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晒得院子暖洋洋的,余晚星正坐在小板凳上,给孩子们讲“统一说辞”的重要性。最近村民们的追问越来越频繁,从“面粉在哪买的”到“红薯是谁送的”,五花八门的问题让她不得不提前准备——必须让全家人都记牢一套说辞,才能避免露出破绽。
“记住了,不管是谁问起我们家的食材,都要说‘是远房的表舅送的’。”余晚星看着三个孩子,特意加重了语气,“表舅住在南方,那边天气暖,蔬菜粮食长得快,所以能给我们送这么多。要是问起为什么总送,就说表舅家里种得多,吃不完。”
许明皱着眉问:“娘,为什么要编个表舅啊?直接说我们自己种的不行吗?”余晚星摸了摸他的头,轻声说:“我们家院子小,种不了这么多东西,说自己种的会让人怀疑。说表舅送的,别人就不会多问了,这是为了保护我们的秘密,知道吗?”许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把“表舅”两个字记在了心里。
许兰年纪小,担心自己记不住,余晚星就教她最简单的版本:“别人问你,你就说‘是娘说的表舅送的’,不用多说别的,知道吗?”许兰用力点头,还特意重复了一遍:“表舅送的,表舅送的。”许宝虽然听不懂,但看到哥哥姐姐都在认真听,也跟着拍手,嘴里念叨着“表舅”。
为了确保孩子们记牢,余晚星还模拟了几次“邻里追问”的场景。她装作李婶的语气问:“兰兰,你家的红薯真甜,在哪买的呀?”许兰立刻回答:“是表舅送的,表舅在南方。”余晚星又装作同学的样子问许明:“你带的玉米饼真好吃,面粉在哪买的?”许明也顺利回答:“是表舅送的面粉,我娘做的。”
“做得好!”余晚星满意地笑了,“以后不管遇到谁问,都要这么说,不能说错一个字。”孩子们齐声答应,眼里满是认真——他们虽然不完全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但知道这是为了保护这个家,保护娘的秘密。
没过多久,“统一说辞”就派上了用场。这天下午,刘婶提着一篮自家种的白菜上门,看到院子里晒的红薯干,笑着问:“晚星,你家这红薯干真不错,在哪买的呀?我也想去买点给我家孩子吃。”
余晚星心里咯噔一下,脸上却装作自然的样子:“不是买的,是远房表舅送的。他在南方种红薯,今年收成好,送了我们不少,吃不完就晒成了红薯干。”刘婶点点头,羡慕地说:“你这表舅可真好,还想着给你们送东西。南方的红薯就是好,比我们这边的甜。”余晚星笑着附和,心里悄悄松了口气——幸好提前教了孩子们说辞,自己也记牢了,没露出破绽。
又过了几天,许明放学回家,兴奋地说:“娘,今天同学问我包子的面粉在哪买的,我说表舅送的,他们都信了!还有人说羡慕我有个好表舅呢!”余晚星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做得好,以后也要记得这么说。”
可余晚星心里并没有完全放松。她知道,黑袍人和黑影不会轻易相信“表舅送的”这种说辞,他们肯定还在暗中观察,寻找破绽。这天傍晚,她发现院墙外有几个新鲜的脚印,脚印旁边还有一些掉落的红薯干碎屑——显然是有人在墙外停留了很久,还捡了红薯干。
她心里一紧,赶紧把红薯干收进屋里,又把院外的脚印清理干净。“肯定是黑影。”她喃喃自语,心里升起一股不安——黑影肯定在怀疑“表舅”的存在,说不定很快就会调查这个“表舅”是不是真的。
而此刻,村外的树林里,黑影正拿着一块红薯干,对黑袍人说:“大人,余晚星说这红薯干是她表舅送的,可我查了村里的户籍,根本没听说她有个在南方的表舅。她肯定是在撒谎!”黑袍人冷笑一声,眼里闪过一丝阴鸷:“撒谎就说明她心里有鬼。继续盯着,我倒要看看,她还能编出什么瞎话来。”
一场针对“表舅”的追查,正在悄然展开。余晚星精心制定的统一说辞,虽然暂时骗过了村民,却没能打消黑袍人和黑影的怀疑,危险依然在身边潜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