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照,碧波镇外的山峦还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中。
林越并未急于离开,而是信步登上了镇外一座不高却颇为清幽的山丘。
山顶有块平坦的青石,正好可以俯瞰整个小镇和远处波光粼粼的湖面。
他在青石上盘膝坐下,将药箱置于身侧,缓缓闭上双眼。
一夜未眠对他而言并无影响,反倒是昨夜与移花宫二位宫主的那场交锋,让他对明玉功有了更深的理解。
此刻,他需要静心融汇,将这门绝学的精华彻底吸收,化为己用。
山风拂过,带来草木清香。
林越的心神沉入体内,脑海中完整地浮现出明玉功第八层的精细运行图谱。
每一道内力的流转轨迹,每一个力场的生成节点,乃至因修炼者心性而产生的细微变化,都在他超凡的感知下一一重现,清晰无比。
明玉功,取明月清辉、寒玉冷澈之意,修至深处,内力自生寒属性,运转间可在周身形成独特力场,既能护体,亦可伤敌。林越在心中默念,对这门武功的精要已然了然于胸。
《清寰御正谱》的心法自然运转,如浩瀚星空,包容万物。
明玉功的精华被迅速汲取、消化,融入自身的武道体系之中。
首先被吸收的是其内力高效循环的理念。
明玉功的内力运转自成体系,循环往复,几乎不假外求,这与《清寰御正谱》追求的生生不息有异曲同工之妙。
林越细心解析其循环原理,将其精华融入自身心法。
刹那间,他只觉体内真气流转越发圆融自如,心念一动,内力便沛然而至,生生不息,运转效率提升了数成。
接着是那漩涡力场的生成与操控原理。
明玉功修至高层,可在周身形成独特的吸力场,既能扰乱对手内力运行,亦可偏转、化解外来攻击。
林越仔细推演其力场生成的关键,发现这与经脉的特殊运转方式和内力的精微操控密切相关。
《清寰御正谱》本就注重对与的掌控,得此借鉴,林越对能量场的之道理解更深。
他心念微动,周身三尺内便自然形成一道无形力场,虽不似明玉功那般寒气逼人,却更加中正平和,润物无声,防御与牵引之术越发精妙。
至于那至阴寒气的本质,林越也剖析透彻。
明玉功的寒气并非简单的低温,而是内力的一种特殊属性表现,与修炼者的心性、功法路线息息相关。
这番理解大大丰富了林越的武道见识,化为《清寰御正谱》中关于属性能量运用的篇章。
但他并不主修此道,只因明玉功绝情绝性的核心理念与追求青春驻颜的浅表效用,与他清寰御正、涵容万法的根本道路相悖,故仅作借鉴,并未深入。
武学之道,贵在契合本心。林越心中明澈,明玉功虽妙,然其道孤寒,非我之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为正途。
随着明玉功的精华被不断吸收、融合,《清寰御正谱》运转得越发流畅自如。
林越只觉体内真气如长江大河般奔腾流转,却又温顺无比,如臂使指。
这些年来,他遍览群书,融汇百家,从《太玄经》的包罗万象,到《神照经》的起死回生,再到《北冥神功》的海纳百川,武道底蕴早已深厚无比。
此刻得明玉功这最后一味,《清寰御正谱》终于产生了质的飞跃!
刹那间,林越只觉脑海中的一声巨响,仿佛某种桎梏被打破!
他的心神无限拔高,超脱了肉身的束缚,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向自身。
体内经脉穴窍、真气流转,无不清晰呈现,如观掌纹。
他甚至能到自身生命本源的气息,那是一种温暖、蓬勃、充满无限生机的能量。
与此同时,他的感知范围急剧扩张,不再局限于五官。
整个山丘的一草一木,昆虫爬行的微响,露珠滴落的轨迹,乃至地底深处水脉的流动...天地间种种细微的的流动与变化,都无比清晰地映照在他的心湖之中。
这是一种玄之又玄的境界。
他的与天地间的某种规律产生了共鸣,变得更加凝练、通透,仿佛可以脱离肉身的束缚,独立感知和影响外界。
这正是武道至高境界------炼神还虚的初步征兆!
