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的旨意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在这庞大的帝国内激起千层浪。
帝国这台沉寂已久的战争机器,骤然发出了低沉的轰鸣,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起来。
携带着皇帝谕令和抄录在珍贵绢帛上的《基础锻体诀》与《凝心内息法》的快马信使,沿着四通八达的秦驰道,如同奔流的血液,火速奔赴帝国每一个角落——
从朔风凛冽的北疆军镇,到烟雨朦胧的内地郡兵府。
与之同行的,还有一车车被严密护卫、被视为帝国希望的“火云薯”种源。
北疆,长城沿线。
大将军蒙恬亲临烽火台下,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正在操练的万千士卒。
往日里充斥着金属碰撞与喊杀声的校场,此刻却多了一种奇特的寂静。
大量士卒盘膝而坐,按照新传授的法门调整呼吸,引导着体内那股新生的、暖流般的气息。
起初,并非所有人都心甘情愿。
一些习惯了刀头舔血的老兵油子私下里没少嘀咕,觉得这盘腿打坐的玩意儿太过“文气”,远不如真刀真枪来得痛快。
然而,在严苛到极致的军法管控下,尤其是在短短数日内,不少人真切地感受到了气力增长、耳目聪明的好处后,所有的懈怠和怀疑都如春日冰雪般迅速消融。
一股对强大力量的渴望,化作了前所未有的修炼狂潮,如同燎原的烈火,席卷了大秦的每一座军营。
为了检验这前所未有的修炼成果,激励全军士卒,更深层的,是为了摸清这支正在经历蜕变的大军究竟握着一张怎样的全新底牌。
在九皇子嬴昭的提议和始皇帝嬴政的鼎力支持下,一项帝国历史上闻所未闻的创举——首次全国武道考核,被紧锣密鼓地提上日程并迅速推行。
而这场考核中最引人瞩目、也最富争议的一环,便是那张与考核成绩直接挂钩、名称奇特的“土豆功勋榜”!
这一日,咸阳城北最大的北军校场,人声鼎沸,旌旗遮天。
此地被选定为全国考核的主考场。
不仅始皇帝嬴政携文武百官亲临观礼,更有无数闻风而动的咸阳百姓将校场外围挤得水泄不通。
所有人都翘首以盼,想要亲眼看看这支据说“修炼成风”的军队,究竟发生了何等惊人的蜕变。
校场中央,数排专门为此次考核打造的新式器械森然矗立,散发着冷峻的气息:
需要全力击打的符文测力铜柱、用以测试极限速度的特制跑道、衡量内力深厚程度的内力叶轮仪,乃至凶险异常、用于测试反应与身法的“箭雨机关阵”。
整个场地气氛凝重而炽热,仿佛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
考核以最基本的军队编制“什”(十人)为单位依次进行。
而率先登场,便引爆全场的,正是已成为全军标杆的黑龙武院五百锐士。
他们迈着完全一致的步伐,动作整齐划一,气息沉凝如山,目光锐利如炬,仅仅是静默地站立在那里,一股无形的、令人心悸的压力便扑面而来,让观礼台上的许多文官都感到呼吸一滞。
“第一什,测力考核!”考官运足中气,高声宣布。
十名锐士应声出列,动作干净利落。
他们深吸一口气,体内初步练就的内力随之运转,伴随着一声声短促有力的吐气开声,重拳如同战锤般狠狠砸向那符文密布的测力铜柱!
“咚!”“咚!”“咚!”
沉闷的巨响如同擂动的战鼓,在校场上空回荡。受击的铜柱表面光华骤亮,一道醒目的光痕沿着柱身上的刻度急速向上攀升!
“九百斤!”
“一千一百斤!”
“一千三百斤!”
……
一个个惊人的数字被唱报出来,观礼台上顿时响起一片抑制不住的抽气声!
谁都清楚,寻常军中精锐,一拳能有三四百斤力气已堪称勇武,而这些黑龙锐士的力量,普遍超出了三倍有余!
尤其当那名叫做黑娃的年轻士卒,一拳轰出,铜柱光华暴涨直至顶端,微微震颤,最终定格在“一千五百斤”这个骇人数值上时,连高台之上端坐的武将们,眼角都忍不住跳了跳。
随后的速度、耐力测试,黑龙武院的锐士们依旧表现出了碾压性的优势。
而在最考验新功法修炼成果的内力叶轮仪前,他们的成绩更是让其他部队的考核代表们面色发白,瞠目结舌——内力驱动叶轮旋转,普遍突破了三十圈!
“这……这他娘的还是兵吗?分明是一群披着甲胄的人形凶兽!”一位来自南方郡兵的都尉下意识地喃喃低语,脸上写满了震撼与难以置信。
嬴政高踞龙椅之上,面色看似平静无波,但那轻轻叩击着紫檀扶手的手指,却悄然泄露了他内心绝非表面这般平静。
下首的李斯、王翦等帝国重臣,目光更是深邃复杂,他们不仅看到了个体超凡力量带来的冲击,更敏锐地嗅到了这股力量即将对帝国统治格局带来的深刻变动。
考核持续了整整一日,各军精选出的轮番上阵,成绩虽有高有低,但整体水准已然远超往昔,展现出一派脱胎换骨的气象。
直至夕阳西斜,将天边云霞染成一片瑰丽的金红,所有数据才最终汇总完毕。
一面巨大的黑底金字榜单被力士高高悬挂于校场最显眼处——这便是全国武道考核总榜!
