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芳退下后,书房内重归寂静,只余烛火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狄仁杰并未立刻休息,他重新坐回案前,目光在李元芳带回的口供笔录、那些古朴的竹简羊皮卷,以及自己连日来整理出的桂州案卷之间缓缓移动。空气中仿佛有无形的丝线,正随着他的思考,将这些散落的线索逐渐编织成一张清晰而又庞大的网。
他首先拿起乌莫尼的口供,逐字逐句地重新审阅。冯谦志在天下、欲借巴蛇为“神兵”、于各道广布暗桩……这些信息虽惊人,但并未出乎他最初的预料。真正让他在意的,是那些细节:暗桩借商队、漕运掩护;活动范围涉及荆湖、淮南、两京;单线联系,唯有冯谦及其一二心腹知晓全貌。
“商队、漕运……”狄仁杰轻声自语,指尖在书案上勾勒着无形的轨迹。这两者皆是人员流动频繁、信息传递便捷、易于隐匿身份与物资的绝佳载体。冯谦选择以此为基础构建网络,足见其深谙隐秘行事之道,所图非小。
他放下口供,又拿起一卷从忘尘谷带回的羊皮古籍。上面的隶书记载着关于“星陨之石”与巴蛇的关联,以及一些看似荒诞不经的祭祀仪轨。狄仁杰的目光并未停留在那些神秘主义的描述上,而是聚焦于其中提到的几个古地名与星象方位。结合另一卷记载了巴蛇传说起源的竹简,他脑海中渐渐勾勒出一条可能的传播路径——那所谓的“星陨之石”与巴蛇传说,最早可能起源于古荆楚之地,随后随着部落迁徙或文化交流,逐渐向南传入岭南。
“若此推测成立,”狄仁杰沉吟道,“冯谦在荆湖地区的暗桩,或许并非随意设置,而是与其获取古籍、探寻异兽起源有关。那里,可能存在着比忘尘谷更早的遗迹,或是知晓更多内情的人。”
想到这里,他取过一张空白的宣纸,提起狼毫,蘸饱浓墨,开始梳理脉络。他在纸中央写下“冯谦”二字,划上一个圈。随后,数条线索如同枝蔓般延伸出去:
一条指向“桂州”,标注了已查抄的货栈、赌坊及抓获的党羽,这是已知被清理的支干。
一条指向“黑水寨”与“忘尘谷”,标注了邪教祭祀、巴蛇异兽、乌莫尼,这是已被摧毁的核心据点与技术执行层。
最关键的一条,则指向“暗网”,并分出数个枝杈:“荆湖道”(可能与起源探查、古籍来源有关)、“淮南道”(漕运枢纽,物资钱粮中转?)、“两京之地”(政治情报、渗透目标?)。在每个枝杈后,他都打上了一个问号。
这张简陋的示意图,清晰地揭示了当前局势:桂州本地的冯谦势力已被基本斩断,但那张跨区域的暗网依然隐藏在迷雾之中,其核心动机、人员构成、具体任务,皆不明朗。
狄仁杰放下笔,揉了揉眉心。他知道,单凭现有的线索,想要一举揪出整个网络,无异于大海捞针。必须找到更关键的突破口。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箱古籍上。或许,答案就隐藏在这些古老的文字之中?他唤来值夜的书记官,命其即刻去请桂州府中两位精通古文字与地方志的老学究前来,连夜协助破译古籍中那些难以辨认的篆文和符号。
安排完此事,狄仁杰又取过一份今日刚收到的、来自神都的密函。这是他在离开神都前,布置下的眼线传来的消息。密函中提到,近期神都范围内,有几家背景复杂的商行活动异常频繁,与一些职级不高却身处关键位置的官员过往甚密,其货物往来路线,恰好涵盖了淮南与荆湖地区。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狄仁杰轻轻喟叹。冯谦虽死,但其留下的遗产——这张精心编织的暗网,显然并未停止活动,甚至可能因其突然死亡而进入了某种自主运行或由其他核心人物接手的状态。他们是在继续执行冯谦未竟的计划,还是在酝酿新的阴谋?