所谓炼神还虚,乃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之后的更高层次。
到了此境,武者的(精神、意念)得到本质的升华,能够更加清晰地感知和调动天地间的能量(虚),对自身真气的掌控也达到入微之境,甚至能以神御气,干涉现实。
林越缓缓睁开双眼。眸中神光内蕴,深邃如星空,却又清澈似孩童。
他低头看向自己的手掌,心念微动,掌心便自然凝聚出一团柔和的白光,这并非明玉功的寒气,而是《清寰御正谱》真气高度凝练、生机勃发的表现。
他轻轻一挥手,那团白光便化作点点星芒,洒落在身旁的草地上。
原本有些枯黄的草叶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青翠欲滴,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便是炼神还虚...以神御气,气与神合。林越轻声自语,感受着自身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的内力总量或许没有暴涨,但质却发生了飞跃,对力量的掌控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精微层次。
如今他举手投足间,皆可引动周遭天地之气,威力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
更重要的是,他的感知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如今他即使不刻意运功,也能清晰感知到方圆数十丈内的风吹草动,甚至能模糊地感知到他人的情绪波动与生命气息。
这是一种超越了五感的全新感知维度。
日头渐高,山间薄雾散去,露出湛蓝天空。
林越长身而起,只觉周身内外澄澈通透,与天地自然越发契合。
他背起药箱,缓步下山,步履从容,仿佛与山风晨露融为了一体。
回到镇中,继续他一日的义诊。
病患们只觉得今日的林大夫似乎格外不同,具体哪里不同却又说不上来,只是在他面前会不自觉地感到心安神宁,仿佛所有的病痛焦虑都被那平和的气息所抚慰。
而林越施针用药,也越发精准有效,往往能直达病灶根源,效果奇佳。
他依旧在等,等一个或许不会来的选择。
但此刻他的心态已然不同。突破至炼神还虚之境,让他对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一切顺其自然便好。
三日时光匆匆而过。
林越每日依旧在镇上行医问诊,救治了不少疑难杂症。
他的名声越发响亮,前来求医的人络绎不绝。
然而,那个他曾经给予承诺的身影,始终没有出现。
第四日清晨,林越照例早起,推开院门。
晨露未曦,院中青石桌上凝结着晶莹的露珠。
他静静地站了片刻,感知如潮水般向四周蔓延,却始终没有捕捉到那熟悉的气息。
他微微一笑,摇了摇头,似是笑自己竟还存着一丝期待。
怜星终究没有来。
是不相信他能治愈那多年的旧伤?是摆脱不了多年来被姐姐压制留下的心理阴影?还是要照顾重伤的邀月无暇他顾?
个中缘由,他懒得去猜,也懒得去管。
医道有云:医不叩门。从来只有病患求医的道理,哪有医求病患的道理?
他给出了选择,对方接不接受,是对方的造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强求不得。
这一刻,林越的心境越发通透。
突破至炼神还虚之境后,他对天地万物的理解更加深刻。
缘起缘灭,花开花落,皆是自然。强求反而落了下乘。
他回到屋中,开始收拾行囊。
银针、药瓶、脉枕...一件件医具被仔细地收进药箱。
他的动作从容不迫,带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平静。
最后,他取出一本泛黄的手札,在上面写下几行字:手足旧伤,气郁少阳。可针足三里、阳陵泉,辅以当归、川芎、红花,温经通络。心结难解,非药石能医,需自悟。
这算是他为那个未曾到来的病患,留下的最后一点心意。
收拾妥当,林越背起药箱,推开屋门。
晨光洒在他的青衫上,映照出一个淡定从容的背影。
他最后看了一眼这个暂居数日的小镇,微微一笑,转身踏上新的旅程。
江湖路远,有缘自会再见。
至于那些未尽的缘分,就让它随缘而去吧。
前方,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他去探索;还有更多的武学奥秘,等待他去发掘。
炼神还虚,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晨光中,一道青衫身影渐行渐远,融入天地之间,洒脱从容,云淡风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