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孩子们每天围着小菜地里的芽苗打转,余晚星既欣慰又心疼。家里的粮食勉强够填饱肚子,孩子们长身体的年纪,却很少能吃到零食。她翻箱倒柜,找出家里仅存的半袋面粉和一小撮红糖——那是之前分家时,石家嫌弃太少,随手丢给她的,一直舍不得用。“今天娘给你们做些好吃的!”她拿着面粉和红糖,笑着对孩子们说。
孩子们一听有好吃的,立刻围了过来,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余晚星先将面粉倒进一个旧木盆里,又小心翼翼地加入红糖,心里却在盘算:普通的水和面,做出来的点心口感肯定粗糙,不如试试用灵泉水。她借口去打水,悄悄在水桶里加了少量灵泉水,确保颜色和普通水无异,才端了回来。
“和面要先少量加水,慢慢搅拌。”余晚星一边示范,一边教孩子们。许明主动接过木勺,用力搅拌着面粉和水,小脸憋得通红;许兰则站在一旁,帮着把粘在盆边的面粉刮下来;小一点的孩子们也不甘示弱,有的帮忙递东西,有的踮着脚尖,好奇地看着盆里的面团慢慢成型,时不时还会伸出小手指,想摸摸柔软的面团。
面团和好后,余晚星将其分成两份,一份用来做烤饼干,一份用来做糖糕。做烤饼干时,她将面团擀成薄薄的一片,用干净的小茶杯压出一个个圆形的饼干坯,再让孩子们用小手指在饼干坯上按出一个个小坑,说是给饼干“做装饰”。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许明还调皮地在自己做的饼干上按出了一个小脚印,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做糖糕时,余晚星将面团搓成一个个小圆球,再用手掌轻轻压扁,放进烧热的锅里烙。锅里没有油,她就用刷子蘸了一点点猪油(之前从镇上买的,舍不得多用),在锅底刷了一层薄油。不一会儿,锅里就飘出了阵阵香气,糖糕的表面渐渐变成了金黄色,散发着诱人的甜味。
烤饼干则是放在灶台上的铁锅里烤的,她在锅底铺了一层干净的油纸,将饼干坯整齐地摆放在上面,再盖上锅盖,用小火慢慢烤。大约过了一炷香的时间,打开锅盖,一股浓郁的麦香和甜味扑面而来,饼干已经烤得金黄酥脆,让人垂涎欲滴。
“可以吃啦!”余晚星将烤好的饼干和糖糕盛出来,放在盘子里。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围过来,每人拿起一块饼干,轻轻咬了一口。“哇!好香啊!”许明一边嚼着饼干,一边含糊不清地说,“比镇上卖的还好吃!”许兰也点点头,小口小口地吃着糖糕,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余晚星也尝了一口,发现用灵泉水和面做出来的零食,口感确实比普通水做的好很多——饼干更加酥脆香甜,糖糕则更加软糯可口,甜味也更加浓郁自然。她心里暗喜,看来灵泉水不仅能改善农作物的生长,还能提升食物的口感。
可开心之余,她又开始担心起来——家里的面粉和糖已经所剩无几,下次再想给孩子们做零食,就没有原材料了。而且,孩子们吃得这么开心,她想经常给他们做,却苦于没有足够的食材。她看着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尽快赚到钱,给孩子们买更多的面粉和糖,让他们能经常吃到美味的零食。但赚钱的门路还没有确定,她该如何尽快赚到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