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的脚步声很轻,但顾轩听得清楚——不是一个人。
他没动,手已经滑向桌角的金属盒,指尖触到冰凉的外壳。屋里信号干扰器绿灯还亮着,说明外部监听进不来。可脚步停在三楼拐角,一前一后,间距刚好能夹击门缝。
他盯着门缝底下那道细长的暗影,没扩,也没移。等了十秒,影子退了,楼梯响动渐远。
顾轩缓缓松了口气,重新打开平板。内网刚弹出一条通知:《关于顾轩同志近期异常出勤的初步问询》。
人事督查组发的。
他嘴角扯了下,点开附件。流程走得很标准,措辞也克制,但意思明摆着——你人呢?失联四十八小时,连个报备都没有,算不算擅离职守?
他手指在键盘上悬了两秒,开始敲字。
“本人于台风应急响应期间承担临时调度协调任务,因安全通讯需要转入隐蔽状态,未及时更新行程信息,确有疏漏。现补充提交履职记录及任务日志,请查证。”
写完他没急着发。这种时候,辩解越长越像心虚。他把文档存进加密文件夹,顺手调出内网会议系统后台。
三点十五分,联席会议纪要更新了。
标题很短:《关于应急体系改革试点工作的阶段性讨论》。
他点进去,翻到人事议题部分,一眼就看到了那句话——
“顾轩同志在台风应急期间展现卓越指挥能力,当前行为更可能是执行特殊任务。若因通讯中断便问责,今后谁敢深入一线?”
发言记录显示:陈岚。
顾轩盯着那行字看了三秒,手指不自觉地摩挲了一下袖口的檀木珠。十七颗,一颗不少。
这不是保他,是给他立旗。
她没说“相信顾轩”,也没提什么“内部调查再定”,而是直接把他的失联行为定义成“深入一线”——等于在所有人面前画了条线:谁要动他,谁就是在打应急系统的脸。
更狠的是,后面还跟着一条附议记录:省纪委驻厅监察组已调阅顾轩提交的《应急物资调拨补充说明》,确认其内容符合现行预案优化方向,建议纳入省级应急人才库备案。
备案?顾轩冷笑一声。
这哪是备案,这是盖章认证。陈岚不仅替他扛了问责,还顺手把他从“可疑失联人员”变成了“重点培养对象”。
他立刻调出权限系统,刷新个人账户页面。
原本灰着的“应急指挥调度”模块,现在亮了绿灯,旁边多出一行小字:“已接入测试端口,权限等级:特勤序列”。
他试着点进调度日志界面,系统提示需要动态密钥。
行,留个门槛,不算过分。
他退出系统,打开附件报告。陈岚提交的那份文件,除了他写的补充说明,还加了一段批注:“该方案已在模拟推演中验证有效性,建议列为省级应急预案参考文本。”
推演?顾轩一愣。
他从没提交过推演数据。这意味着陈岚自己找人做了验证,甚至可能动用了监察组的独立演算通道。
她不是在赌,是在实打实给他铺路。
平板屏幕映着他半边脸,窗外天色渐暗,屋里的光只剩这一片蓝。
他靠回椅背,忽然觉得胸口那股压了两天的闷气松了些。
之前他以为“双伞”只是个暗号,现在才明白,陈岚是真的把他当成了同一根绳上的另一端。她不怕被拖下水,还主动往上站了半步。
手机震动。
新消息,加密通道。
“051端口已归档,你不再是孤线。保重。”
发信人:陈岚。
通话记录显示,她只打了不到十秒的语音电话,随即挂断。
顾轩没回消息,把手机翻过去,屏幕朝下。
他知道这话的分量。“孤线”是什么?是随时能被剪断的支线,是出了事没人认的黑操作。可现在,他的行动路径已经被监察系统正式记录,哪怕他还在安全屋,也算是在编在岗。
这不是保命,是给命加了钢丝。
他起身走到墙边,掀开遮光布,地图上三个红点还在:变电站、档案库、招待所。都是他之前标记的高危区。
他拿起蓝笔,在地图上方写下四个字:应急指挥中心。
然后画了条线,从中心出发,连向安全屋,再分叉到档案库和变电站。
不再是逃亡路线,是作战通道。
他盯着那条蓝线看了很久,忽然从包里掏出录音笔,按下播放键。
