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庭黑袍人与深渊魔物于昆仑幽谷猎杀项羽未果、反而自相冲突的消息,虽未广泛流传,但其背后所代表的含义,如同冰冷的警钟,在少数知情的势力之主心中敲响。
天道三分,神州为猎场,他们这些所谓的“天命种子”,不过是更高层次存在眼中可以随意取代的猎物。
这种认知带来的紧迫感与危机感,远超任何内部的纷争。
咸阳宫中,嬴政指节叩击着御星令,目光穿越殿宇,仿佛看到了那无尽虚空中的冰冷注视。
“猎场…猎物…哼,朕倒要看看,谁能猎杀谁!”
他体内轩辕剑意嗡鸣,战意凌霄。
但理智告诉他,在应对外部威胁前,神州内部必须尽快结束这纷乱割据的局面,凝聚力量。
而目前看来,最易撕开的突破口,正是那内部矛盾深重、文武离心、且被李斯离间之计腐蚀已久的大宋。
长安城内,李世民通过江山社稷图,更能清晰地感受到大宋境内气运的涣散与民心的浮动。
他站在巨大的沙盘前,目光扫过宋唐边境漫长的防线。
“赵匡胤非是庸主,然其国策之弊,积重难返。如今内忧外患,正是天赐良机。”
他需要一场决定性的胜利,来彻底奠定大唐南下的基础,并整合更多的力量以应对未来之劫。
濠梁帅府,朱元璋摩挲着刚刚彻底炼化的山河印,感受着其中传来的、与大明疆域隐隐共鸣的力量。
“他娘的,外面有狼盯着,家里这群羊还在咩咩叫!不快点把肉吃到嘴里,等着喂狼吗?”
他性格务实,目标明确——趁你病,要你命!
富庶而虚弱的大宋,是他迅速扩张实力最好的目标。
一种无言的默契,在秦、唐、明三大巨头之间形成。
虽无盟约,但利益与形势驱使着他们,几乎在同一时间,将兵锋指向了摇摇欲坠的大宋。
而其中,尤以与之接壤的唐、明两家,动作最为迅猛。
大唐北线。
唐军大营,肃杀之气弥漫。
李靖一身戎装,立于点将台上,下方是盔明甲亮、士气如虹的唐军精锐。
薛仁贵、徐世绩等大将肃立两侧,袁天罡亦在一旁,准备以道术辅助。
“将士们!”
李靖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士卒耳中,
“宋室无道,君臣相疑,武备废弛,致使边民屡遭劫掠,天下动荡!今,陛下圣谕,令我大军南下,吊民伐罪,廓清寰宇!此战,关乎国运,望诸君奋勇向前,扬我大唐军威!”
“大唐万胜!陛下万胜!”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震四野。
李靖不再多言,手中令旗挥下!
“徐世绩,率左路军,伴攻襄樊,吸引宋军主力!”
“薛仁贵,率右路精骑,绕道侧翼,直插郢州,断其粮道,分割其军!”
“中军随本帅,正面突破,直取荆北重镇——江陵!”
军令如山,唐军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瞬间高效运转起来。
李靖用兵,向来谋定后动,不动则已,一动则如雷霆万钧!
他充分利用了宋军内部因猜忌而导致的指挥混乱、各部协同不力的弱点,以及曹彬被监军掣肘、难以施展的窘境。
战斗几乎毫无悬念。
徐世绩在襄樊方向虚张声势,成功牵制了宋军大部分注意力。
薛仁贵则率领精锐骑兵,以惊人的速度和隐蔽性,如同尖刀般插入宋军防线薄弱处,连破数寨,一把火烧掉了宋军囤积在郢州的大量粮草。
而当宋军主力被调动得晕头转向时,李靖亲率的中军主力,以玄甲骑兵为先锋,辅以强大的弩阵和攻城器械,对江陵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猛攻!
宋军守将各自为战,求援文书雪片般飞向后方,却因朝中争论不休、监军掣肘而迟迟等不来有效支援。
不过数日,江陵城破!
这座荆北重镇落入唐军之手,意味着大宋在长江以北的防线被撕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富庶的江汉平原,直接暴露在了唐军的兵锋之下!
