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为民请命之道
面对天使彦提出的关于力量边界与执行风险的尖锐问题,冷枫的眼神没有丝毫动摇。他深知,理念的碰撞需要更坚实的基石来支撑。
“您的问题非常核心。”冷枫的声音沉稳而坚定,“阴阳平衡一旦被外力强行打破,必然带来动荡与破坏。面对这种情况,站出来维护平衡,是必然的选择。至于执行者的边界……”
他略微停顿,仿佛在审视自己的内心,然后坦然道:“我认为,理想的境界是‘放下偏见,放下个人情感’,使自己的判断尽可能接近客观的‘道’。但这对于绝大多数个体而言,极难做到。人性有弱点,情感会波动。因此,您所说的‘规则’与‘正义的秩序’便至关重要。它们为行动提供了准绳,设定了边界,防止力量在匡扶正义的同时,滑向新的不公。”
他将东西方的理念在此处做了一个衔接,承认了规则的必要性,但随即话锋一转,回到了他更根本的立场上。
“然而,规则的最终目的,不应是为了维护某种抽象绝对的秩序本身,而应是服务于具体的‘民’。当公平正义遭到破坏,民众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威胁时,总需要有人站出来。这份担当,在我们看来,就是‘为民请命’。”
冷枫的目光变得深远,他引用了一个宏大的历史实例,这既是说给彦听,也是他自身信念的宣示。
“这让我想起我的祖国曾经面临的一次严峻考验——抗美援朝。当时,新生的共和国百废待兴,极度渴望和平建设。但美军不顾警告,执意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轰炸我国边境,严重威胁我国安全与半岛的和平稳定。”
他的语气带着深深的敬意,也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那时,没人知道能否战胜强大的敌人。但为了保家卫国,为了身后的和平,为了子孙后代不再受战火荼毒,先辈们毅然跨过鸭绿江,迎击强敌。他们凭借的就是一股‘为民请命’、保家卫国的浩然正气。这正应了我们伟大领袖那句气壮山河的话——‘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这番话语,铿锵有力,将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提升到了道义与抉择的高度。冷枫作为这个国度的青年,一名共青团员,他所理解的“正义”和“力量的使用”,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的历史记忆和集体意志之中。那不是虚无缥缈的宇宙法则,而是与家园存亡、人民福祉血肉相连的担当。
“所以,”冷枫总结道,目光清澈地看向彦,“我所理解的力量边界,在于其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否真正为了‘民’之存续与福祉,是否遵循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道义。规则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而非成为束缚手脚的教条,更不应成为干涉他文明内部事务的借口。守护的力量,源于人民,也必将归于人民。”
他的论述,将东方哲学中的“道”、“阴阳平衡”,与近代史上的“抗美援朝”精神,以及“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逻辑自洽、既有哲学深度又有现实温度的价值观体系。这套体系,与天使彦所代表的、更超然、更强调普适性干预的“正义秩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有趣的对话可能。
天使彦彻底陷入了沉思。冷枫的这番话,为她展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文明逻辑和力量伦理。这种逻辑更强调内生性、防御性和对具体族群的责任感,与天使那种带有“天命”意味的、外向型的守护方式大相径庭。
她开始意识到,地球,或者说至少是眼前这个年轻人所代表的文明分支,其复杂性和独特性,远超出她最初的估计。这场对话,已经远远超出了试探的范畴,变成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明理念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