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铜圆筒内的绢帛,如同一块烧红的烙铁,烫灼着密室中三人的心神。“万象神宫”四个朱砂小字,其蕴含的份量,足以在朝野掀起滔天巨浪。
狄仁杰缓缓将绢帛重新卷好,小心翼翼地放回圆筒,旋紧机关。他的动作沉稳依旧,但眉宇间凝聚的沉重,如化不开的浓墨。
“此事,关乎国本,非同小可。”他声音低沉,在寂静的密室内回荡,“图纸所示,若为真,则‘青鸾’所图,乃是撼动朝纲之举。”
李元芳拳头紧握,骨节发白,眼中杀机凛冽:“大人,末将请命,立刻暗中控制万象神宫内外,详加排查,绝不能让贼人阴谋得逞!”
狄仁杰却摆了摆手:“不可。万象神宫乃陛下理政要地,守卫本就森严,且牵涉众多。若无确凿证据,仅凭一张来历不明的图纸便大动干戈,非但打草惊蛇,更易引起朝局动荡,授人以柄。”
他踱步至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继续分析:“贼人既有此图,必然经过长期谋划,其在宫内的渗透,恐怕比我们想象的更深。贸然行动,未必能找出机关,反而可能逼他们铤而走险,提前发动。”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如燕蹙眉问道,她也意识到了其中的棘手。
狄仁杰转过身,目光重新变得冷静而锐利:“双管齐下,明暗结合。”
“第一,元芳,你那边内部肃清不能停,反而要加快。那两名嫌疑最大的官吏,要严密监控,但暂时不动,看看能否通过他们,钓出更深层的内线,甚至找到与‘青鸾’直接联系的证据。同时,挑选一批绝对忠诚、身手敏捷且精通机关的好手,由你亲自掌握,随时待命。”
“末将明白!”李元芳肃然领命。
“第二,”狄仁杰看向如燕,“这黄铜圆筒和图纸,是墨衡留下的关键之物。他失踪前将此物藏于巧工阁,必然有其深意。你继续追查墨衡的下落,生要见人,死要见尸。我总感觉,他的失踪,并非简单被灭口那般简单。或许,他留下了更多的线索,或者……他本身,就是解开‘青鸾’之谜的另一把钥匙。”
“是,叔父。我会扩大搜寻范围,重点查访墨衡可能接触过的所有三教九流之人,以及近期神都内外有无不明身份的尸体发现。”如燕点头。
“第三,”狄仁杰沉吟道,“万象神宫那边,不能毫无防备,但需极其隐秘。我会以加强宫内防火、检修老旧梁柱为由,调派一批信得过的将作监工匠入宫,由阎立德大匠暗中主持,借机对宫殿结构进行一番‘例行检查’。阎大匠精通此道,或有希望能发现图纸上机关设置的蛛丝马迹,至少,也能做到心中有数。”
这是一个极为谨慎且需要高超技巧的计划,既要防范于未然,又不能引起对手和宫内的警觉。
“狄春,”狄仁杰唤过老管家,“你持我名帖,秘密去见阎大匠,将此事利害关系说明,请他务必相助。记住,除他之外,不得向任何将作监人员透露实情。”
“老奴明白,这就去办。”狄春深知事关重大,连忙应下。
安排妥当,狄仁杰才稍稍松了口气,但心头的巨石并未落下。他再次拿起那黄铜圆筒,摩挲着冰凉的筒身。墨衡……你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是迷途知返,留下警告?还是另有所图?
“元芳,如燕,”狄仁杰看向两位最得力的助手,“‘青鸾’组织势力庞大,手段狠辣,且隐藏极深。此番较量,敌暗我明,步步凶险。你二人行事,务必万分小心,任何风吹草动,皆不可轻忽。”
“大人(叔父)放心!”两人齐声应道,眼神坚定。
密议之后,众人各自散去,按照狄仁杰的部署悄然行动。内卫府这台庞大的机器,在狄仁杰的精准操控下,开始以两种不同的节奏运转:表面上,因周允之死而引起的内部整顿仍在继续,波澜不惊;暗地里,针对“青鸾”和万象神宫阴谋的调查,如同无声的暗流,急速涌动。
李元芳加强了对那两名嫌疑官吏的监控,甚至动用了内卫中擅长潜伏追踪的好手,记录他们的一举一动,接触的每一个人。而如燕则调动了更广泛的江湖眼线,搜寻墨衡的踪迹,神都的市井街巷,乃至周边州县,都纳入了探查范围。
阎立德在接到狄春的密报后,虽震惊不已,但深知责无旁贷,立刻以年久失修需加固为由,拟定了一份详细的“检修”计划,呈报将作监及宫内主管。由于理由充分,且阎立德素有声望,计划很快被批准。一支由他亲自挑选的、背景清白可靠的工匠队伍,开始陆续进入万象神宫,对外宣称进行常规维护,实则暗中对照图纸,排查任何可能隐藏机关的疑点。
日子一天天过去,神都表面依旧繁华喧嚣,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但狄仁杰却能清晰地感受到,那张无形的网正在缓缓收紧,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前的压抑。
这日午后,如燕匆匆返回内卫府,带来一个消息。
“叔父,有眉目了。我们在洛阳县境外的一处荒废义庄,发现一具无名男尸,死亡时间约在月前,尸体已高度腐烂,难以辨认。但根据其随身物品中一枚刻有奇异纹路的玉珏,以及残存衣物布料推断,极有可能……就是失踪的墨衡!”
狄仁杰眼中精光一闪:“立刻备轿,去义庄!元芳,你也一同前去!”
墨衡是死是活,终于要见分晓。而他的死,或许正是揭开“青鸾”面纱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