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基地“归墟”指挥中心巨大的环形光屏上,此刻分割成数十个画面。来自全球各大幸存者基地的领导者影像在屏幕中显现:东海“海潮”基地的总工程师吴涛,背景是波涛汹涌的冰封海面;高原“天穹”基地的指挥官格桑,身后是覆满冰雪的巍峨群山;雨林“绿森”庇护所的领袖玛雅,脸上还带着未褪尽的植物汁液痕迹;还有极地“冰点”科考站、沙漠“赤岩”堡垒…每一张面孔都写满了凝重与风霜。屏幕中央,是覆盖全球的深蓝色气象云图——那象征绝对死亡的“极寒深渊”前锋,已经如同巨兽的獠牙,抵近了星球的外层大气。
薪火议会首席张老的声音透过加密信道,沉重地敲打在每个人的心头:“各位同志,‘归墟’一期主体结构已于三小时前完成封顶,恒温及能量护盾系统已全功率启动。但现实很残酷:一期工程最大理论承载极限是92万人。而我们已知的、有联络的各大基地幸存者总数…超过150万。”
“时间还剩72小时。”张老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我们别无选择。启动‘火种方舟’最高预案——全国幸存者向‘归墟’进行极限转移!同时,启动‘诺亚’分基地计划,在条件相对允许的‘天穹’、‘海潮’、‘绿森’建立次级避难所,最大限度保存火种!”
命令一出,光屏瞬间被激烈的争论声淹没!
“极限转移?!张老!‘归墟’的设计容量只有92万!超载意味着什么?能源崩溃?空气循环失效?防御系统过载?这是拿所有人的命去赌!”东海基地的吴涛工程师第一个拍案而起,他身后的海浪似乎都因他的激动而更加汹涌。
“‘诺亚’分基地?说得轻巧!”高原“天穹”的格桑指挥官声音低沉,带着高原风雪般的冷硬,“我们‘冰穹’计划挖到一半!能源核心还没着落!拿什么抵御零下102c?拿战士们的血肉之躯去填吗?”
雨林“绿森”的玛雅领袖则更关注现实:“转移?上千公里的冰封绝地!我们的载具在零下80c就会变成铁棺材!民众在转移途中就会被冻成冰雕!这和直接宣判死刑有什么区别?”
“那留在原地就是等死!”沙漠“赤岩”堡垒的代表,一个脸上带着刀疤的光头壮汉沙哑地吼道,“我们的量子沙盾在零下90c就是层纸!与其窝囊地冻成沙子,老子宁愿死在转移的路上!”
指挥中心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要滴出水。顾凌、季瑶、陈山、白栀等青囊核心成员肃立在主控台前,承受着来自全球的质疑、绝望和愤怒。
“安静!”张老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久居上位的威严,压下了所有嘈杂。“赌命?等死?争论这些毫无意义!‘归墟’是我们目前唯一有希望扛过‘极寒深渊’的堡垒!转移是九死一生,留下是十死无生!我们要做的,不是争论做不做,而是讨论如何做!如何让更多人活下来!”
他锐利的目光扫过光屏上的每一张脸:“现在,报告你们的情况!资源!载具!可转移人数!异能者储备!精确到个位数!我们没有时间浪费在无用的情绪上!”
***
冰冷的现实数据开始在各分屏下方滚动,如同为这场末日迁徙谱写的残酷乐章。
“东海‘海潮’基地:总人口18万7千。可用抗寒运输舰:7艘(改装后理论最低运行温度零下85c,持续航行时间不超过48小时)。大型破冰工程平台:3座(可载员,速度极慢)。异能者:水系、冰系为主,共142人,可辅助舰船破冰及维持局部温度。变异江豚族群可提供水下预警及牵引辅助,但无法在零下100c海面长期活动。预计…最大可安全转移人数:不超过5万。”吴涛的声音带着巨大的痛苦和无奈。
“高原‘天穹’基地:总人口12万3千。大型磁悬浮运输机:3架(极限抗寒改造,理论最低运行温度零下88c,航程有限)。重型雪地履带车队:15支(速度慢,耗能巨大)。异能者:风系、土系、精神感应系为主,共89人。驯化雪豹族群可提供山地导航和警戒。‘冰穹’地下结构完成度45%,内部恒温系统尚未完工…预计最大可安全转移人数:3万8千。”格桑的汇报简洁而沉重。
“雨林‘绿森’庇护所:总人口9万5千。大型温室移动平台:2座(速度极慢,防御脆弱)。改装林木运输飞艇:5艘(抗寒能力差)。异能者:植物沟通、治疗、毒素抗性为主,共103人。驯化鹿群无法长途转移…预计最大可安全转移人数:1万5千。”玛雅的声音充满了无力感。
“极地‘冰点’科考站:总人口876人。抗寒科考潜艇:1艘(可潜航,但无法长期支持近900人)。地面载具几乎全毁…我们…可能无法离开。”科考站站长的声音带着绝望的平静。
数据冰冷地汇总。各大基地在极限条件下,拼尽全力也只能转移出约15万人口。加上青囊基地自身的67万人,“归墟”一期92万的承载极限几乎被填满。这意味着,全球至少还有近60万人…将被遗弃在即将到来的绝对零度地狱之中!
这个数字像一块巨大的寒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指挥中心内死一般的寂静,只有仪器运行的微弱嗡鸣。
“青囊基地,报告‘归墟’最终承载优化方案及接收流程。”张老的声音打破了沉默,目光投向顾凌。
顾凌上前一步,生物芯片的光芒在他眼中冷静地闪烁:“经过极限推演,我们有以下方案:”
“一、空间压缩:取消所有非必要功能区。居住单元采用蜂巢式极限嵌套设计,人均空间压缩至旧标准的40%。公共区域仅保留生命维持核心。”
“二、能源榨取:‘地心熔炉’超载运行预案已就绪,可短暂提升15%输出,但会加速核心损耗。同时,启动所有异能者(尤其是冰系、能量系)作为活体能源节点,辅助维持局部区域温度稳定。”
“三、生态极限:白栀团队的深层菌类农场和‘青囊蕨’将提前进入应急生产状态。食物配给降至维持基础代谢的‘火种口粮’标准。空气循环系统接入雪童‘小暖阳’阵列,进行最后一轮净化效能增压。”
“四、接收流程:全球转移力量必须在48小时内抵达青囊基地外围指定坐标点。我们将开启十二条深层升降井通道,采用全自动化高速升降平台进行人员转运。季峰负责武装押运及通道安全保障,应对可能出现的尸潮或掠夺者冲击。转运过程必须精确到秒!任何延误都可能导致通道冻结或能量过载!”
方案冷酷而高效,如同精密的手术刀,切割着生存的空间和尊严。每一个百分点的人口承载提升,都意味着生存条件的指数级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