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
陆辰屿的回复像他本人一样,简洁、直接,不带任何冗余的情绪。这两个字悬在对话框里,像一道未解的函数题,让林知意刚刚提起的心又悬在了半空。
“看了”之后呢?是感兴趣,还是仅仅表示知情?他会不会已经组好队了?无数个问题在她脑海里盘旋,让她坐立难安。她盯着屏幕,指尖犹豫着,不知道该如何继续这个话题。直接问“你要参加吗?”会不会太冒失?问“你找到队友了吗?”又显得自己目的性太强。
就在她纠结万分时,手机又震动了一下。
“你要参加?”
他主动问了!林知意的心跳猛地加速,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复:
“嗯,很想试试。”
发送出去后,她又赶紧补充了一句,试图让自己的意图显得不那么明显:
“感觉能把画画的东西和新技术结合起来,会很有趣。就是技术方面不太懂……”
她小心翼翼地抛出引线,期待着他的回应,又害怕期待落空。
这一次,陆辰屿的回复间隔稍长了一些。这几分钟的等待,对林知意而言,仿佛有几个小时那么漫长。她甚至能听到自己血液流动的声音,在寂静的教室里格外清晰。
终于,提示音再次响起。
“嗯。”
又是一个“嗯”。林知意几乎要被他这种极简主义的沟通方式逼到崩溃。这个“嗯”是什么意思?是赞同她的想法,还是只是表示他听到了?
就在她对着手机屏幕几乎要叹气的时候,一条新的消息弹了出来,内容让她瞬间屏住了呼吸——
“组队名单刚更新,我们在一组。”
我们在一组。
简单的五个字,像带着魔力,瞬间驱散了林知意心中所有的阴霾和不确定。一股巨大的、难以言喻的喜悦如同暖流,瞬间涌遍她的四肢百骸。她几乎要握不住手机,嘴角不受控制地向上扬起,形成一个灿烂的弧度。
“啊啊啊!意意!怎么样怎么样?他回什么了?”一旁的夏晚晴看到她表情的变化,激动地抓住她的胳膊摇晃。
林知意把手机屏幕转向她,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和一丝颤抖:“他说……我们在一组。”
“太棒了!”夏晚晴欢呼一声,引来周围几个同学的侧目,她赶紧压低声音,“我就说吧!他肯定对你有意思!这叫什么?这叫近水楼台先得月,命运般的搭档!”
狂喜过后,林知意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重新点开项目官网,找到刚刚更新的组队名单。果然,在长长的列表里,她看到了自己和陆辰屿的名字并列在一起,组别编号是A07。没有其他人,只有他们两个。
一个美术系,一个计算机系。一个感性的艺术生,一个理性的工程师。这样的组合,在众多同专业或相近专业的队伍里,显得格外醒目,也格外……般配。至少在林知意眼里是这样。
她看着屏幕上那两个并排的名字,“林知意”和“陆辰屿”,心里涌起一种奇妙的宿命感。仿佛有一根无形的线,从那个雨中的屋檐下开始,穿过草莓蛋糕的甜香,穿过图书馆里的讨论,穿过巴士上依偎的瞬间,最终在这里,将他们紧紧系在了一起。
她忍不住开始想象,和他一起构思、一起创作、一起克服困难的情景。他会用他严谨的逻辑构建技术的骨架,她会用她充沛的情感赋予作品灵魂。他们的思维,一个像精密的代码,一个像流淌的色彩,碰撞在一起,会激发出怎样奇妙的火花?
“别傻笑了!”夏晚晴用手在她眼前晃了晃,“赶紧的,给你的‘命运搭档’发消息啊!商量一下接下来怎么做?什么时候开会?初步idea是什么?”
对,要冷静,要专业。林知意深吸一口气,试图压下雀跃的心情。她现在是他的项目搭档,不能表现得像个陷入花痴的小女生。她需要展现出自己专业和可靠的一面。
她重新拿起手机,斟酌着词句:
“陆学长,我看到名单了。那我们接下来需要讨论一下初步的方案方向吗?你什么时间方便?”
她的语气尽量保持着合作伙伴应有的平静和客观。
陆辰屿的回复很快,依旧是事务性的风格:
“明天下午三点,图书馆三楼讨论区。可以先各自构思几个方向,届时讨论。”
“好的,明天见。” 林知意回复。
对话结束。林知意放下手机,感觉整个人都轻飘飘的,像踩在云端。窗外的阳光似乎更加明媚了,连空气中都仿佛弥漫着甜味。
她和陆辰屿,不再是偶然相遇的陌生人,也不是短暂合作的临时搭档。他们是官方认证的、名字并列在一起的“命运搭档”。未来至少两个月的时间,他们将为了同一个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这个认知,让她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憧憬。
然而,在最初的兴奋沉淀下来之后,一丝细微的不安又悄然浮上心头。她和他,毕竟是如此不同的两个人。项目的合作,真的会像她想象的那般顺利吗?当艺术的感性天马行空,遭遇技术的理性步步为营时,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或者,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