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铺的流程优化后,余晚星肩上的担子轻了些,终于能腾出精力好好培养许明。自从开始教他记账,许明就把所有课余时间都泡在了小吃铺里,从最初只会简单记录收支,到如今能独立核算成本,一步步成长为余晚星的得力帮手。
这天傍晚,送走最后一位顾客,许明像往常一样拿出账簿,坐在桌前认真核对当天的账目。他先把营收按“包子”“粥品”“凉菜”分类汇总,又一笔一笔核对食材支出——面粉用了多少斤、猪肉买了多少钱、蔬菜花了几文钱,每一项都记得清清楚楚。
“娘,今天咱们卖了八十个猪肉包、六十个韭菜包,小米粥和南瓜粥各卖了五十碗,凉菜卖了三十份,总营收是三百二十文。”许明一边说,一边把算好的数字写在账簿上,“食材支出是一百五十文,今天的利润大概是一百七十文。”
余晚星凑过去一看,账簿上的字迹虽然稚嫩,却工工整整,每一笔都标注得明明白白。她欣慰地摸了摸许明的头:“明儿真厉害,算得又快又准。不过,你再看看,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许明皱着眉头,重新翻看账簿,突然眼睛一亮:“娘,我发现最近猪肉的用量比之前多了不少,之前每天用两斤,现在得用三斤,是不是该提前和肉铺老板订好货,免得当天没肉用?”余晚星笑着点头:“没错!你观察得真仔细。最近客流增加,猪肉用量自然多了,明天我就去和肉铺老板说,让他每天预留好三斤猪肉。”
从那以后,许明不仅能独立完成每日账目登记,还会主动分析数据。他发现每周五和周六的客流会比平时多两成,就提醒余晚星提前增加食材储备;看到凉拌黄瓜销量最好,就建议多备些黄瓜;甚至能从账目中发现小额误差,比如有一次,他发现当天的营收比实际收到的银子少了五文,仔细核对后才发现,是自己记录时不小心写错了数字。
许明的成长,让余晚星省心不少。以前,她每天闭店后都要花一个时辰核对账目,现在有了许明,她只需简单检查一遍就行,能有更多时间休息和琢磨新的小吃品类。牛婶也常常夸赞:“明儿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不仅账记得好,还会帮着收拾餐桌、打包餐品,真是晚星妹子的好帮手!”
许明听着大家的夸赞,心里既骄傲又开心。他知道,自己多分担一些,娘就能轻松一些。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账记好,把小吃铺的“家底”守好,让娘和弟弟过上更好的生活。
可他不知道的是,隔壁的石老三早就盯上了许明。石老三看着许明天天在小吃铺里记账,心里暗暗盘算:这小子是余晚星的得力助手,说不定知道不少小吃铺的秘密。他叫来伙计,低声吩咐:“你去打听一下,那个叫许明的小子,平时喜欢什么。咱们想办法从他嘴里套点话,看看余晚星的食材到底是从哪儿进的,账上有没有什么猫腻。”
伙计点点头,转身离开了包子铺。一场针对许明的试探和拉拢,正在悄然展开。而许明对此一无所知,依旧每天认真地记账,用心地帮娘打理小吃铺。他不知道,自己即将面临一场新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