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羽(贾子和)的毒计,如同投入静潭的巨石,虽未公开掀起惊涛骇浪,但其引发的暗流,却已开始在各处悄然涌动。
在北庭,一股诡异的流言如同草原上的风,无孔不入地吹拂着。先是有人私下议论,说大汗马渊近年来身体大不如前,已有意将汗位传给骁勇却因强占荆叶而名声有损的儿子马骋,这引起了许多跟随马渊多年的老部下的忧虑。紧接着,又有一股更隐秘的传闻在极少数高级将领中流传,说北庭与朔方早已秘密达成协议,约定共同瓜分河西,甚至提到了具体的利益划分。这些消息真真假假,难以分辨,却成功地让北庭王庭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大将贺连山本就对马骋有些看法,如今听闻这些,更是眉头紧锁,在与马渊议事时,语气也少了几分往日的热络。马渊察觉到了这些变化,心中惊疑不定,一方面严查流言来源,一方面对朔方的警惕提到了最高,与儿子马骋之间,也因荆叶之事和这些流言,隔阂更深。
在河西,凉州城内暗流汹涌。关于大将张骏等实力派人物因薛铭无后而生出异心的传言,如同毒蛇般在坊间和部分中下层军官中游走。尽管薛铭以铁腕手段处置了几个传播流言者,但猜疑的种子已经播下。张骏等人感受到薛铭日益阴鸷的目光,行事更加谨慎,心中也不免生出几分悲凉和自保的念头。
更让薛铭心神剧震的是,他的一名心腹亲卫在一次城外巡查时,“偶然”救下了一名被马贼追杀的少年。那少年约莫十一二岁,衣衫褴褛,但清洗干净后,其眉眼竟与薛铭年轻时有着五六分相似!亲卫不敢怠慢,立刻将少年秘密带入府中。薛铭初见之时,如遭雷击,那酷似自己的面容,瞬间击中了他内心最脆弱的地方。那少年自称失忆,只记得自幼被一老仆抚养,不久前老仆病故,他才流落在外。薛铭立刻秘密找来医官滴血验亲(尽管此法并不科学,但时人深信不疑),结果竟显示……相融!
“这……这难道真是天不绝我薛铭?”薛铭看着那少年,激动得浑身发抖,多日的阴郁仿佛都散去了不少。他立刻将那少年秘密安置起来,严加保护,并派人去查证其来历,心中充满了巨大的希望与更深的疑虑。此事极为机密,但程立等少数核心人物已然知晓,河西高层的暗流,因此而更加湍急复杂。
在东南,陈盛全果然接到了来自“洛阳朝廷使者”(实为朔方暗羽卫假冒)的密信,信中对其“讨贼之功”大加赞赏,暗示若其能“肃清附逆”、独掌大军,朝廷不吝封侯之赏。这封信让陈盛全野心大涨,对吴广德的提防和吞并之心更加迫切。而吴广德那边,也很快收到了“好心人”的警示,提醒他陈盛全已与朝廷暗通款曲,欲对其不利。吴广德本就多疑,闻此消息,惊怒交加,立刻下令水师加强戒备,对陆上输送的物资检查也更加严格,双方之间的信任降至冰点。
在汝南,楚王赵琛的探子也回报了汝南王赵渊困守孤城、苦苦支撑的惨状。苏晏向赵琛进言,认为这是一个将势力伸入汝南、遏制陈吴联军北上的好机会。赵琛权衡利弊后,终于下令驻扎在边境的一部兵马,以“助剿流寇、护卫王驾”为名,向汝南郡方向移动,引起了周恒和陈吴联军的警惕。
贾羽的毒计,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悄无声息地收紧。它并未立刻引发大规模的战争,却在北庭、河西、东南等地埋下了猜忌、内乱和冲突的引信。这些地方势力的精力被内部矛盾和相互提防所牵制,无形中为朔方赢得了更宝贵的发展时间和更有利的外部环境。
朔阳城内,林鹿听着暗羽卫陆续传回的各处情报,面色平静。贾羽侍立一旁,神情淡然。
“子和,你的计策,已经开始发酵了。”林鹿淡淡道,“接下来,便是耐心等待,等待这些毒种,开花结果。”
“主公明鉴。”贾羽躬身道,“乱象已生,我朔方只需稳坐钓鱼台,静观其变。待其两败俱伤,或内乱不止之时,便是我军趁势而动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