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倒是其次,在让广大男女生活更“幸福”这件事上,刘照天向来义不容辞。
其余大部分资金将用于收购李家坡那家电动工具公司。
电动工具看起来品类繁杂,但利润却相当可观。无论是电钻、电锯,还是各种小家电,比如刮胡刀、吹风机,即便再过几十年,这个行业依然充满活力。
尤其是其中快慢速电机的技术,还能无缝应用到“玩具”产品上。
剩余的现金则全部投入香江的金融市场,慢慢布局。
不过这些事并非一蹴而就。
因此,刘照天现在有了时间去整顿那些收购来的报刊。
他要在与伦敦关系未恶化之前,尽快在传媒界站稳脚跟。
时间只剩下短短几个月。
然而对于报纸经营,刘照天仍是个新手。
大方向上还能指点一二,但具体操作却依然一窍不通。
直到挖来一些报业人才之后,他才敢大刀阔斧地改革。
半年内,他一共收购了三十六家报纸。
每月亏损高达一百多万。
虽然这些报纸目前仍在赔钱,但至少解决了销售渠道的问题。
如今完全通过报纸佬的渠道发行,避开了沈璧等人掌控的报纸分发协会。
终于不再是圈子内自娱自乐的产物了。
刘照天不想外行指挥内行,
因此将新报刊的组建工作全权交给刑召负责。
刑召原为《东方日报》的主编,经查老先生介绍后投到刘照天旗下。
起初他也有过犹豫,
但在听到刘照天开出的薪酬待遇后,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邀请——工资整整提高了三倍多。
有朋友劝刑召慎重考虑,认为刘照天虽有钱,背景却是最大限制。
刑召表面认同,内心却不以为然:你知道什么!
加入刘照天的公司后,他才见识到什么叫做财大气粗。一家成立仅一年的玩具公司,净利润竟达二十多亿。
分发协会封锁发行渠道,刘照天就花两千多万另建渠道。
他这才明白什么叫“大水喉”,什么叫“猴赛雷”。
况且,他在《东方日报》担任主编多年,而总编一职与马家关系紧密。
只要现任总编还在,他在《东方日报》就永无晋升可能。这也是他决心赌一把的关键原因。
刘照天这边也放心地将报纸组建工作全权交给刑召。
一方面,查先生推荐的人在品性上应该不会有问题。
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发现这个人身上也有几分自己的影子。
他挥舞着钞票,四处招兵买马,从《星岛日报》挖来七八人,《东方日报》也挖走十多个,连查先生的《明报》都没放过。
出手着实凌厉。老东家《东方日报》的小马找他谈时,他只淡淡回应:“挖人是正常的商业竞争,有问题请找刘照天刘总。”
过去,刑召一直有些畏惧这位老板。但自从被刘照天纳入麾下,他才意识到,背景有时是束缚,有时却真的太好用了!
刘照天对他也彻底服气——这扯虎皮做大旗的本事,比起自己来丝毫不差。
虽然刘照天也接到了《东方日报》小马和《星岛日报》老胡的抱怨电话,但他只是笑着打哈哈,言下之意是:一切问题,由他刘照天承担。
刑召这一系列手段果然见效,钱多,人手就多。不到一周,《今日头条》的框架已经成型,《八卦周刊》《娱乐日报》《娱乐圈》《扒明星》等七八份娱乐报刊也相继搭建完成。
这些报刊的总编和主编都是从各大报社挖来的,而基层编辑和记者,则大多来自刘照天收购的那些报社。之前收购的三十多家报刊,共有五百多名员工,其中一百多人加入了《今日头条》,其余大部分并入几份八卦报纸和周刊。
刘照天当初收购这么多报纸,一是为了渠道,二就是为了这些人。有经验的员工很值钱。那些小报销量不佳,部分原因是员工能力有限,但更关键的是缺乏好的掌舵人。
别忘了,这五百多人中,除了一小部分是靠关系进来的,大多数能力都很强。刘照天不需要他们做主编或老板的活儿,只要各司其职就足够了。再加上他们的人脉与多年维护的关系,这些员工的价值,并不亚于渠道本身。
看到基本框架已经搭好,刘照天又出资五百万,专门购置印刷设备和厂房。他清楚现在房价不低,但这些是必要投资,而且他现在追求的是效率,也不差那几十万的小钱。
拥有自营印刷厂的优势不仅在于降低印刷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够灵活调控印刷数量,并确保新闻稿件的严格保密。
近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让员工们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由于这些调整大多由刑召主导,而刘照天却很少露面,更增添了大家的不安。
当得知刘照天今日将亲临报社指导工作后,许多人脸上浮现忧虑,心情如临审判。
在香江,报社职位无疑是一份优厚的工作,没有人愿意在年长之时再经历漂泊。
说句现实的,他们已不再年轻,既没有资格对生活示弱,也无力与生活讨价还价。
身处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房贷的重压、全家的开销、孩子的补习费用……
这一切都让他们不敢轻易失去经济来源。
即便生活迎面重击,他们仍要挤出最灿烂的笑容,向生活献上讨好。
人到中年,保温杯中承载的并非枸杞,而是碾碎尊严后的妥协。
初出校园时,谁不曾高呼: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而今却只能苟且地活着,并不得不承认,自己就是那苟且之人。
明天报纸即将上市,此刻众人齐聚大厅,静候刘照天的检视。
有人小心翼翼地询问刑召:“刑总,老板组建如此庞大的报业集团,加上他的背景,报社恐怕很难盈利。万一未能达到预期,我们……”
未尽之言,刑召心知肚明。
看着众人满面愁容,周围其他报刊的总编和主编也纷纷投来期待的目光,盼望刑总能给予一丝安慰。
这些总编和主编当初是被双倍薪水所吸引,一时冲动接受了刑召的邀请。
待兴奋退去,忧虑渐渐浮上心头。
刑召内心同样有些不安。这段时间他四处挖角,几乎得罪了香江所有大报。若离开刘照天的公司,除了自立门户,他已无退路。
但眼下,他只能尽力安抚大家,于是笑着宽慰道:“一家报社一年能亏损多少?还不够老板卖一款玩具的呢!”
