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的生意越发红火,人手短缺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这天晚上盘账时,林薇看着账本上不断增长的数字,却是喜忧参半。
这个月菜市场净赚三千二,砖厂小吃摊一千八,杂货铺也有一千五。林薇揉了揉发酸的手腕,可是咱们的人都快累垮了。建军昨天称菜时差点睡着,小娟手上都磨出茧子了。
楚瑶挺着微微隆起的肚子,点头附和:是啊,我现在这样也帮不上大忙。得赶紧找人了。
宋卫东一拍大腿:明天我就去村里贴招工启事!
不急。林薇取出几张纸,我和红梅商量过了,得有计划地招人。不同的摊位需要不同的人。
她拿出第一张纸:首先是杂货铺。大嫂带着婷婷在那,还得再配两个人。要细心、会算账的。
第二张纸:砖厂小吃摊,我和娘主要负责,但要找个有力气的帮工,负责搬面粉、和面这些重活。
第三张纸:菜市场最缺人。志强虽然能干,但需要个副手;建军和小娟也要有帮手;还得专门配个理货的。
宋卫国补充道:送货也得加个人。我和大哥现在天天跑省城、跑县城,实在忙不过来。
说干就干。第二天,宋家兵分几路开始招工。
宋卫东负责在村里招人。他在村委会门口贴了张大红纸的招工启事,用毛笔工整地写着:
招工启事 宋记菜摊、杂货铺招工若干 要求:勤劳肯干,诚实守信 待遇:包吃住,月工资30-50元 有意者请到宋家面试
这则启事在村里引起了轰动。30块钱可是相当于公办教师大半个月的工资啊!
第一个来面试的是村西头的李玉珍。她怯生生地问:俺能行吗?就会种地...
林薇温和地说:李婶,您种地那么麻利,理货肯定也行。明天就来试试吧!
第二个是村东头的孙茂才。他梗着脖子说:俺不要钱,管饭就成!
楚瑶笑了:孙叔,该给的工资一分不会少。您就负责搬货吧!
最逗的是村支书的外甥女赵晓芳,一来就问:能给俺安排个轻松活不?俺怕晒黑。
宋卫东哭笑不得:妹子,咱们这没轻松活,都得实打实地干。
林薇和楚瑶则负责在菜市场周边物色人选。她们发现隔壁摊位的刘淑珍虽然嗓门大,但特别会招呼客人;对面修鞋的王德顺虽然腿脚不便,但眼尖心细,从来不会找错钱。
刘婶,愿不愿意来我们这干?林薇试探着问,给您开四十一个月!
刘淑珍眼睛一亮:成啊!早就不想受那个窝囊气了!
楚瑶还看中了在市场里捡废品的小伙子李小明。虽然穿的破旧,但眼睛里有股机灵劲。
小明,想不想正经过日子?楚瑶问他,来我们这干活,包吃住,一个月三十。
李小明激动得直搓手:真...真的?俺一定好好干!
经过几天的筛选,最终确定了人选:
杂货铺:除了大嫂李红梅和宋卫民外,加了李玉珍和村支书的女儿周晓玲。李玉珍细心,负责理货;周晓玲上过初中,会算账,负责收银。
砖厂小吃摊:加了孙茂才负责力气活,还招了个会做面食的张秀英。
菜市场:刘淑珍负责吆喝招揽客人,李小明负责理货和搬运,还招了个专门负责卫生的王桂兰。
送货:找了个会开拖拉机的退伍兵赵志刚,和宋建国、宋卫东轮班送货。
人员到位后,林薇和楚瑶开始着手培训和管理。她们借鉴现代企业的经验,制定了一套简单有效的制度。
首先是分工明确。林薇做了几个小木牌,写着、、、,每人胸前别一个,各司其职。
其次是服务规范。楚瑶编了首顺口溜教大家: 客人进门笑相迎,主动问好要热情; 称重要足斤两够,找零迅速又准确; 商品摆放要整齐,环境卫生要保持;
最有趣的是激励机制。林薇设置了服务之星流动红旗,每月评选一次,获奖者奖励五块钱。
开始大家还不以为然,特别是刘淑珍,嘀咕着:卖个菜哪来这么多规矩?
但很快她就尝到了甜头。有天她热情地帮一个老太太挑菜,还多送了两根葱。没想到老太太是县里干部的家属,第二天就带了一群人来买菜,指名要找那个爱笑的大婶。
月底评奖时,刘淑珍毫无争议地拿到了流动红旗和五块钱奖金。这下可把她乐坏了,逢人就夸:还是东家办法好!
