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烈小队在东南亚付出惨重代价,成功截获关键物证;“工艺支持”初见成效,舆论压力稍缓;疯狂的“奥比斯”策划直接暗杀。
东南亚:血色拦截
热带雨林的夜晚,潮湿闷热,虫鸣聒噪。雷烈带领的精干小队,依托“丰隆集团”提供的模糊情报和地形图,潜伏在通往私人机场的必经之路——一条偏僻的林间土路两侧。
等待是煎熬的。汗水浸透迷彩服,紧紧贴在皮肤上。每个人都屏住呼吸,只有夜视仪发出微弱的绿光。
凌晨三点,目标终于出现。不是预想中的一两辆车,而是一个由三辆越野车和一辆经过改装、带有明显生物防护标志的厢式货车组成的车队,护卫森严。
(雷烈通过骨传导耳机低声下令:“注意,目标出现,护卫力量超预期。优先目标:厢式货车。行动!”)
战斗在消音武器的闷响中骤然爆发!雷烈小队凭借先发优势和精准火力,瞬间打掉了首尾两辆护卫车的轮胎,试图将车队困在原地。然而,对方的反应速度和战斗素养极高,剩余护卫立刻依托车辆进行顽强抵抗,火力凶猛且配合默契。
“砰!”一名“启明”队员在试图靠近厢式货车时,被精准的点射击中肩部,惨叫着倒地。
“压制火力!”雷烈怒吼,亲自操起突击步枪进行火力覆盖,试图为队友创造机会。
一名身手最好的队员利用烟雾弹掩护,如同猎豹般窜至厢式货车旁,用特制的破拆工具强行撬开车门锁。车内,是几个散发着寒气的银白色低温储存箱,上面印有“奥比斯”和“极度危险”的标识。
就在他伸手去抓储存箱的瞬间——
“小心!”雷烈的警告声与狙击步枪的轰鸣几乎同时响起!
那名队员身体猛地一震,胸口爆开一团血花,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雷烈目眦欲裂:“狙击手!在三点钟方向树上!”)
代价是惨重的。在付出两人牺牲、三人负伤(包括雷烈本人手臂被流弹擦伤)的代价后,小队终于抢在对方空中支援到达前,强行夺下了其中一个低温储存箱,并迅速消失在茂密的丛林之中。
带回的储存箱,经过远程连线白瑾初步判定,内部极有可能存放着“睡美人”病毒的原始毒株、变异研究样本以及相关的实验数据。这是指向“奥比斯”制造并释放病毒的直接铁证!
技术突破与舆论拉锯
与此同时,“启明”总部内的“工艺支持小组”在杜博士的带领下,取得了关键性突破。他们发现量产问题的核心在于公开配方中某一处催化反应对温度梯度的极致敏感,而这在实验室小规模制备时并不明显。杜博士团队连夜优化了控温程序和催化剂预处理方案,并将更新后的技术指南紧急发送给所有合作药企。
首家接到更新方案的欧洲药企,在二十四小时内成功实现了“烛龙”仿制药的稳定、高产率量产!消息传出,如同给低迷的舆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之前质疑的声音被成功量产的消息迅速压制下去。“技术难关已破,‘烛龙’仿制药即将拯救世界!”、“‘启明’无私技术支持获验证!”等正面报道开始占据主流媒体版面。
周薇趁热打铁,组织了一系列专访和纪录片,深度展示“启明”技术团队如何不眠不休地提供全球支持,将“启明”的形象从“技术持有者”成功转变为“全球抗疫的积极协作者和赋能者”。舆论的天平,再次开始向“启明”倾斜。
暗处的毒牙
然而,“奥比斯”及其背后的“暗影理事会”在接连遭受重创后——战略威慑失效、舆论反扑受挫、关键物证被夺——其行动逻辑开始从精密的商业算计,转向了最原始、最疯狂的毁灭。
在那间可以俯瞰城市的密室里,卡斯帕·冯·海登堡的眼神里再也没有了优雅,只剩下孤注一掷的狠厉。他看着屏幕上关于“启明”技术突破和雷烈小队成功逃脱(虽未公开,但他们自有情报渠道)的汇报,脸上的肌肉微微抽搐。
“她毁了我们多年的布局…一次又一次…”卡斯帕的声音嘶哑,如同毒蛇吐信,“既然规则和阴谋无法摧毁她,那就用最直接的方式,让她消失。”
他转向阴影中一个一直沉默如雕像的身影。那人穿着普通的西装,面容毫无特色,是那种扔进人海就再也找不到的类型,唯有一双眼睛,冰冷得没有任何人类情感。
“‘清洁工’,”卡斯帕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 ritual (仪式般)的冷酷,“启动‘斩首’协议。目标:林晚晚。要求:永久沉默。时限:72小时。”
被称为“清洁工”的男人微微颔首,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退出了密室。
(卡斯帕内心:林晚晚,这是你逼我的。没有了你,我看“启明”和那个所谓的“星火联盟”,还能支撑多久!)
一张无形的死亡之网,开始悄然撒向刚刚承受住一轮明枪暗箭、尚未来得及喘息的林晚晚。
林晚晚(融合体)此刻正在听取周薇关于舆论好转的汇报,以及雷烈从安全地点发回的、关于成功获取物证及小队伤亡情况的沉重报告。她为牺牲的队员感到悲痛,也为拿到关键证据而稍感安慰。
但她并不知道,最致命的危险,并非来自商业战场,也非来自遥远的雨林,而是来自这座城市阴影之下,一支已经扣上扳机、对准她心脏的无声枪口。
风暴暂歇,但杀机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