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坐在皇位上,暗自着急,底下的官员眉来眼去的,他真想把天上那天幕给关了。
现在大家都知道,朱棣上位干得这么好,心思都花的很。
他甚至不敢散朝,生怕等下自己莫名其妙就被掳到朱棣的面前去。
那就太丢面了。
刚跟李景隆歇战的朱棣,心里则是暗爽不已,这仗,估计很快就打完了。
好兄弟李景隆看了看天上,又看了看城外的朱棣,心里摇摆不定。
这,明主在前,该用什么姿势迎接更能显示诚意呢?
现在投诚,还是当个卧底再投诚更能彰显他好兄弟的义气呢?
扶苏目光火热的看着天幕,这个皇帝做得这么好,他要好好学。
秦始皇的目光则停留在海外的字眼上,那里是他未知的领域,吸引着人想要去探索,不知道徐福到的地方有多远。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他出生于烽火连天的元末战乱之中,当时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友谅与朱元璋打得如火如荼。
军情紧急,朱元璋对这个儿子甚至都来不及看上一眼,便又到前线指挥作战。}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登基,中国从此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朱元璋开始大肆诛杀开国功臣,并且酝酿着分封自己的儿子为藩王,取代功臣,来创造一个纯粹的朱家天下。}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朱元璋是唯一一个没有神话自己出身的开国皇帝。
开局一个碗的含金量,天命所归第一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洗刷了汉人百年来的耻辱,这项功绩无可比拟。
千古一帝朱元璋再造华夏,得国最正,千古无二。
朱元璋还有一个外号,叫朱九族,是历史上杀贪官最多的皇帝。】
众朝臣因为害怕朱元璋生气而压低的身子,瞬间挺直了。
朱元璋再造华夏之功,有他们的一份。
蓝玉一众兄弟回忆起他们那段艰辛的日子,瞬间泪目。
他们都是多少次在敌人包围圈里死里逃生,才换来了今天的日子。
朱元璋的目光一一扫过底下的兄弟们,微微叹了口气,富贵荣华会泡软人的骨头,他也希望自己的兄弟能有个善终。
“爹,天幕说你是千古一帝呢,你是千古无二的好皇帝。”
朱棣赶紧上前拍了个小马屁,希望老爷子能消消气。
他实在担心,后面天幕爆料太猛,他承受不住老爷子的怒气。
抢侄子皇位这种事,想想都知道对老爷子的冲击有多大,皇帝怎么会有错呢?
就算错了,也不会承认自己错的。
“朱元璋,那是我们的太祖皇帝。”
“我知道,大家都说他最恨贪官,以前的贪官都不敢明目张胆的贪。”
“如果太祖皇帝在,北边那些野猪皮哪里敢屠戮我们汉人。”
……
明朝后期的百姓真的很希望,他们的皇帝能像太祖一样,英明神武,将那些异族人打死,不敢再入侵中原。
那个什么清朝,真的太吓人了,屠了那么多城池,简直是罪孽深重。
{公元1380年,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爆发。
朱元璋将淮西集团开国功臣中的文臣屠戮之后,又对武将们举起了屠刀。
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开始下定决心,要由功臣守边逐渐转向由儿子守边。}
众朝臣刚刚还火热的心,瞬间凉透了。
破案了,朱棣造反成功,是因为功臣几乎被杀光了。
后面的众人齐齐看向僵立的胡惟庸,暗暗想着,自己跟他有没有联系,有没有把柄在对方手里。
这太可怕了。
四大案,大案……
这得杀他们多少人啊,他们连想都不敢想。
一众神话加身的皇帝:这……不会忽悠的皇帝,怎么当皇帝?
