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演“周天迷尘大阵”的漫长与浩大,让林玄愈发清晰地认识到个人力量的局限性。即便他拥有系统,晋入炼虚,寿元悠长,面对这以星辰为棋、岁月为盘的宏大布局,也深感独木难支。他需要帮手,不是那种需要时刻提防、可能暴露秘密的修士同伴,而是更隐秘、更持久、更能与这片天地融为一体的存在。
他的目光,从浩瀚星空,投向了脚下这片孕育了无数生灵的九天十地大地。那些沉寂了万古,汲取日月精华、地脉灵机,已然初具灵性,却仍浑浑噩噩、懵懂未开的自然之灵——山灵、水灵、乃至一些特殊地脉节点孕育的精灵,进入了他的视野。
这些灵体,是天地自然之子,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世界法则的一部分。若能加以引导……
一个念头悄然成形。
自此,林玄游历的足迹变得更加广泛而富有目的性。他不再仅仅寻觅那些适合埋设“锚点”的地脉节点,更开始深入那些人迹罕至、灵气却相对充盈的名山大川,幽谷深潭。
在南疆一片终年云雾缭绕的古老雨林深处,他找到了一株缠绕着浓郁乙木青气的万年古藤,其灵性已如风中残烛,明灭不定,却始终未能凝聚成型。林玄驻足藤前,并未强行灌注灵力,而是盘膝坐下,周身气息与周围蓬勃的生机悄然合一,指尖引动一丝自身精纯无比的万寿长青元气,混合着一缕自那【法则碎片——隐】中领悟的、微不可查的敛息道韵,如同春雨润物,缓缓渡入古藤核心。
那古藤微微一颤,表面青光大盛,随即又迅速内敛,原本有些外溢的木灵之气变得深沉而含蓄,藤身扭动间,一个模糊的、带着感激与依恋的意念传递而来。林玄并未与之交流,只是将一段关于如何汲取地气、稳固自身、隐匿灵光,以及感应周遭空间异常波动的粗浅本能,烙印在这初生的山灵意识深处。
做完这一切,他飘然离去。那古藤依旧在原地,外观并无太大变化,只是显得更加古老、更加不起眼,仿佛彻底融入了这片雨林,但其核心,已多了一丝守护与感应的本能。
在北境一座终年积雪、鸟兽绝迹的孤峰之巅,他感应到了一道微弱却极其纯净的冰寒灵性,依附于山核深处的一块万载玄冰之中。他以类似的手法,引动冰原归来后对“沉寂”之意的理解,点化了这道灵性,赋予其梳理此地冰脉、收敛极寒气息、并默默“注视”天空的职责。
在东域一条奔腾咆哮的大江源头,他找到了一道初生的水灵,其性活泼,灵光外显。林玄以水润之法,引导其灵性内敛,教会它如何与江流共生,如何将感应的触角随着水流悄无声息地蔓延向远方。
他点化的方式各异,因材施教,但核心始终不变:不传授任何攻伐之术,只强化其隐匿、固本、以及与山川地脉共鸣的能力,并植入感应异常空间波动的原始本能。这些被点化的灵体,会本能地依恋和守护其诞生的土地,将他赋予的“隐匿”与“感应”特质,如同呼吸般融入所在地脉的流转之中。
它们的个体力量微不足道,甚至无法主动攻击一个筑基修士。但千千万万个这样的灵体散布于九天十地,其存在本身,就如同给整个世界的“背景板”镀上了一层极淡却无处不在的“隐匿”涂层,无声无息地增强着九天十地整体的“背景隐匿值”。同时,它们那原始的感应网络,虽然模糊而迟缓,却覆盖极广。任何大规模、异常的空间扰动,都可能在第一时间被这些遍布各地的“自然哨兵”捕捉到一丝微弱的涟漪。
整个过程,林玄都极其谨慎。他动用的力量层次不高,点化手法贴近自然之道,引动的更是与灵体本身属性相合的天地元气和法则意蕴。点化后的灵体,气息纯净,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即便是炼虚甚至更高阶的修士偶然路过,以神念探查,也只会觉得此地钟灵毓秀,天生地养,灵气盎然,绝难察觉到一丝人为干预的痕迹。这并非创造,而是引导,是助其提前开启灵智,并赋予其特定的成长方向。
数年时间,悄然流逝。林玄的足迹遍布四海八荒,点化的山灵水灵不下百数。他的对外显露的修为,也因这频繁且范围极广的游历,从元婴初期“自然而然”地提升到了元婴中期。这般进度,放在大宗门核心弟子身上也算优秀,但并非惊世骇俗,正好符合一个有些机缘、又勤勉游历的散修形象。
这一日,他来到了西域与北境交界处,一片广袤无垠、色彩斑斓的丹霞地貌深处。这里山石赤红如火,形态奇诡,地气灼热而活跃。在一处形如卧虎的赤红巨岩之下,他感应到了一道极其微弱、却带着炽热庚金之气的灵性,如同沉睡的火种。
他如法炮制,引动一丝精金之气,混合着【隐之法则】的韵味,缓缓点向那巨岩核心。
片刻之后,巨岩表面赤光流转,一股灼热气息勃发,随即又迅速沉寂下去,整块巨岩的色彩似乎变得更加深沉内敛,与周围嶙峋的赤色山体再无二致,甚至连那原本活跃的庚金之气,也变得若有若无,仿佛只是山石本身固有的属性。一道带着锐利与守护意味的微弱意念,向他传来友好的波动。
林玄负手立于这赤色山峦之间,神念微动,便能隐约感知到方圆数千里内,几处被他点化过的灵体传来的、微弱而平稳的自然韵律。它们如同星辰,散布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默默守护着自己的方寸之地,无形中编织着一张覆盖整个世界的、原始的预警与隐匿之网。
他看着眼前这座灵气彻底内敛,仿佛与天地脉动同步的卧虎山,目光平静。
“汝等守护家园,我守护汝等。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