“再说,以我们报社的背景,你们觉得是为了赚钱吗?”
听了刑召的话,众人略感宽慰,却仍难完全安心。
既然已走到这一步,也只能随遇而安。
片刻之后,刘照天的车队终于缓缓抵达。
刑总本想亲自上前开车门迎接,但刘照天车一停稳,便自行推门而出。
他率先开口:“刑总编,还有各位同仁。”
“这么冷的天,辛苦各位出来等我。”
“都是自己人,不用这么客气。你们不会还把我当外人吧?”刘照天笑着,假装责怪地说道。
随后便招呼众人一起进了屋。
短短几步路,刘照天仔细地观察了每个人的表情。
他心中已经大致有了数。
到了大厅,他微微一笑,开口道:“我看大家似乎不太高兴啊,不会是因为我一直没过来,觉得我不重视大家吧?”
“这点我得解释一下。我对办报纸实在不太懂,来了反而添乱。而且我相信各位都是行家,今后还要多仰仗各位。”刘照天语气诚恳。
“刘总客气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您放心,我们一定尽力把报社办好!”
几位总编纷纷表态,生怕慢半拍被刘照天注意到。
能在香江各方势力的压力下把生意做这么大的人,他们自然不敢小看。
“我这次来,不光是看看,也是带着任务来的。”刘照天环视一圈,伸出手指,语气坚定,“首先,既然我是老板,就有责任让大家过得更好。我准备了一套补贴和加薪的方案。另外,也给报社带来了几位人才。”
说着,他指向身边的八个人。
“这几位是华勤会计事务所的同事,从今天起也正式入职。以后报销和预支款项直接找他们就行。算是给大家提供后勤支持,希望各位能通力合作,把报社越办越好。”
话音落下,众人面面相觑,没人先开口。
加薪和补贴规则?说白了就是赏罚制度,一下子就把人事和财务大权抓在了手里。
派人帮忙?其实就是来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控制财政。明摆着告诉他们:好好做事,一旦出错,后果自负!
刘照天话说得漂亮,可手段也真够强势的!
“刘总放心,我们一定会把《今日头条》办得有声有色,绝不辜负您的期望!”刑召恭敬地说道。
刘照天点点头,继续对众人说:“我对《今日头条》寄予厚望,希望每一期内容都能精益求精。”
“同时,内部将推行晋升与降职制度。如果你们中间有人能力突出,确实是块料,我不介意再开一份杂志或报纸交给你们负责。”
底下不少人眼睛一亮。虽然报社目前不止《今日头条》,旗下还有几份杂志和报刊。
即便刘照天可能是在画饼,但这话无疑给不少人的野心插上了翅膀。
“此外,我旗下不仅有影视公司,明年还会把漫画、玩具和游戏业务分别成立独立分公司。只要你们有能力、表现好,就算这里没有合适位置,我也能安排你们到其他公司的相应岗位。晋升方面不必担心。”
“当然,如果有人占着位置不做事,甚至中饱私囊……我希望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否则大家面上都不好看。”
刘照天最后笑了笑,却让众人心中一凛。
许多人互相看了一眼,都感到心惊。刘照天这喜怒无常的性子,实在难以捉摸。
尽管别人未必清楚刘照天的战绩,但这些在传媒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员工,对他过去一年多的手段却十分了解。
“我和邢总编商议后,决定增设几位副主编。”
刘照天随即念出几个名字,全是报社的老员工。
他宣布时,邢召在一旁满脸堆笑地点头,心里却一片苦涩——这哪是商量,分明是通知。
被点到名字的人个个面露喜色,刘照天只是淡淡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