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的清晨,食府后厨弥漫着灵泉鸡汤的鲜香,许兰和许伟却捧着小算盘,蹲在角落认真核对着食材消耗。自从上次帮着记录简单账目后,两个孩子就对“算账”来了兴致,余晚星索性教他们计算菜品成本,既能帮掌柜分担,也能让他们早点接触实务。
“兰兰,你先算‘灵泉炖鸡汤’的成本,一只鸡要50文,灵泉水按每天消耗算,每碗摊2文,柴火和调料各3文,一碗鸡汤的成本总共是多少?”余晚星拿着账本,耐心引导。许兰扒拉着算珠,小眉头微微皱起:“50加2是52,加3是55,再加3是58!娘,一碗鸡汤成本58文!”
“算得对!”余晚星笑着点头,又转向许伟,“伟伟,你算‘翡翠青菜’,一斤青菜8文,能做5盘菜,每盘青菜的食材成本是多少?再加上2文调料,总共多少?”许伟拿着小石子当筹码,数了数:“8文分5盘,每盘1文6厘,加2文调料,是3文6厘!”
余晚星没想到他连“厘”都算出来了,惊喜地摸了摸他的头:“没错!以后咱们算成本,就要这么精准,一分钱都不能错,这样才能知道每道菜赚多少钱,食府才能长久经营。”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余晚星还设计了“模拟成本游戏”:让许兰扮演“采购商”,拿着假铜钱去“采购”食材;许伟扮演“账房先生”,记录采购金额和菜品成本;自己则扮演“客人”,点餐后让孩子们算出“利润”。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不仅算得越来越快,还能主动发现账目中的小错误。
这天傍晚,掌柜老李核对当日食材消耗时,发现“灵泉果汁”的消耗比销量多了3杯,正着急找不到原因,许伟突然说:“李爷爷,我知道!今天下午有位客人的果汁撒了,伙计又给了一杯,您没记上!”老李一拍脑袋,连忙补上记录,笑着说:“多亏了你,不然我还得查半天!”
余晚星看着孩子们的进步,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教会孩子们算账,不仅是帮食府做事,更是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细心——这些品质,比读书识字更重要。
可她没注意到,牛大海的管家正在食府对面的茶馆里,看着许兰和许伟帮着算账的场景,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他转身回到酒楼,把看到的一切告诉了牛大海:“掌柜的,余晚星让两个小屁孩帮着算账,看来她是真的忙不过来了。咱们之前想在‘商户评比’上做手脚,现在又多了个机会——要是能让她的账目出问题,评不上‘诚信商户’不说,还能告她‘账目混乱,偷税漏税’!”
牛大海眼睛一亮,连忙问:“怎么让她的账目出问题?”
管家压低声音说:“我听说余晚星的账本都是自己记,没请专业的账房先生。咱们可以找个机会,偷偷改了她的账本,比如把‘食材成本’改高,让她的利润看起来变少,再去县衙告她‘隐瞒利润,偷税漏税’。到时候县衙派人来查,就算发现是咱们改的,也能让她折腾一阵子,耽误评比!”
牛大海拍着桌子,兴奋地说:“好主意!就这么办!你赶紧去安排,一定要做得干净点,别留下痕迹!”
管家连忙点头,转身去安排。他找了个曾在账房做事的伙计,给了他十两银子,让他想办法偷偷潜入食府,修改余晚星的账本。
此时的余晚星,还在灯下教许兰和许伟学习“利润计算”,孩子们认真地在小本子上写着“菜品售价-成本=利润”,脸上满是专注。她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心里满是温馨,却丝毫没察觉到,一双贪婪的手已经伸向了食府的账本,一场针对账目和商户评比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要是账本被改,不仅会影响评比,还可能引来县衙的调查,对食府的名声造成严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