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市公安局法医中心总是弥漫着一股消毒水和福尔马林混合的刺鼻气味。林峻推开厚重的隔离门,苏雨晴和李涛紧随其后。刘晓明法医已经等在解剖台前,台上摆放着第四组尸块,那些被精心分割的人体组织在无影灯下呈现出一种诡异的苍白。
“发现什么了?”林峻开门见山,目光扫过那些尸块。与前三次不同,这次的尸块被分割得更加零碎,几乎像是某种疯狂的宣泄。
刘法医戴上手套,用镊子小心翼翼地翻动其中一块组织。“看这里。”他指向一块大腿肌肉的横截面。
林峻凑近,在淡红色的肌纤维中,他看到一个极其微小的黑色标记——不是刻在表面,而是仿佛从内部生长出来的一样。那是一个与防水袋上相似的鸟形符号,但更加精细,线条更加复杂。
“这是什么?”李涛倒吸一口冷气,“纹身?”
“不是纹身。”刘法医摇头,“我们做了切片分析,这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墨水,通过注射进入体内。它在肌肉组织中扩散,形成这个图案。”
苏雨晴的眉头紧锁,“这意味着...”
“这意味着标记是在受害者还活着的时候就被注入的。”刘法医的语气沉重,“而且从组织反应来看,这个标记已经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可能数月甚至数年。”
解剖室里一片死寂。这个发现彻底改变了他们对案件的理解。
“所以受害者不是随机选择的。”林峻的声音低沉,“他们早就被标记了,像是...像是待宰的牲畜。”
苏雨晴走到解剖台前,仔细查看那个标记。“这个符号比防水袋上的更加复杂。看这里——”她指向鸟的翅膀部分,“多了一些细小的纹路,像是羽毛的细节。”
“能确定注入时间吗?”林峻问。
“很难精确。”刘法医说,“但从组织的炎症反应和墨水扩散程度来看,至少三个月前。”
李涛一拳砸在旁边的器械台上,“这个变态早就计划好了!他标记他的受害者,然后像挑选商品一样决定什么时候下手!”
林峻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第四组尸块的身份确认了吗?”
“刚刚确认。”刘法医走到电脑前,调出一份档案,“张明,男,42岁,本市‘明日科技’公司的研发部主任。失踪五天,家人昨天报的案。”
“明日科技...”林峻觉得这个公司名字有些耳熟。
“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苏雨晴接话,“主要研究方向是新型生物材料和药物递送系统。”
林峻猛地想起什么,“你之前说,第四组尸块上有特殊的化学残留?”
“对。”刘法医调出化验报告,“一种非常罕见的工业级固定剂,主要用于精密仪器的生产。而明日科技正好是全市少数几家使用这种试剂的企业之一。”
线索开始汇聚,但画面却越来越诡异。
回到专案组会议室,气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凝重。白板上现在贴满了四个受害者的照片和信息,以及那个变得越来越复杂的鸟形符号。
“四个受害者,来自完全不同的行业和背景。”林峻指着白板,“第一个是餐厅厨师,第二个是建筑工人,第三个是小学教师,现在第四个是科技公司研究员。他们之间没有任何明显的社会联系。”
“但他们都被同一个标记选中。”苏雨晴站在白板前,目光在四个受害者的照片间移动,“这个标记是连接他们的唯一纽带。”
李涛烦躁地抓了抓头发,“可是这个标记到底代表什么?为什么要在活人身上做标记?这太疯狂了。”
“标记可能有多重含义。”苏雨晴说,“在动物行为学中,标记领地是宣示主权的方式。在人类社会中,标记往往代表归属或所有权。”
林峻突然想起在遗忘书吧的发现。“渡鸦会使用的符号与这个很相似。如果受害者身上的标记与渡鸦会有关...”
“那么渡鸦会可能不仅仅是一个神秘学兴趣小组。”苏雨晴接上他的话,“他们可能在实施某种...筛选程序。”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陈队走了进来,面色严峻。“刚刚接到通知,省厅对这个案子高度重视,已经将其列为特级案件。同时...”他顿了顿,“媒体开始报道了。”
电视屏幕上,本地新闻正在播放关于“滨江连环杀人案”的报道。虽然细节尚未公开,但记者已经掌握了基本案情,画面中出现了滨江岸边的警戒线。
“消息怎么泄露的?”林峻问。
“还在查。”陈队说,“但现在压力更大了。市长办公室直接来电,要求尽快破案,平息舆论。”
李涛愤愤地说:“他们以为我们不想破案吗?这个凶手简直像个幽灵!”
“他不是幽灵。”苏案晴突然说,她的眼睛紧盯着白板上的标记,“他在遵循一套严密的逻辑。标记受害者,选择特定时间下手,按照某种仪式抛尸...这一切都是有目的的。”
她转向技术科的小张,“能把四个抛尸点在地图上标出来吗?包括准确的时间顺序。”
小张快速操作电脑,滨江市地图出现在大屏幕上,四个红点依次亮起。
“第一处,滨江公园,周六凌晨;第二处,货运码头,下一个周六凌晨;第三处,景观步道,再下个周四凌晨;第四处,自然保护区,周一清晨。”
苏雨晴仔细观察着地图上的点和时间。“时间间隔在缩短,地点在向上游移动。”
“向上游移动?”林峻皱眉。
“看。”苏雨晴指着地图,“抛尸点从下游开始,逐渐向滨江上游移动。如果这个模式成立...”
