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秋雨淅淅沥沥,淋湿了长安的街道。
有人借着临街店铺避雨,也有人尽量将身子缩在斗笠之下,慢步行走。
还有人以手遮头,在青石板上快步奔跑,每一脚都溅起水花,弄湿了自己的草鞋,溅起的污点也飞到路人的裙摆上。
吕嬛微微叹气,轻手拍掉裙摆上的水渍,脸上露着几分无奈。
“都督可要避雨?”纪灵顶着一个超大斗笠,挡雨能力不俗,只有手臂稍稍湿了些。
“避吧...”
吕嬛抬头看了一眼折骨的油纸伞,不禁摇头。
这把伞让她成了长安街上最靓的女仔,可也太容易坏了,磕到树枝就伤筋动骨,油纸破了个洞不说,连骨架都断了两根。
如此不结实,定价一两黄金,真的卖得掉吗?
她本来还想搞个雕花伞柄,再将山水亭阁画在伞面上,意图走高端路线。
看来要缓一缓了,还是先改善质量再说吧...
吕嬛走到一处屋檐下,驻足收伞。
看似简单的动作,但在路人眼里却是一道从未见过的景致,仿若一朵盛放的夏荷在秋雨中缓缓闭合。
“都督,这把...伞,真可谓巧夺天工。”
饶是纪灵见多识广,也难免目露崇拜之色,他想不通,都督这个小脑瓜为何装着这般多的...奇思妙想。
“别提了...”吕嬛甩了甩水,将其随意靠在墙上,不满道:“我就没见过这种淋雨多了会坏,不淋雨也会坏的伞。”
若非雨伞现在还没出现,她才不造这种毁口碑的产品,特别是北方天气干燥,纸面和桐油涂层会因失去水分而变脆、开裂。
纪灵却是不以为然,单看路人投过来的羡慕目光,就让他受用不已——站在都督身边,每天都能收获满满。
“都督,”得意之时,他也没有忘记正事:“我觉得水泥路要接着铺设,不能因为容易碾坏而停工。”
吕嬛望着茫茫细雨,若有所思:“是因为...雨天不会泥泞吗?”
“不全是,”纪灵思索着说道:“日前,有数名富商为图路面平稳而走水泥路,便给看管路面的士卒塞钱,我觉得是条商机,不若...设卡收费,有了金钱收入,也好对破损道路进行修复。”
这主意...确实不错,不就是后世的国道收费站?
吕嬛没有理由拒绝,他微笑着补充道:
“那就建一条贯穿关中的水泥驰道,西起陇关,横穿长安,东至函谷关,路面厚度需增加,另外,马车必须加宽轮子才允许放行。”
“还有!”吕嬛正色道:“有些事情就不必亲力亲为了,交给手下来做就好,除了筑路司之外,建造司的事你也需关注。”
说到这,她觉得有点欺负纪灵了,未来还有铁路司、工程司、矿业司...在等着他。
“长安东市的建设...我有在跟进,”纪灵皱着眉头说道:“但实在分身乏术,听说‘军候班’第一期学员就要从军历练了,不知‘工程班’的学员何时分配给我?”
这个...吕嬛还真不知道。
现在各镇诸侯施行的都是先军政治,关中自然也不能幸免,她只关注了军侯班,其他职业班还真没去看过。
若是直接说不知道...怕是会伤了纪灵的小心灵,她只好敷衍道:“听...蝉祭酒讲,应该快了,过不了多久,工程班学员便能毕业。”
纪灵闻言,神情顿时变得雀跃欢欣。
吕嬛看到他这模样,感觉自己欺骗了老实人,不由小脸一红,赶忙撑开雨伞,借机错开话题:
“走吧,雨小了许多。”
...
不多时,两人便来到长安医署,与城外工坊一样,皆是两层混凝土建筑。
虽然水泥出现世间,但吕嬛还是克制使用,只用来铺路和建设必要建筑,并没有普及民间的打算。
除了产量不高之外,便是混凝土的分解年限实在久远,她现在可造不出液压劈裂机,也没有柴油土方车,若是需要改造或拆除,简直就是束手无策。
“纪灵...”
吕嬛微微仰起纸伞,看着眼前的毛坯房,纠结着问道:“...你就没有想过在墙外抹上白灰?”
“内墙有抹白,”纪灵答道:“至于外墙...卢医丞说不必铺张浪费,节约一些为好。”
吕嬛闻言微微一怔。
节俭固然是中华美德,却也不差那点白石灰,主要是看这灰色外墙,她总是想起后世的烂尾房,实在讨厌得紧...
“抹上吧,好歹是官办医署,怎能如此寒酸。”
即便没有飞檐斗拱,好歹也要外装修一番,何况石灰墙算不得奢华,与继位就开始修建坟墓的皇帝相比,更是不值一提。
“诺!”