然而,就在所有人引颈期盼,想要看清总榜排名先后之时,另一张稍小却同样刺眼的赤红色榜单,竟被抢先一步张贴了出来——土豆功勋榜!
这张榜上罗列的不是个人姓名,而是一个个鲜活的部队番号,以及每个番号后面那串串密密麻麻、代表着全新功劳体系的“功勋点”。
其计算方式早已明文公示:推广种植土豆的亩数、上缴作为军粮储备的土豆数额、以及本次考核中该部队士卒整体实力提升的幅度,三者综合评定!
高居榜首,以绝对优势遥遥领先的,正是“北军黑龙武院”!
紧随其后的,是“北地边军第一军团”、“陇西铁骑”等最早一批获得火云薯供应并全力组织开荒拓植的边防劲旅。
而一些内郡郡兵、乃至部分初期对土豆推广态度消极甚至阳奉阴违的老牌精锐,则排名惨淡,位列榜末。
赤榜一出,校场内外先是一片死寂,仿佛空气都凝固了,旋即,各种议论声如同潮水般轰然炸开!
“土豆功勋榜?这……这是何意?”
“快看旁边的告示!种土豆种得多、上交的土豆多、手下的兵练得狠,立的功劳就大!”
“好家伙!照这么说,往后咱们论功行赏,不光要看战场上砍了多少颗脑袋,还得比一比谁家地里的土豆收成好?”
榜上有名,尤其是排名靠前的部队将领,个个昂首挺胸,满面红光,与有荣焉。
而那些排名垫底者,则面色青红交错,在周遭异样的目光下,羞惭与不忿交织,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一套全新的、与传统军功爵制截然不同的功劳体系,就这样赤裸裸地、毫无缓冲地展现在所有大秦军民眼前。
恰在此时,九皇子嬴昭缓步走到了高台的最前沿。
他那尚且稚嫩的身躯,在那巨大的赤色榜单衬托下,显得有些单薄。
然而,此刻却无一人敢轻视于他,全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聚焦在这个年幼的孩童身上。
“大秦的将士们!”嬴昭开口,声音不算洪亮,却清晰地盖过了现场的嘈杂,传入每一个人耳中,显然已运用了内力技巧。“今日考核,尔等展现出的英姿与实力,陛下与满朝公卿,有目共睹!孤心甚慰!这意味着,我大秦锐士,已然踏上了新生之路!”
他的话语微微一顿,目光扫过台下无数张或激动、或困惑、或期盼的脸庞,最终落在那张赤榜之上。
“此土豆功勋榜,非为简单地标榜先后,实为昭明帝国强国强军之志!它要告诉天下人,强军之道,不止于锋镝之利,更在于根基之固!能让前线将士吃饱肚皮者,有功!能令天下百姓免于饥馑之苦者,有功!此功,关乎国本,乃是万世之功!”
“即日起,土豆功勋,与战场杀敌之功,同赏!入此榜前列之部队,新作物种源、新式军械、修炼新法,帝国将优先配给!未来,帝国祥瑞辈出,凡于土豆功勋榜上有功者,必先得其利!”
嬴昭的话音落下,校场之上先是陷入了一片短暂的死寂,人们似乎在消化这番彻底颠覆传统认知的言论。
旋即,尤其是那些原本因多种土豆而排名靠前的部队方阵中,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震天欢呼!
“陛下万岁!殿下千岁!”
种地,竟然真的能和砍人头一样立下大功!
甚至能优先获得帝国未来的好处!
这个念头如同野火般在无数士卒心中燃起,彻底颠覆了旧有的观念,却也点燃了更为磅礴、更为持久的热情!
嬴昭俯瞰着台下激动万分的人群,心中了然,他所谋划的种子,已经成功地播撒了下去。
以这看似普通的土豆为引,以这全新的功勋体系为饵,他正巧妙地将整个帝国的战争潜力,与最基础的农桑民生、与未来的技术革新牢牢捆绑在一起。
他坚信,这条路的尽头,必将诞生一支不仅无敌于天下,更能真正福泽苍生的铁血之师。
就在校场内外万众沸腾之际,嬴昭那双隐现异色的帝瞳,微不可察地扫过观礼台的一处角落。
那里,几名衣着普通、毫不起眼的官员正低着头,飞速地在简牍上记录着什么,他们的气息收敛得极好,却依旧与周遭那些或激动、或震惊的文武官员显得格格不入。
阴阳家的探子?还是其他什么势力?
嬴昭心底掠过一丝冰冷的冷笑。
任凭你们如何窥探,在这股由他亲手推动的煌煌大势面前,任何暗中阻挠,都不过是螳臂当车,自取灭亡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