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世民看来,秦川今天写的东西,确实有些失水准,但内容却不同寻常。
“这小子写的是什么啊?”李渊疑惑地问。
李世民把手里的东西递给父皇。
李渊也没多想,直接开口念了出来:
“浮世万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卿,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浮世万千不得有三,水中月,镜中花,梦中你。月可求,花可得,唯你求而不得。终是自古多情空余恨,好梦由来醉易醒,辞别再无相见日,终是一人度春秋。”
李渊读完,醉意全无,神色大变。
“这……这小子,看上哪家的姑娘了?还没得手?是谁家姑娘,这么厉害?你们可知道?”
他激动得直接站起身来。
在座的宾客也都被震惊了,一个个把目光投向秦川。可惜此时的秦川早已醉倒,不省人事。
郑观音与杨婉见状,急忙上前扶起秦川。
“父皇,我们先送秦川回去吧。”
李渊叹了口气:“去吧。”
三人一走,宴会上立刻议论纷纷,众人都想知道,究竟是谁家姑娘,能让秦川这样的人物如此失态。
席间的魏征只觉得脑中轰然作响,心如雷击。家中女儿魏兰本就因此事郁郁寡欢,如今秦川又写下了这“求而不得”的诗,他自己倒成了活生生棒打鸳鸯的恶毒父亲。
宴会就在这样的热议声中结束。
李世民第一件事,就是拦下了正想溜走的李承乾。
“承乾,这秦川究竟是怎么回事?”李世民逼问。
“父皇,写得清清楚楚啊,‘求而不得’嘛。”李承乾试图打马虎眼。
李世民冷冷一瞥:“朕问的是——哪家的姑娘?”
李承乾知自己躲不过,只好老老实实交代:“魏大人家的长女,魏兰。”
李世民一听,顿时瞪大了眼睛。没想到,竟然是魏征家的千金。
他自然清楚魏家的情况,魏兰年纪确实偏大一些。若真找个太年轻的夫婿,难免会遭人闲话。可若换了别人,或许会尴尬,但秦川不同。谁若敢嚼舌头,也得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这个胆子。
想到这里,李世民挥退了李承乾。
“观音婢,这魏征也真是老顽固,找个小点儿的女婿又如何?别人顶多说两天闲话,能少块肉不成?”李世民替魏征急得直摇头。
长孙皇后却轻叹一声:“陛下,这可不单是魏征固执。秦川这孩子,太心软,太善良,最后反而伤了自己。”
“怎么说?”李世民追问。
“我敢断言,秦川并非对付不了魏征,而是应付不了魏家小姐。”长孙皇后语气笃定。
“你是说,秦川这是单相思?”李世民难以置信,“他手段百出,怎么可能拿不下一个姑娘?”
“有手段是一回事,愿不愿意用又是另一回事。秦川手段万千,可若不想动用,岂不是也无可奈何?多半是他不愿为难魏家小姐,所以选择了放手。”
李世民摇头叹道:“真没想到,这小子在外面横行咬人,到了感情上,反倒婆婆妈妈的。”
长孙皇后白了他一眼:“秦川这才叫风度。不为一己之私,强迫人家姑娘为难。”
李世民却不以为然:“喜欢就去争,不给就抢,哪来那么多弯弯绕绕!”
长孙皇后抿唇一笑:“等几年吧。等晋阳她们长大了,若真有人敢来硬抢,陛下再说这句话也不迟。”
李世民一愣。换在别人身上,话再狠都好说,可要真落在自己女儿身上,滋味果然不同。
“秦川如今正是情伤在身,这倒是个机会。不如趁机给他说门亲事。我看李道宗的妹妹——庆元郡主,就很合适。”李世民又开始盘算着,想把秦川绑进李家。
“庆元虽是郡主,却已寡居多年,这桩婚事秦川会答应吗?”长孙皇后觉得不太稳妥。
“还能怎么办?秦川就喜欢岁数大的姑娘。庆元也就比魏家小姐大一岁而已,去试试看吧。”李世民无奈地叹了口气。秦川这份特殊喜好,让她着实头疼,皇室真没有合适的人选。
…………
宿醉的秦川,一大早就被郑观音和杨婉硬生生叫了起来。
“二位这是干什么啊?我头疼得要死,放过我吧。”秦川揉着太阳穴,满脸痛苦。
“你还有心思头疼?现在整个长安城都知道你和魏家小姐的事了!”郑观音恨铁不成钢地瞪着他。
秦川愣了愣,这才想起昨晚酒后犯浑的糗事。
“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失恋吗?不就是人家没看上我吗?让他们说去吧,反正我脸皮厚,没事儿。”他满不在乎地哭笑。
两人急得团团转。
“你懂什么!这次你可真麻烦大了,你把底都露出来了!”杨婉几乎要急哭。
秦川一怔:“我露什么底了?”
“岁数啊!”杨婉急得直跺脚。
“岁数?岁数怎么了?给我说清楚。”秦川还没反应过来。
“现在满长安的人都以为你喜欢二十五六的老姑娘!估计没多久,就会有人开始张罗着上门提亲了。”郑观音沉声解释。
秦川眉头顿时皱了起来:“怎么可能?以前也没人这么离谱啊,应该不会有这种事吧。”
杨婉急道:“以前你是‘曹贼’,谁能把自家夫人往你跟前送?可魏家小姐虽说年纪不小,可好歹还待字闺中,你说能一样吗?”
秦川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心头一紧,立刻在书房里来回踱步。
郑观音和杨婉如此着急,不光是为秦川担心,也是担心自身。毕竟秦川的“喜好”被传开,她们的年龄恰好也落在这个范围里,难免要被人编排一番。
秦川走了两步,忽然停下,神色一变。
“我情场失意,他们能看出来,不稀奇。可他们怎么知道对象是魏小姐?”
郑观音蹙眉:“这消息,是从宫里传出来的。”
秦川一听,顿时气得咬牙切齿,恨不得立刻去剥了李承乾的皮。自己这点儿事,知道的人屈指可数,话既然是从宫里传出来的,那十有八九就是李承乾泄露的。
他正要杀气腾腾地去找李承乾算账,结果还没踏出一步,就有人送来了拜帖。
是工部尚书——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