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只比他大四岁,他从未喊过“母后”。
太后倒是没有让白临逸的话掉到地上:“既然皇上不愿,哀家也不能违背皇上心意。不过逸王考虑有理。既如此,不如就将现在这三人一同选入宫中?”
陈佳芊虽低着头,但明显感觉到,身旁许茵浑身都紧绷了。
她自己倒是无所谓的,毕竟她知道,苍白是皇上的心腹,皇上既然都给了她那么多照顾了,肯定不会强抢臣妻。
白临逸的目光在白临渊和陈佳芊之间游移了一圈。
他咽了一口唾沫,大着胆子开口:“太后,本王可还没选王妃呢。”
太后问:“哦,逸王是看上了这三人中的哪位?”
这下,轮到陈佳芊紧张了——
要知道,白临逸的疯癫和对他的执念,她可是领教过的。
她开始期待皇上出声拒绝了。
“太后,本王想要……”
白临逸说话间,白临渊拿起了身旁托盘上的香囊。
被选中的秀女是要赐香囊的。
不过今日,前面被选中的几个香囊,都是太后代为给的。
白临渊拿起香囊,还是今日头一次。
在场众人,包括殿内的宫女太监都知道,陈思婉是必为皇妃的。
因此,他们自然认为白临渊拿香囊,是要给陈思婉。
太后止住了白临逸未出口的话,问白临渊:“皇上有心仪的秀女?”
白临渊并未开口,只是点了头,小声吩咐一旁的太监:“给陈思婉赐香囊,封婉妃,赐住倾钰宫。”
太监走了几步,将话传给坐在旁边的严歆。
严歆看向白临渊手中的香囊。
发现白临渊没有要给她香囊的意思,她又从托盘中拿了香囊递给一旁的太监,抬高声音:“丞相之女陈思婉封婉妃,赐住倾钰宫。”
太监又将这句话用最高声音报了一遍。
陈思婉早就确定自己会被封为皇妃,因此虽然激动,但并不觉得惊讶。
而且——
她对倾钰宫是不满意的。
虽然倾钰宫是除了凤仪宫外距离龙潜宫最近的宫殿,但寓意并不好。
这宫殿是本朝往前数三代的一位皇帝为她的一位宠妃改造的。
那位宠妃确实过了几年宠冠后宫的日子,不过最后下场凄惨,不得善终。
自那之后,这倾钰宫便一直空着。
陈思婉实在是没想到,皇上竟然让她住在此处,一时间竟忘了谢恩。
严歆看陈思婉木着一张脸,心中鄙夷,觉得什么相府嫡女,也不过如此,不懂规矩,早晚会被皇上厌弃。
因此,她说出口的话也带着些鄙夷:“婉妃,还不领旨谢恩?”
陈思婉被这声音吓了一跳,回过神来。虽有满腔不满,她还是跪下磕头谢恩了。
等到她谢恩一结束,一直低着头的陈佳芊开始有些紧张了。
她一方面担心许茵还是会被指婚给哪位王爷,另一方面也担心白临逸在她和苍白中间横插一杠子。
这时,太后又说话了:“皇上看看另外两位秀女,满意否?若暂时未确定,也可以看看才艺。二位秀女准备了什么才艺,报上来。”
陈佳芊没想到还有这出。
许茵抢先一步开了口:“回太后娘娘,臣女不曾准备才艺。”
太后有一种吃了瘪的感觉。
她就连说话语气也变差了:“如此重要场合,竟不认真对待?难道,你是不将皇家威仪放在眼中?”
也就是现在场合不合适。
要是场合合适,陈佳芊一定得给太后竖个大拇指,称赞她一句“扣帽子的神”。
本来准备才艺就是自愿的,根本不是必须做的事情。
其他人准备,是因为她们想要得皇上青睐。如果不想,不准备就行了,怎么就成藐视皇家威仪了?
很显然,许茵也因为太后这句话绷不住了。
要是面对的是陈思婉,她自然是敢直截了当地怼回去的,但现在毕竟是殿选,这样说话的又是太后,导致她满腹冤屈说不出来。
不过她还是不甘于完全不辩解,便说了句:“回太后,臣女没有藐视皇家威仪。只因臣女不想入宫,所以没有准备。”
这话说的不带任何情绪,但太后却觉得许茵连带着她这个太后也不放在眼中了。
她一拍桌子:“放肆!皇上乃真龙天子,做皇妃乃是天下女子都想得到的福气,怎么偏你就不要?”
毕竟说话的是太后,许茵有些紧张。
但她一贯胆大,即使在这种时刻,她也只是出了一身汗,态度仍旧是不卑不亢的。
她跪下来,但上半身笔直:“臣女不愿入宫。若皇上和太后硬要逼臣女,臣女现在就撞这大殿的柱子,以死明志。”
即使是在这种时候,她的脑子也是很清醒的。
她知道,自己的父亲是皇上在朝堂中为数不多可信任的人之一,皇上是一定会保她的。
她不会真的拿自己的命去赌。
陈佳芊也知道,许茵是死不了的,因此她也还算冷静。
大殿内的气氛有些紧张。
这时,一个陈佳芊没想到的人开口了——
白临逸。
白临逸语调随意:“她不想入宫便不入吧,这样不守礼数、泼妇一般的女子入宫,也实在是祸害。哦,对了,你们难道没听说过这位许小姐的‘丰功伟绩’?”
他这话明显是在阴阳怪气。
许茵和陈佳芊都听出来了,却碍于身份,没法出声反驳。
太后不明白白临逸什么意思,追问:“哦,丰功伟绩?”
白临逸换了个更舒服的坐姿,笑了一声,才继续说:“许小姐可不是一般女子,小小年纪便有本事让刘尚书失去生育能力。要是她入了宫,后宫还怎么有孩子?”
陈佳芊心中“咯噔”一下,心想:白临逸怎么知道这件事的?难道,皇上将暗卫调查来的结果直接告诉了白临逸?
许茵皱了皱眉头,心想:当年的旧事,她做得干净利落,又过去许多年,白临逸是怎么知道的?
她打定了主意自己没有留下破绽,于是鼓起勇气,反驳:“太后、娘娘,臣女本不该反驳逸王殿下。但逸王殿下没有证据而诬陷臣女,臣女就是死,也不会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