“下一个抛尸点会更靠近上游。”林峻接话,“而且时间间隔会更短。”
陈队走到地图前,“如果知道凶手的下一个目标区域,我们能否设伏?”
“理论上可以,但滨江上游区域很大。”小张操作电脑,显示出上游的地形图,“而且多为自然保护区和农村地带,监控覆盖很少。”
苏雨晴仍然盯着地图,“凶手选择这些地点不是随机的。滨江公园人流量大,货运码头监管严,景观步道游客多,自然保护区偏僻...他在测试不同的环境,观察我们的反应。”
李涛不解,“测试?为了什么?”
“为了完善他的‘仪式’。”苏雨晴的声音低沉,“他在学习,在调整。每一次作案都在帮助他改进下一次。”
这个结论让所有人都感到不寒而栗。
会议结束后,林峻找到陈队。“我想再去一次遗忘书吧。那个老人肯定知道更多关于渡鸦会的事情。”
陈队思索片刻,“带上足够的人手,但要低调。如果渡鸦会真的与案件有关,我们不能打草惊蛇。”
“明白。”
当林峻、苏雨晴和李涛再次来到遗忘书吧时,已是傍晚时分。小巷比白天更加安静,书吧的窗户透出昏黄的灯光。
推开门,铃铛发出清脆的响声。柜台后的老人抬起头,看到是他们,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波动。
“我们又见面了。”林峻亮出证件。
老人的表情平静得出奇。“我知道你们会回来。”
“你知道我们要来?”李涛警惕地问。
老人缓缓站起身,从柜台下取出一个信封,推到林峻面前。“有人让我把这个交给来找我询问渡鸦会的人。”
林峻小心地打开信封,里面只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行打印的字:
“停止调查,否则第五个标记将出现在你们亲近的人身上。”
纸条的右下角,画着一个精细的鸟形符号——与受害者身上的标记一模一样。
林峻感到一股寒意顺着脊柱爬上来。凶手不仅知道他们的行动,还在直接威胁他们。
“谁给你的这个?”林峻紧盯着老人。
老人摇头,“一个陌生人,戴着帽子和口罩,看不清脸。今天下午来的,留下这个就走了。”
苏雨晴仔细观察老人的表情,“你知道渡鸦会的事情,对不对?那些标记,那些受害者...”
老人的眼神闪烁了一下,“我只是个书店老板。”
“不,你不只是书店老板。”苏雨晴向前一步,“你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你知道那些受害者为什么被选中。”
老人沉默了很长时间,最后缓缓开口:“有些真相,知道得越少越好。”
“已经有三个人死了,第四个刚刚被发现。”林峻的声音严厉起来,“如果你知道什么,现在就说出来。”
老人长叹一声,“渡鸦会...不是一个组织,至少不完全是。它更像是一个...筛选机制。”
“筛选什么?”林峻追问。
“筛选合适的人选。”老人的目光变得遥远,“为了一个更大的计划。”
就在这时,林峻的手机响了。是刘晓明法医打来的。
“林队,我们有了重大发现。”刘法医的声音激动,“通过对标记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那种生物墨水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纳米颗粒。这种技术只有一个地方能够生产——”
“明日科技。”林峻接话。
“不仅如此,”刘法医继续说,“我们比对了四个受害者体内的标记,发现它们的化学成分有细微差异。这意味着标记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注入的。”
林峻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能通过这种差异追踪注入地点吗?”
“也许可以。”刘法医说,“每种配方都可能对应特定的注射点和时间。”
挂断电话,林峻转向老人,“明日科技与渡鸦会有什么关系?”
听到“明日科技”这个名字,老人的表情明显动摇了。“你们已经走到这一步了...”
“告诉我们!”李涛几乎是在吼叫。
老人深吸一口气,“明日科技的创始人,是渡鸦会的创始成员之一。”
这个信息如同一颗炸弹,在三人中间爆炸。
“谁是创始人?”林峻追问。
老人摇头,“我不能说。但你们要明白,你们面对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已经运作了很久,很久。”
苏雨晴突然问道:“标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在活人身上做标记?”
老人看着她,眼神复杂。“为了识别合适的‘容器’。”
“容器?”林峻感到一阵恶心,“什么容器?”
老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柜台下又取出一样东西——一本破旧的笔记本,封面已经磨损得看不清标题。
“拿去吧。”他将笔记本推给林峻,“这是我能给你们的全部。但记住,一旦打开这本书,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
林峻接过笔记本,感到它异常沉重。
离开书吧时,夜色已深。小巷里空无一人,只有远处街灯投下昏黄的光晕。
“你觉得他说的是真的吗?”李涛问,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响亮。
“部分是真的。”苏雨晴回答,“但他隐瞒了关键信息。”
林峻抚摸着手中的笔记本,“无论真相是什么,我们已经无法回头了。”
回到车上,林峻打开车内灯,小心地翻开笔记本的第一页。泛黄的纸页上,用钢笔写着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话:
“当巴鸟展翅,灵魂得以渡往新岸。我等即为渡鸦,执掌生死之钥,开启永恒之门。”
下方是一个精细绘制的鸟形符号,与受害者身上的标记完全一致。
林峻感到一阵寒意。他们揭开的不只是一起连环杀人案的真相,而是一个庞大而黑暗的阴谋的一角。
而这个阴谋,似乎才刚刚开始展露它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