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默的昏迷,像一层无形的阴霾,沉重地笼罩在杂交中心救援点的上空。但出乎意料的是,团队的运转非但没有停滞,反而在一种悲壮的凝聚力下,爆发出更强的韧性。
苏晚晴成为了真正的掌舵者。她几乎没有合眼,眼下的乌青比林默倒下前还要深重,但她的眼神却愈发锐利清明。她将林默在白板,用炭笔画出了新的作战图——《危重伤员动态处置优先级清单》。
清单上,不再仅仅是医学指征,更综合了伤员存活概率、手术耗时、资源消耗等残酷而现实的要素。她在进行一场极其艰难的排序,确保每一分宝贵的手术时间和每一滴稀缺的药品,都能用在刀刃上,拯救尽可能多的生命。这种近乎冷酷的理性,是她在林默身上学到的,也是当前绝境下必须采取的策略。
“马主任,3号伤员,心脏挫伤后室间隔穿孔,循环难以维持,需要紧急修补,这台手术只有您能主刀。”
“张浩,7号伤员,创伤性膈肌破裂,腹腔脏器疝入胸腔,你负责,这是锻炼你胸腹联合手术能力的机会。”
“王护士长,我们的血浆和代血浆还能支撑多少台大手术?我需要精确数字。”
她的指令清晰、果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团队成员没有任何怨言,默默领受任务,转身投入战斗。因为他们知道,苏主任此刻背负的,是双倍的压力。
马保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担。他不再是那个可以和林默商量、查漏补缺的副手,而是最终的决定者。每一台手术的成败,都直接系于他一身。他变得更加沉默,手术前的思考时间更长,下刀更加审慎。他用自己的沉稳和经验,勉强支撑着技术层面的天空,虽然没有了林默那种石破天惊的创意和速度,但胜在扎实可靠,像一座沉默的山,抵御着死亡的浪潮。
张浩则在压力下飞速成长。他仿佛一夜之间褪去了许多青涩,眼神里多了份沉稳和狠劲。处理创伤性膈肌破裂时,他遇到了麻烦,疝入胸腔的肠管发生了嵌顿坏死。按照他以前的性子可能会慌,但此刻,他深吸一口气,脑中飞快闪过林默处理类似情况的片段,然后果断地进行了肠切除吻合术,再仔细修补膈肌。手术耗时比林默主刀要长,但步骤清晰,处理得当。当他完成手术,看着伤员生命体征平稳时,才发觉自己后背已被冷汗浸透。这不是完美的手术,但却是他独立跨越的一个重要门槛。
王兰的后勤保障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她建立了一个更精细的物资消耗预警系统,几乎能预判到每一种关键耗材告罄的时间点,并通过苏晚晴向指挥部提前预警。她甚至带着护士们,在有限的条件下,想办法重复利用和消毒一些非一次性的器械,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物资断供。
然而,挑战依旧严峻。
一名在地震中被埋超过100小时的年轻女孩被送来时,已经出现了极严重的挤压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高钾血症,生命垂危。需要进行持续的肾脏替代治疗(cRRt),但他们带来的便携式cRRt机只有一台,而且正在为另一名伤员使用。
“苏主任,怎么办?两个都等着救命!”张浩急道。
苏晚晴看着两个危在旦夕的生命,拳头紧握。这种两难的选择,比任何行政难题都更残酷。
就在这时,一直昏迷的林默,似乎感应到了外面的艰难,监护仪上的心率出现了一丝异常的波动。苏晚晴立刻来到担架边。
“林默?你能听到吗?”她紧握着他的手。
林默没有醒来,但他的嘴唇极其微弱地动了动,仿佛在无声地传递着什么。
苏晚晴福至心灵,猛地抬头:“马主任,张浩!林默之前提过,在极端缺乏设备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利用患者自身的动静脉压力差作为动力!虽然效率低,但能争取时间!”
这个方案风险极高,对血管条件和技术要求苛刻,但确实是绝境中的一线生机!
马保国眼睛一亮:“可以尝试!张浩,你配合我!”
没有现成的套装,他们就利用现有的深静脉穿刺管、血液管路和滤器自己组装!在简陋的条件下,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和对生命的渴望,他们竟然真的为那个年轻女孩建立起了cAVh通路,暗红色的血液缓缓流过管路,开始为她清除毒素,稳定内环境。
虽然过程惊险万分,效果也无法媲美标准的cRRt,但他们硬生生地为这个女孩撬开了一扇生的窗户!
当女孩的血钾水平开始缓慢下降时,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的成功,更是一种信念的传承——即使林默倒下,他的知识、他的精神,依然在指引着这个团队,去创造不可能。
夜幕再次降临,帐篷内的灯火依旧。疲惫刻在每个人的脸上,但眼神中却多了一份经过烈火淬炼后的坚定。他们失去了最锋利的矛,却将自己锻造成了一块更加坚韧的盾。
苏晚晴轻轻为林默擦拭着额头,低语道:“你看到了吗?我们都还在……而且,我们变得更强了。”
昏迷中的林默,眉头似乎微微舒展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