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明担忧县城顾客减少的话,像根细小的刺扎在余晚星心头。她清楚,硬碰硬打价格战不现实,唯有守住“品质”和“服务”这两块招牌,才能留住顾客。而8岁的许亮,虽不懂什么经营策略,却用他的机灵和贴心,在不经意间为小吃铺化解了不少潜在的客诉,成了服务里的“小缓冲”。
中秋旺季过后,小吃铺的客流虽有所回落,但依旧不少。那天下午,一位县城来的顾客点了一份芝麻糖饼和一碗小米粥,等了许久才拿到餐品。或许是赶路心切,又或许是对等待不满,他接过餐品时,脸色有些难看,语气也带着几分不耐烦:“怎么这么慢?我都等了快一炷香了!这糖饼看着也不怎么热乎,是不是放了很久的?”
阿强刚想解释,许亮却抢先一步跑了过去。他仰着小脸,露出甜甜的笑容,手里还端着一杯温热的茶水:“叔叔,对不起,让您久等了!刚才人有点多,所以慢了点。这芝麻糖饼是刚出炉的,就是外面看着不热,里面可香着呢!您先喝点水,尝尝看,要是不好吃,我让我娘再给您做一份!”
那顾客本就不是真的生气,只是心里有点烦躁。看着许亮真诚又可爱的模样,听着他软糯的道歉声,心里的火气顿时消了大半。他接过茶水,喝了一口,说道:“算了算了,小孩子真会说话!我就是随口一说,不是故意找茬的。” 许亮连忙说:“谢谢叔叔理解!您快尝尝糖饼,可好吃了!”
顾客尝了一口芝麻糖饼,外皮酥脆,内里香甜,果然如许亮所说,味道很不错。他满意地点了点头,对余晚星说:“老板娘,你家这孩子太机灵了!糖饼也很好吃,下次我还来!” 余晚星连忙道谢:“多谢您的谅解!孩子不懂事,让您见笑了。”
这样的小插曲,在小吃铺里时有发生。有一次,两位顾客因为排队先后的问题发生了争执,互不相让,眼看就要吵起来。许亮见状,立刻跑过去,拉着两位顾客的衣角,小声说:“两位叔叔别生气,咱们都是来吃好吃的,生气就不好吃了!我娘说,互相让一让,大家都开心!” 说着,他还从口袋里掏出两颗糖,递给两位顾客:“这是我娘给我的糖,分给你们吃,别生气啦!”
两位顾客看着许亮天真的模样,相视一笑,不好意思地说:“行了行了,不吵了,都怪我太冲动了!” 一场即将爆发的冲突,就这样被许亮轻松化解。
许亮的机灵和贴心,不仅化解了不少小矛盾,也让顾客们对小吃铺的印象更好了。很多顾客都是冲着“有个懂事小帮手”来的,甚至有顾客专门逗许亮:“小亮,今天有没有新的小零食啊?” 许亮总是笑着回应:“叔叔阿姨,我们家的小吃都是最好吃的零食!”
余晚星看着小儿子忙碌的身影,心里既骄傲又温暖。她知道,许亮虽然不能像许明那样管账,也不能像阿强、刘嫂那样干重活,但他用自己的方式,为小吃铺贡献着力量,成了小吃铺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可就在这时,牛婶悄悄对余晚星说:“晚星妹子,我刚才听一位县城来的熟客说,那家酒楼不仅在卖和咱们类似的小吃,还模仿咱们搞了‘熟客回馈’活动,就是力度比咱们大,好多县城的熟客都被吸引过去了!” 余晚星心里一沉,她知道,这场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了。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了她需要解决的新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