是昨天录的:“若我失联超四十八小时,发布b计划……”
他听完,没删,也没重录,只是把笔放回原位。
现在不用了。
他重新坐回桌前,打开内网人才库系统,搜索“临时豁免权执行流程”。
页面跳出来,第一条就是:经监察组备案的特勤人员,在任务期间享有履职豁免权,人事督查不得介入日常考勤审查。
他往下翻,看到一条细则:豁免权有效期最长七十二小时,可申请延期,需附带任务进展报告。
时间不多。
他打开文档编辑器,开始写报告。不是辩解,是任务陈述。
“本人自台风应急响应结束以来,持续跟进重大资源调配异常线索,目前已掌握关键证据链闭环。因涉及人员层级较高,为避免证据灭失,已转入隐蔽调查阶段。现申请延长豁免期,同步准备移交省纪委正式立案材料。”
写完,他附上之前整理的证据目录,加密上传至人才库备案通道。
系统提示:提交成功,待审核。
他松了口气,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旧挂钟——六点四十分。
刚想合上平板,内网又弹出一条消息。
是监察系统自动推送的更新日志:
“编号051临时端口权限状态变更:由‘开放’转为‘归档’。操作人:陈岚。操作时间:18:35。”
他盯着那行字,忽然笑了。
归档?不是关闭,不是注销,是归档。
意味着这条通道不会再被随意调用,但记录永久留存。以后谁要查他这段时间的行动依据,翻到的就是陈岚亲手盖的章。
这女人,连退路都给他想好了。
他拿起手机,想发个消息,又放下。
有些事,说多了反而轻。
他转而打开通讯录,找到三个名字:市局档案科的小王、电力调度中心的老赵、报社后勤的李姐。
b计划的三个信使。
他逐个编辑备注,加上了“已激活”三个字。
然后删掉所有临时通话记录,把手机放进金属盒,盖上盖子。
屋里安静下来,只剩干扰器的指示灯一闪一闪。
他从天花板夹层抽出一份新文件——省应急指挥中心的组织架构图。纸是今天刚打的,边角还有点卷。
他摊开,用红笔圈出几个部门:信息协调处、资源调度科、应急响应办公室。
这些都是能直接调用数据、发号施令的实权口子。他现在有身份了,但没位置,进不去。
得有人替他说话。
他想起陈岚在会议上的发言,不是声嘶力竭,也不是拍桌子,就是平静地讲事实、摆依据,然后把问题甩给所有人:你们说,这种人该不该追责?
高明。
他摸出檀木珠,一颗颗捻过去。
周临川——搏命取证,现在不知在哪养伤;林若晴——顶着封号风险发报道,成了舆论靶子;江枫——在市政系统里给他开后门,每一步都踩着红线;陈岚——现在连会议纪要都敢直接定调。
十七颗珠子,他数到了第十六颗。
还差一个。
他停下,盯着最后一颗没名字的珠子,忽然意识到——
他自己,也在这张网上。
不是谁的棋子,也不是孤胆英雄,是网里的一个结,拉得住,也撑得起。
他把珠子收进袖口,打开平板,重新登录内网。
人才库系统多了条新通知:“顾轩同志,您已入选省应急指挥人才库(临时序列),请于七十二小时内确认任务编号。”
他输入身份码,选择确认。
页面跳转,弹出一个空白框:请填写本次任务代号。
他盯着光标闪了两秒,敲下四个字:
“风眼行动”。
提交。
系统提示:任务已备案,权限同步完成。
他刚退出,手机震动。
还是那个加密号。
来电显示:陈岚。
他接通,没说话。
“任务代号我看到了。”她的声音很轻,但很稳,“风眼不是最安全的地方,是压力最大的地方。”
“我知道。”他说。
“你不是一个人在扛。”她说,“从现在起,你的每一次操作,都有备案。你的每一句话,都有回音。”
顾轩没答,只是低头看着桌上那张组织架构图。
红圈还在,蓝线也还在。
他伸手,把“应急指挥中心”四个字,用黑笔重新描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