
他们看山寨片,不是为了享受视听盛宴,而是单纯的来找茬、看一场闹剧亦或是好奇,山寨片只要能满足这些观众追求轻松娱乐、新奇体验的需求,就能实现盈利。
联邦没有完全禁止山寨片的传播,也是因为这个。
但与此同时,联邦也规定了,如果山寨电影和正版电影的相似程度超过一定程度,正版电影制作方要告,也是一告一个准。
一些山寨片制作公司,在拍摄时,会巧妙地规避版权问题,使得他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版权问题的制约。
郑智有些惊讶,他没想到牛导找他是为了这事。
“你看过我的电影?”
郑智可疑地停顿了一下,才问道。
牛导诚实地摇了摇头,“没看过多少,只看过一两部。”
“单从这一两部……片子中,我能看出你是有能力的,多拍几部正经的片子,不好吗?”
牛导年少成名,对于郑智这种行为,他根本无法理解。
郑智拍的山寨片,在之前,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
他看的这两部片子,还是听学生说这两部片子的拍摄手法很熟悉,很像他,他这才“屈尊降贵”地去瞅了两眼。
这一瞅,就让他发现了:郑智的其他山寨片也在模仿正品导演的拍摄风格和手法!
要知道,一个导演的拍摄风格是很不容易改变的。
当一个导演的拍摄手法和风格自成一派时,说明他\/她已经将这一风格发扬到了极致,一般人即便想模仿,也不知从何入手,如果生搬硬套,反而会东施效颦,弄巧成拙。
郑智能模仿这么多位导演的风格,还能得到其中的三四分精髓,足以见得他是有天赋的。
但是好好的天赋不用在正道上,而是用在拍摄山寨片,这一点是牛导不能理解的。
他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看着郑智,想听听他的解释,看看能不能救救这个误入歧途的小导演。
郑智还是第一次被人用这种眼神看着。
在牛导诚恳甚至是迫切的眼神注视下,郑智更想不明白了。
这年头,难道名导都这么慷慨大度的吗?
难道他是好为人师?
想不明白,郑智索性也不想了。
他闭了闭眼,觉得这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便把一切都说出来了。
郑智的父亲是一个能力资质都很平庸,甚至有些愚钝的导演,他从事影视行业大半生,连一部可以称之为“还行”的作品都没有。
直到有一次,他接受了一位投资人投出的橄榄枝,那位投资人是以拍山寨片在圈内出名的。
就是这一次拍山寨片的经历,让他收获了迄今为止赚到的最大一笔星币。
自此之后,郑父尝到了甜头,就走上了一条拍摄山寨片的不归路,甚至成立了专门拍摄山寨片的制片公司,也算是“逆袭”了。
一个人的成功,也让一群看不到希望的底层导演看到了出人头地的希望,一时间,低成本的山寨片在当年大行其道。
多部山寨片的盈利,让郑父的公司招了不少人的红眼。
终于,在郑父擦着版权法的边缘,拍出了一部和原片相似度高达30%的影片时,他被多部原片制作方的律师们集体起诉了。
法庭宣判结果下来,郑父被处以了大额罚款,公司破产,他本人也抓进联邦监狱,关了五年。
五年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出狱之后,郑父的名声也彻底毁了,臭名昭着。
郑智作为他的儿子,也被主流影视圈子中的人排挤,根本没有出头的机会。
那些山寨片投资人倒是愿意给他一个机会,但是他们给的机会,也只不过是让他像郑父一样继续拍山寨片。
郑父被抓进去这件事,给他们唯一的教训,大概就是之后拍山寨片的时候,要记得只有片名封面等东西可以模仿原片,影片的内容一定要原创!
只有这样,这些跟风才难以界定为抄袭,能蹭热度,又不用受到法律的制裁。
缺乏人脉、资金和项目资源,郑智要想继续在影视圈里混下去,养活自己一家人,除了低门槛低成本的山寨片,别无选择。
他能做的,也只是在拍山寨片的时候,精益求精,尽量让自己的片子摆脱粗制滥造的标签。
除了片名封面等投资人硬性要求的东西必须和正品相同,电影的其他内容都是他原创的,只有拍摄手法会模仿一些导演。
但那也不能算抄袭。你能说一个画家仿照大师的作画手法,画一幅画是抄袭吗?
这些年,他也不是没拍过剧情制作都还不错的片子。
本来观众看得还好好的,但只要他们知道了他拍的是山寨片,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好印象,就会被山寨片的负面印象所覆盖,认为这不是什么好作品,天然的比其他电影矮了一截。
满分是一百分的话,郑智的能力只能算是80分及以上,良好,但不是优秀到惊为天人的地步。
以他的能力,还不足以打破大众对山寨片的偏见。
就这样,郑智只能在山寨片的圈子里打转。
郑智讲完了自己的故事,喝了口这家店的咖啡,润了润嗓子。
牛导听完后,却沉默了。
他对山寨片的态度其实还算温和。
大部分圈子里的名导对这种山寨片的导演,都有一种……怜悯?
毕竟,如果不是真的走投无路,为了生计无可奈何,哪位导演和演员愿意拍山寨片呢?
但郑智那时候真的是太过分了!
就盯着他的片子跟风!他拍一部,郑智仿一部!
还因为郑智的山寨片比他的片子先上映,让不少观众认为他的电影虚假宣传,实际上的电影,质量虽然不差,但并没有宣传中的那么出色,招来了一大批恶评。
他虽然态度温和,但也不是泥捏的,也是有脾气的。
一气之下,牛导就在星博上宣布封杀郑智。
那时候,他觉得郑智是一个只会投机取巧之辈,重利益,轻创作,没想到背后还有这种隐情。
“其实我也想拍正经片子,可没资源没机会。山寨片虽然被人看不起,但来钱快。”郑智抿了口咖啡,说着。
其实他也没想着一直拍山寨片,只要攒够了星币,他就去买剧本,拍一部完完全全属于他的电影。
只是这些年,他靠着买来的剧本,电影拍倒是拍出来了,质量也不错,但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等大火,赚到的星币没多少,又不够拍下一部片子。
他只能又跑回去拍山寨片,攒钱拍属于自己的电影。
他甚至想过是不是“郑智”这个名字,让观众产生了恶感,想要销号重来。
牛导在圈内下达的封杀令,只不过是加快了这个过程。
没想到阴差阳错之下,他为了攒星币,先是接到了《古衣美人》的拍摄要求,但星币没赚到,反而赔了一大笔钱。
柳暗花明,又接到了《一个人的爱情故事》,一举完成了自己的夙愿。
大起大落之下,郑智有一种“看淡了”的感觉,这才能心平气和地和牛导聊天。
牛导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兜兜转转了一大圈,他知道了答案,但事情还是回到了原点。
“那你之后打算怎么办?”牛导严肃地盯着郑智的脸,问道。
郑智起身,伸了个懒腰:“还能怎么办?”
“抱紧我们剧组编剧的大腿呗!”
“她有新的本子,我就是死皮赖脸也要当上这个导演,她要是没有本子……”
郑智说道这里时,笑了一下,“顾编厚道,《一个人》给的分成不少,够我拍下一部电影了。“
说到这里时,郑智觉得该聊的都聊完了,他想走了。
“牛导,后会有期。”
望着郑智远去的背影,牛导问道:“不拍山寨片了?”
郑智没回答,朝着身后摆了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