大明东线。
几乎在李靖攻克江陵的同时,大明东线,由徐达统帅的南征大军,也吹响了进攻的号角。
相比于李靖的多路并进、战术精妙,徐达的打法则更加直接、彪悍,充满了朱元璋式的狠厉与道衍和尚暗中加持的诡谲。
“常遇春为先锋,遇城破城,遇寨拔寨!不要俘虏,只要速度!”
徐达的命令简洁有力。
常遇春如同脱缰猛虎,率领麾下精锐,沿着运河南下,一路势如破竹!
明军新式火器在攻城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轰鸣的炮火往往能在极短时间内轰塌城墙,随后便是悍不畏死的明军士卒蜂拥而入。
而徐达自率主力,稳扎稳打,逐步清理宋军在江北的据点。
道衍和尚虽未亲临前线,但早已通过各种渠道,在宋军内部散布了大量谣言,加剧其恐慌,甚至暗中策反了一些不得志的宋军将领。
致使许多宋军城池未战先乱,或望风而降。
明军攻势如火,迅速席卷了淮南大片土地,兵锋直指宋都临安的门户——建康!
南北两线同时告急,噩耗如同雪崩般传回临安,整个宋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之中。
临安皇宫,垂拱殿。
赵匡胤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告急文书,脸色蜡黄,双手微微颤抖。
殿下的文武百官吵作一团,主战派与主和派互相攻讦,却拿不出任何行之有效的方略。
“陛下!李靖已破江陵,兵锋直指鄂州!徐达已至江北,建康危在旦夕!当务之急,是立刻集结所有可用之兵,授予曹彬全权,方可有一线生机啊!”
一位老臣涕泪交加地谏言。
“不可!曹彬拥兵自重,前有密信为证,岂可再予大权?当遣使与唐明和谈,割地赔款,方为上策!”
主和派官员立刻反驳。
“和谈?李靖、徐达岂是肯和谈之人?他们是想要我大宋的江山!”
“那难道要坐以待毙吗?”
争吵声几乎要掀翻殿顶。
赵匡胤看着这群平日里高谈阔论、如今却束手无策的臣子,又想起李斯那些如同毒蛇般的离间计策,心中一片冰凉。
他知道,曹彬或许是大宋唯一的希望,但那份猜忌的种子已然深种,他不敢,也不能再将全部赌注压上去。
“传旨……”
赵匡胤的声音沙哑而疲惫,
“命曹玮率殿前司禁军,驰援建康…命张俊,收拢荆湖溃兵,固守鄂州…另派使者,分别前往唐营与明营,探探他们的口风……”
这拆东墙补西墙、且依旧心存侥幸的命令,无疑是将大宋推向了更深的深渊。
就在宋廷一片混乱之际,大唐军营与大明军营,几乎在同一时间,接待了来自临安的秘密使者。
然而,使者带来的,并非赵匡胤期盼的停战协议,而是两份来自不同势力、却内容惊人类似的“合作”提议。
李靖营中,使者呈上的是盖有鬼谷玄微子印记的密信,信中分析了当前局势,指出秦、明亦对宋地虎视眈眈,建议李唐与暗中效忠鬼谷的宋军内部人员里应外合,速取临安,瓜分宋土,以免被他人捷足先登。
徐达营中,使者带来的则是一份来自宋军东南沿海某部将领的“投诚书”,表示愿献出城池,引明军入关,只求保全富贵。
而这背后,似乎亦有纵横家的影子在活动。
与此同时,一支由李斯亲自指派的黑冰台精锐小队,已悄然潜入临安,他们的目标,并非刺杀,而是…在合适的时机,打开临安的某座城门。
宋都临安,这座繁华了百年的东南兴胜之地,此刻已如同狂风巨浪中的一叶扁舟,陷入了内外交困、四面楚歌的绝境。
它的命运,似乎已然注定。
而在临安城内的某个隐秘角落,那个曾与石守信有过联系的、戴着白色面具的深渊使者,正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发出低沉的笑声:
“毁灭的序曲…终于奏响了…多么甜美的绝望与混乱……”
“当这座富庶之城化为焦土…产生的负面能量…足以让‘门’…打开更大一丝缝隙……”
“继续吧…凡人们…用你们的鲜血与仇恨…为伟大的降临…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