纪灵答应着,踏进医楼大门,随后摘下斗笠。
吕嬛也收起雨伞,正甩水之时,卢芳和阿鸾迎了上来。
“都督!”
“前头带路吧,”吕嬛将雨伞靠在一旁,信步走了进去,“顺道说说医署的运营状况。”
这两层医署,虽是汉末规模最大的医疗单位,也就比后世的卫生院大些。
即便如此,吕嬛也是细心布局,进门便是大厅,左边缴费处,右边取药处,正前方进入便是门诊+住院区。
至于二楼...还没用上,因为来此就医之人,实在稀少。
除了名头没打出去之外,则是百姓对于健康的看法与后世截然不同——但凡能自己康复,就不费钱抓药,但凡吃药能好,就不看医生,若是看过土郎中还不见好转,那便是命,就要着手准备后事了。
百姓对待健康如此消极,能有生意上门才怪。
不过吕嬛也没想过现在就盈利,但病人如此稀少却是始料未及,坐诊的郎中有的都闲得在翻看医书了...
“都督,”卢芳在前引路,微微侧头说道:“目前院内只能治疗轻微病种,若是遇到稍微复杂的病情...我们都无能为力。”
“无妨,”吕嬛露出笃定笑意:“我已经找到教授医学课程的名师,要不了多久,学院就能安排开课。”
“哦?”卢芳闻言,悦然问道:“敢问都督找到何方名师?”
吕嬛:“沛国谯县,华佗,华元化。”
卢芳点了点头:“我在幽州时,常闻元化先生医术精湛,医德仁厚,但也听说他心系百姓,常年云游行医,都督想让他待在关中授课,恐怕请不来。”
吕嬛摆摆手道:“请不来就抓,抓不来就抢,等他到了关中,看本都督不将他一身医术榨干。”
卢芳:“......”
阿鸾眼眸大亮:“等华先生开了班,我能旁听吗?”
“为何不能!”吕嬛正色道:“你们俩都要去,而且是以学生的身份就读,我可听说了,元化先生写了一本高深的医书,谁能继承他的衣钵,本都督重重有赏。”
“可是我们都是女子...”阿鸾面露失意之色:“女子怎能继承衣钵?”
这确实是个问题,吕嬛捏着下巴,便折中想了个法子:
“第一期医疗班,我全部挑选女子进去,如此一来,他便别无选择。”
吕嬛说完,随即肃然补充了一句:“机会只有一次,如果你们得不到先生的认可,那我也没办法了。”
总不能每一期都是女子吧,医院和军医都需要男子的加入,很多时候,行医是个力气活。
就像骨科,刀、斧、锯都是常备工具,这需要强大的臂力和耐力,男子本身就具有先天优势。
“都督此言当真?”卢芳和阿鸾满是雀跃之色,异常欣喜。
她们很清楚,关中的人才缺口短缺甚多,这便是她们的机会。
同时也很明白,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若不提升自身竞争力,再好的良机也留不住。
“本都督从不说假话!”吕嬛神色笃定,语气却放缓了几分,带着商量的意味:“要我说,学艺最忌杂而不精。你们这一班便专攻儿科、妇科,外加产科,你们意下如何?”
吕嬛看过这几个月的人口报告,死亡的年轻女子当中,产妇竟然占了三成。
一期学员皆女子,虽出于私心,却更是现实所迫——那页血淋淋的数字,让她别无选择。
“全听都督的!”
两人欣然回答,带着吕嬛踏进一间特制房间。
为了减少积灰,这个房间并不大,三面的窗子却大得很,采光度非常好。
就连顶部的天窗,都盖着一面透光的琉璃板,仅此一项,足以证明吕嬛在此地下了血本。
而房间中央,摆着一张手术台,带机械升降那种,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就是几根木头套上四个木轮,有其形,无其质,简陋得不行。
就这环境,若真开刀划下去,怕是难以活着出去...
吕嬛也是犯了难,这重资打造的‘手术室’,与记忆当中的完全不一样,连个手术灯都没有,难不成做一台手术还要看天气预报,阴天或者天黑只能关门歇业?
一提到电灯...吕嬛不由脑洞大开——似乎可以用水力发电嘛!
就是铜线拉丝的工艺还没完善,不然就能造出人工强磁,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好像想远了...
吕嬛眨了下眼睛,回过神来问道:“柳叶刀具、镊子、钩针,这些器具...铁器工坊可有送来?”
“都送来了,”卢芳掀开手术台前的铁盒,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满了手术器具。
“很好!”吕嬛放下心来。
眼下万事俱备,只欠华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