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婶提及李嫂和王哥想来面试的消息,让余晚星暂时放下了对神秘合作者的纠结。眼下小吃铺因新品热销,客流持续增长,原有的5人团队已显吃力——刘嫂要负责蒸制类小吃和面点制作,忙起来连喝水的功夫都没有;阿强既要打包又要兼顾外场清洁,高峰时段常常分身乏术。团队扩容迫在眉睫,而牛婶推荐的乡亲,知根知底,人品上大概率有保障,正是合适的人选。
第二天一早,李嫂和王哥就如约来到了小吃铺。李嫂看起来四十岁左右,穿着一身干净的粗布衣裳,手脚麻利,眼神透着实在;王哥比李嫂年长几岁,身材高大,皮肤黝黑,一看就是常年干体力活的人,说话不多,却显得稳重可靠。
余晚星没有急于安排试工,而是先和两人聊起了家常。她问李嫂:“李嫂,听牛婶说你在家常帮着做饭,平时都做些什么菜呀?”李嫂笑着回答:“回老板娘,我在家常做些家常菜,像蒸馒头、烙饼、炒菜这些都没问题,村里办喜事,我也常去帮忙打理厨房,食材处理、锅灶使用都熟练得很。”余晚星又问王哥:“王哥,你之前在村里主要做些什么活计?”王哥挠了挠头,憨厚地说:“我之前在村里种庄稼,闲时也帮人拉货、搬运东西,力气大,干活也利索,就是不太会说话。”
简单的交流后,余晚星对两人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她安排了现场试工,考察两人的实际操作能力。她让李嫂跟着刘嫂,学习蔬菜清洗和馅料切配;让王哥跟着阿强,尝试打包和外场清洁。
试工过程中,李嫂的表现十分亮眼。她清洗蔬菜时,动作麻利,每一片菜叶都洗得干干净净,连根部的泥土都清理得一丝不剩,比刘嫂平时的速度还快;切配馅料时,她刀工娴熟,将猪肉切成均匀的小丁,蔬菜剁得细腻无颗粒,完全看不出是第一次接触小吃铺的食材处理流程。刘嫂在一旁看着,忍不住夸赞:“李嫂,你这手艺真不错!比我刚来时强多了!”
王哥虽然话不多,但干活十分认真。阿强教他打包时,他仔细观察每一个步骤,把阿强说的“提前备料”“快速封装”等要点都记在心里。第一次尝试打包时,虽然速度比阿强慢了一些,但每一份小吃都封装得整整齐齐,麻绳系得牢固又美观。外场清洁时,他更是一丝不苟,把桌子、椅子擦拭得一尘不染,地面扫得干干净净,连角落的灰尘都没有放过。阿强笑着说:“王哥,你学得真快!以后咱们打包和清洁的活,就有人搭把手了!”
试工结束后,余晚星召集大家一起商量。牛婶首先开口:“晚星妹子,李嫂和王哥都是我们村的老实人,人品绝对没问题,而且刚才试工也看得出来,两人手脚麻利,学东西快,肯定能帮上忙。”刘嫂和阿强也纷纷表示赞同,认为两人完全能胜任小吃铺的工作。
余晚星看着大家认可的眼神,又想到两人试工时的出色表现,当即决定正式录用李嫂和王哥。她对两人说:“李嫂、王哥,经过刚才的试工和了解,我们认为你们很适合小吃铺的工作。现在正式录用你们,每月月钱和牛婶、刘嫂、阿强一样,另外每月还有米面粮油的福利。希望你们以后能好好干,和大家一起把小吃铺经营得更好!”
李嫂和王哥听到被录用的消息,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李嫂激动地说:“谢谢老板娘!我们一定会好好干的!”王哥也用力点头:“老板娘放心,我们绝不偷懒!”
就这样,小吃铺的团队从5人增至7人,人力配置得到了极大的补充。看着新加入的成员,余晚星心里充满了期待。她知道,团队扩容后,不仅能缓解现有成员的工作压力,还能为小吃铺的后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可就在这时,许明突然跑过来对余晚星说:“娘,刚才那个送纸条的叔叔又派人来传话了,说如果您今天再不去镇东茶馆见他,他就亲自来店里找您。”余晚星心里一沉,她知道,这个神秘合作者的邀约再也无法回避了。到底要不要见他,见了之后又会面临怎样的局面,让她陷入了两难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