然而,同事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最严重的一次冲突发生在菜市场:老员工张志强和新来的李小明因为摆放蔬菜的方式发生了争执。
这些菜要按品类摆!你这样混在一起,顾客怎么挑?张志强指着李小明刚理好的货架说。
李小明不服气:俺觉得这样摆好看!五颜六色的,多喜庆!
好看顶什么用?要实用!张志强提高了嗓门。
两人越吵越凶,最后李小明一气之下推倒了货架,蔬菜撒了一地。顾客们纷纷侧目,指指点点。
刘淑珍赶紧跑来劝架:别吵了别吵了!都是自家人...
但两人正在气头上,根本听不进去。张志强指着李小明的鼻子:你这样的就不该来!
李小明红着眼睛:俺还不干了呢!说着就要摔牌子走人。
就在这时,林薇闻讯赶来。她没有立即批评谁,而是先对围观的顾客说:各位乡亲,不好意思,我们内部有点小问题,马上解决。今天所有菜品打九折,算是赔礼。
顾客们这才散去,但还在不远处观望。
林薇转身看着两人,语气平静:说吧,怎么回事?
张志强抢先说:薇姐,他不懂规矩,把菜乱摆!
李小明争辩道:俺是想摆好看点!
林薇没有直接评判,而是说:这样,你们各自按照自己的想法摆一个货架,我们让顾客来评判。
两人愣了一下,但还是照做了。张志强按品类整齐摆放,李小明则按颜色搭配摆放。
半小时后,林薇请来了几位老顾客:各位觉得哪种摆放方式更好?
大多数顾客选择了张志强的摆法:这样好找! 但也有年轻人喜欢李小明的:这样好看!像朵花似的!
林薇这才对两人说:看到了吗?不同的摆法各有优点。志强注重实用,小明注重美观。咱们可以取长补短嘛!
她接着提出解决方案:这样,平时按志强的方法摆,但每周六搞个花样陈列,让小明发挥特长,怎么样?
两人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张志主动伸出手:小明,对不住,我刚才态度不好。
李小明也挠挠头:俺也有错,不该推货架。
一场危机就这样化解了。更让人惊喜的是,周六的花样陈列大受欢迎,成了菜市场的一道风景线,甚至有人专门来看李小明摆的蔬菜花。
杂货铺那边,大嫂李红梅把店铺打理得井井有条。她一岁的小女儿婷婷躺在柜台旁的摇篮里,咿咿呀呀地挥舞着小手,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成了店里最可爱的。
小草真乖!常来的顾客总爱逗弄一下小家伙,然后多买点东西。看着这孩子就开心!
宋卫民则发挥他心细的特长,把货架整理得整整齐齐,还学会了简单的记账。有时婷婷哭闹,他还会笨拙地抱起孩子轻轻摇晃,那手忙脚乱的样子总能逗笑大家。
砖厂小吃摊在婆婆的坐镇下,生意越来越红火。孙茂才虽然脾气倔,但干活实在,一百斤的面粉扛起来就走。张秀英的手艺也好,做的馒头又白又软,工人们都爱吃。
菜市场在张志强的管理下,更是秩序井然。他学着林薇的样子,给每个人都分了工:李小明理货,刘淑珍吆喝,王桂兰保洁,各司其职。
送货的赵志刚更是勤快,天不亮就出发,总是第一个把新鲜蔬菜送到摊位。
楚瑶虽然怀孕不便,但每天都坚持到各个摊位转转,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次她发现杂货铺的糖果有点受潮,立即让宋卫民撤下来,还制定了每日检查的制度。
林薇则主要负责统筹和算账。她设计了简单的表格,让每个摊位每天记账,月底统一核算。
一个月下来,虽然加了人手多了开支,但利润反而增加了。更难得的是,大家都轻松了不少,不再像以前那样疲于奔命。
月底发工资时,宋家院子里热闹非凡。每个人都领到了厚厚的信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刘淑珍捏着四十五块钱,手都在发抖:俺这辈子都没一次拿过这么多钱! 李小明更是激动得直抹眼泪:俺...俺也能挣钱养家了... 孙茂才虽然还是那副倔样,但嘴角明显上扬:嗯,东家厚道。
看着这一幕,宋家人相视而笑。赵金凤悄悄对宋老实说:他爹,咱们这是积德了啊!
宋老实点点头,眼中闪着泪光:是啊,带着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这才是真本事。
月光下,宋家小院里欢声笑语。从一个小小的茶叶蛋摊,到现在的三个生意、十几个员工,宋家人用勤劳和智慧,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带动了乡亲们一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