刘邦一边倒酒,一边浅笑道:“乞丐当皇帝,当真让人难以置信。”
“这等英雄,该敬一杯。”
吕雉也倒了一杯酒,看到刘邦等着,她浅浅碰了一下,就一饮而尽。
{案发两个月后,二十岁的朱棣,奉命离开了当时的京师南京前往北平就任。
来到封地北平的朱棣,在这里结交好友收买人心,却又不动声色韬光养晦,因此很得朱元璋的赏识。
但当时的朱棣势单力薄,羽翼未丰,更重要的是,他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战略构想和行动规划。}
{两年后,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因病去世,朱棣赶回南京奔丧后,连同诸位藩王,一起请求朱元璋派遣高僧,跟随他们回藩府,诵经为马皇后祈福,以表孝心。
朱元璋亲选姚广孝住持北平,让其跟从燕王朱棣,而这个高僧,在未来彻底改变了大明王朝的走向,姚广孝后来成为朱棣的重要谋士。}
【清朝为了摸黑马皇后,召集群臣研究了三天三夜最后找到了唯一黑点,她脚大。
以前听说大脚皇后,还以为脚有多大呢,满清误我华夏三百年。
马皇后调兵不需要兵符,她刷脸。
据野史记载,马皇后死的时候,群臣要求朱元璋陪葬。
哈哈哈,这野史能留下来,说明这些人还真想过,在老朱底下做事,他们谁也不知道啥时候命就丢了。】
“妹子……”
朱元璋骤然知道马皇后的死期,身子有些摇晃,被朱标扶到了龙椅上。
“是人都有这么一遭,咱们都当祖父祖母的了,没什么看不开的。”
马皇后细心安抚朱元璋,以前起义军打仗的时候,她们都不知道能活多久,现在日子好了,反而不敢面对死亡了。
“爹,我和娘会好好保重身体的,你别急。”
朱标也出声安慰,实在担心老爷子又气又伤心,伤身体。
“那个什么满清,咱要立下祖训,后世子孙必要将他们杀的片甲不留,竟敢抹黑咱大明,真是不知所谓。”
一想到那个满清,朱元璋眼里的杀意满满,令人胆寒。
永乐时期的朱棣,一想到马皇后的死,就忍不住掩面而泣。
这么多年来,他既怕梦到爹娘,又想梦见他们。
“老大,那个什么满清,查出他们的祖宗现在窝在哪了吗?”
朱高炽连忙说道:“爹,那奴儿干都司底下的女真部落有建州、海西、野人三个分支,很有可能是那满清的祖宗。”
爱新觉罗,这种姓氏比较特别,不像鞑靼和瓦剌部落的姓氏。
“那就下令,先将这三个分支的人全都屠了,昭告天下,给咱大明百姓的后世子孙谢罪。”
朱棣声音毫无波澜的下令,但话里的杀意让朱高炽起了身鸡皮疙瘩,他爹只怕是恨不得自己动手。
“明白了爹,我这就安排人去做,保准杀得他们干干净净。”
爱新觉罗不做人,就别怪他们心狠。
踏马的,屠了那么多汉人百姓,对百姓如猪狗,这种异族当统治者,是汉人百姓的灾难。
他们再如何,也不能让历史再成为事实,宁可杀错也不可放过。
崇祯一扫桌上的茶杯,恨声骂道:“这群野猪皮,就是不干人事。”
他的视线看向群臣,阴阳道:“不知,入主中原的野猪皮会如何评价诸公?”
自己是亡国之君,他们,难道不是被钉在耻辱柱上的奸臣吗?
群臣齐齐跪下请罪,“陛下,微臣一心为大明,并无私心呐。”
崇祯冷哼一声,“并无私心?”
“等天幕说到朕这个亡国之君的时候,你们的清白就分明了。”
什么东林党,什么众正盈朝,都是骗子,一群大骗子。
把自己忽悠得团团转,从十七岁登基后,这群人就没几个跟他说过实话。
他这皇帝做得可真是个笑话,看着底下的臣子斗来斗去,都要亡国了,这群人还在斗。
他真有种太监逛青楼的无力感……
他想挽大夏之将倾,结果……
康熙朝看着天幕,心想老四的后代估计当皇帝不怎么行。
怎么越看越心塞……
乾隆气得把桌上的茶杯全扔了,“这天幕简直是胡言乱语,朱棣一个乱臣贼子都能说成什么世界性大帝。”
和珅嘴里满是苦涩,这爷今天实在难伺候。
“皇上,那天幕说的竟是些夸大之词,可见言过其实,不必在意。”
乾隆气呼呼的,想做点什么,想了想又忍住了。
现在正是敏感的时候,不宜轻举妄动。
雍正时期的胤禛,一把甩开毛笔,看着桌上的废话奏折,心烦意乱。
后世子孙实在不争气,竟被天幕说满清误我三百年。
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们大清没有挺过三百年魔咒。
最后,还是让汉人得了这天下吗?
【致敬大明黑衣宰相姚广孝。
姚广孝,向天下人展现了他的才能。
屠龙术。
姚广孝是中国历史上与袁天罡、刘伯温等齐名的十大易学家之一,也是与诸葛亮、徐茂公等齐名的十大军师之一。
靖难第一功臣,也是当时唯一死后进入大明祖庙的文臣。
既是佛门高僧,又是政治智者,姚广孝的一生可真是传奇。】
朱元璋把脚上剩下的另一只鞋底,又甩到了上前关心的朱老四脸上,“明成祖,永乐大帝,你可真行……”
“爹……”
朱棣委委屈屈的,老爹这脾气,真是……
那么多儿子,就挑着他永乐大帝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