时间,变得愈发紧迫。
---
与此同时,桂州城某处隐秘的宅院内。
烛光摇曳,映照出两张神色阴郁的面孔。其中一人身着绸衫,作商人打扮,正是狄仁杰日前查抄的货栈明面上的老板之一,赵魁。另一人则穿着普通的青布直裰,看似个落魄文人,但眼神却异常锐利,他代号“灰枭”,是冯谦暗网在桂州地区的联络人之一,因行事极为谨慎,侥幸未被此次狄仁杰的清洗波及。
“赵兄,如今风声太紧,狄仁杰手段狠辣,我们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据点,几乎被连根拔起。”灰枭的声音低沉沙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惶,“上面可有新的指示?忘尘谷那边……听说也出事了?”
赵魁脸色难看地点点头:“乌莫尼大师失手被擒,忘尘谷已被官军荡平。‘神兵’之梦,怕是已成泡影。”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上面的指示是,暂时蛰伏,切断所有横向联系,等待唤醒。神都的‘老爷们’似乎另有安排,冯公虽去,但大业未绝。”
“蛰伏?谈何容易!”灰枭苦笑,“狄仁杰岂是易与之辈?他既然能查到货栈,保不齐什么时候就顺藤摸瓜找到我们。依我看,不如……”
“噤声!”赵魁厉声打断他,警惕地看了看四周,“上面自有考量!别忘了规矩,单线联系,各司其职。你的任务是确保通往荆湖的‘信路’畅通,其他的,不该问的别问,不该想的别想!在得到新指令前,就像石头一样沉下去!”
灰枭张了张嘴,最终化为一声无奈的叹息,眼中却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
---
刺史府二堂书房内,烛火燃了一夜。
两位须发皆白的老学究在李元芳带回的古籍中,又发现了几处关键信息。一处在某卷竹简的注释中,提到了一个名为“蛇瞳谷”的古地名,其方位描述与现今荆湖南部某处险峻山地颇为吻合。另一处,则在一幅粗糙的星图旁,标注了几个特殊的节气,似乎与某种古老的观测或祭祀仪式相关。
狄仁杰仔细聆听着学究们的解读,眼中睿智的光芒越来越盛。当东方天际泛起鱼肚白时,一个清晰的行动计划已在他心中成型。
他首先起草了一份给皇帝的密奏,将桂州案最新进展、冯谦暗网的存在及其潜在威胁详细陈明,并请求皇帝敕令荆湖、淮南两道及京畿相关衙门,给予他暗中协查之权,必要时可调动部分兵力。
接着,他连写数封密信,动用其多年来积累的人脉与威信,分别致予荆湖道观察使、淮南道转运使以及神都洛阳令等关键人物,信中并未和盘托出,而是以查缉私盐、追捕江洋大盗等名义,请求他们暗中留意与桂州有异常往来、或背景可疑的商队与人员,尤其关注与“古物”、“奇异宝石”、“特定节气活动”相关的线索。
最后,他唤来了狄春与另一位沉稳干练的护卫首领。
“狄春,你持我手令,挑选十名精干好手,即刻出发,前往荆湖南部,秘密探查‘蛇瞳谷’。切记,只探查,不接触,有任何发现,立即飞鸽传书回报。”
“遵命!”狄春领命,毫不犹豫。
“李朗,”狄仁杰看向另一名护卫首领,“你负责在桂州城内,对赵魁、灰枭等已知的漏网之鱼,进行严密监控,但绝不可打草惊蛇。我要知道,他们接下来会与谁联系,有什么动作。”
“明白!”
安排完这一切,天色已然大亮。狄仁杰走到窗前,推开窗户,清晨湿润的空气涌入书房,驱散了一夜的疲惫。桂州城在晨曦中苏醒,街市上传来了隐约的喧嚣。
一场跨越数道、针对冯谦残余暗网的无声战役,已经悄然拉开序幕。狄仁杰站在窗前,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挺拔坚定。他知道,对手隐藏在暗处,根基深厚,但他手中已然握住了线头,更有皇帝的支持与心中的正道。无论前方是荆湖的迷雾,淮南的漕波,还是神都的暗流,他都将以无比的智慧与决心,将这危害社稷的毒网,一寸寸撕裂,直至彻底廓清。
(第四百三十七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