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后,江南一带连降暴雨,长江水位暴涨,不少城镇的堤坝出现险情。这日清晨,林惊尘正在铁匠铺里打造防汛用的铁钎,苏慕言策马从镇口奔来,手里捏着一封被雨水打湿的书信,神色焦急:“惊尘,林伯父!江南分舵急报,说苏州府的堤坝快撑不住了,洪水要是漫过堤坝,周边十几个城镇都会被淹,百姓们危在旦夕!”
林啸天接过书信,指尖擦去信上的雨水,快速浏览一遍,眉头瞬间拧紧:“苏州府的堤坝本就年久失修,这次暴雨又大,分舵的人手不够,根本挡不住洪水。惊尘,你立刻去分舵召集侠客,带上防汛的铁钎、麻袋和绳索,咱们今日就出发去苏州府支援!”
“好!”林惊尘立刻放下手里的锤子,转身去分舵。柳轻烟得知消息,也赶紧收拾药囊,将防治外伤的金疮药、消炎的草药,还有预防洪水后瘟疫的雄黄、艾草都装进去,又让阿青去镇里的粮库,装二十袋干粮和十袋米:“洪水过后,百姓们肯定缺粮,咱们多带些,路上也能给受灾的人充饥。”
阿青扛着粮袋,跑得飞快,嘴里还喊着:“柳姑娘放心,我肯定多带些,不让百姓们饿肚子!”
张老丈听说要去苏州府防汛,也带着十几名身强力壮的乡亲赶来,手里扛着自家的铁锹和麻袋:“林铁匠,惊尘,咱们青萍镇能有今日,全靠江湖相助!如今江南百姓有难,咱们不能坐视不管,我带着乡亲们一起去,帮着扛沙袋、修堤坝!”
林啸天看着自发赶来的乡亲们,眼里满是感动:“多谢乡亲们!这次防汛危险,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听我和惊尘的安排,千万别擅自行动。”
午时,支援队伍终于整装完毕——林惊尘和林啸天带队,苏慕言负责清点物资,柳轻烟带着阿青打理药囊,张老丈领着乡亲们扛着铁锹,分舵的二十名侠客则牵着马匹,拉着装满铁钎、麻袋和粮食的马车,朝着江南苏州府的方向疾驰而去。
暴雨还在断断续续地下,官道泥泞难行,马车的车轮时常陷进泥里,众人就一起下车推,肩膀被绳索勒得通红,却没人喊累。阿青坐在马车上,怀里抱着药囊,时不时给赶车的侠客递块干粮,还学着柳轻烟的样子,给大家打气:“再加把劲!咱们早点到苏州府,就能多救些百姓!”
五日后,支援队伍终于抵达苏州府。远远望去,长江的洪水浑浊汹涌,拍打着堤坝,不少地方的堤坝已被洪水冲开小口,分舵的侠客和百姓们正扛着沙袋,拼命往缺口处填,却还是挡不住洪水的冲刷,堤坝上的缺口越来越大。
“快!把物资卸下来!”林惊尘翻身下马,率先扛起一袋沙袋,朝着堤坝跑去。林啸天、苏慕言和乡亲们也立刻行动起来,有的扛沙袋,有的用铁钎加固堤坝,有的则帮着百姓转移老人和孩子。柳轻烟带着阿青,在堤坝旁搭起临时医棚,给被洪水泡得冻伤、被石块砸伤的百姓和侠客涂药,阿青则负责烧热水,给大家暖身子。
苏州府分舵舵主看到林惊尘等人,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副盟主,您可算来了!再晚一步,这堤坝就彻底撑不住了!”
林惊尘一边扛沙袋,一边问道:“周边城镇的支援还没到吗?”
“还没!暴雨冲断了官道,其他城镇的支援过不来,只有咱们分舵的人和百姓们在硬撑。”分舵舵主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和汗水,“而且咱们的沙袋不够,铁钎也少,根本加固不了堤坝。”
林啸天立刻道:“别慌!咱们带了足够的麻袋和铁钎,还有二十袋粮食,先把缺口堵住,再加固堤坝。惊尘,你带着侠客们,用铁钎在堤坝内侧打桩,防止堤坝坍塌;我带着乡亲们和百姓们,扛沙袋填缺口;苏慕言,你负责组织人转移老人和孩子,把他们送到高处的安全地带;轻烟,你多准备些防治瘟疫的草药,洪水过后,容易滋生细菌,得提前预防。”
“明白!”众人立刻按分工行动。林惊尘带着侠客们,拿着铁钎,在堤坝内侧奋力打桩,铁钎插进泥土里,再用锤子夯实,一根根木桩牢牢立在堤坝旁,像一道坚固的屏障,挡住了部分洪水的冲击。林啸天则带着乡亲们,踩着泥泞的堤坝,一趟又一趟地扛着沙袋,填向缺口,张老丈年纪大了,扛不动重沙袋,就拿着铁锹,把散落在地上的沙土铲进麻袋里,嘴里还喊着号子,给大家鼓劲。
柳轻烟在医棚里忙得脚不沾地,一名侠客被石块砸伤了腿,鲜血直流,她赶紧用清水冲洗伤口,再撒上金疮药,用布条仔细包扎好;一名老人被洪水泡得浑身发抖,她就给老人喝碗热姜汤,再盖上厚厚的披风。阿青则帮着柳轻烟递药、烧热水,还时不时跑到堤坝上,给大家送热姜汤:“惊尘哥,林伯父,快喝碗姜汤,暖身子!”
暴雨下了整整两天两夜,众人也在堤坝上奋战了两天两夜,饿了就啃口干粮,渴了就喝口热水,困了就靠在堤坝旁打个盹,没人敢真正休息——他们知道,只要稍微松懈,洪水就可能漫过堤坝,吞噬周边的城镇和百姓。
第三日清晨,暴雨终于停了,长江的水位也渐渐回落。众人趁着这个机会,加紧加固堤坝,将缺口彻底堵住,又在堤坝外侧铺上一层防水的油布,防止再次出现险情。当最后一袋沙袋填好,最后一根木桩夯实,林惊尘终于松了口气,瘫坐在堤坝上,浑身泥泞,却笑得格外灿烂:“守住了!咱们把堤坝守住了!”
“守住了!”堤坝上的百姓和侠客们也纷纷欢呼起来,不少人激动得相拥而泣。阿青跑到林惊尘身边,递过一碗热姜汤:“惊尘哥,快喝!柳姑娘说,暴雨停了,容易着凉,喝碗姜汤能预防。”
林惊尘接过姜汤,一饮而尽,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淌,驱散了浑身的疲惫。柳轻烟也走过来,递过一块干净的布条,给林惊尘擦了擦脸上的泥污:“你看你,都成泥人了,赶紧擦擦,别把伤口感染了。”
接下来的几日,林惊尘和众人忙着帮百姓们清理家园——洪水退去后,不少房屋被淹没,院子里满是淤泥和杂物,他们就帮着百姓们铲淤泥、搬杂物,还把带来的粮食分发给缺粮的百姓。张老丈则带着乡亲们,教百姓们如何晾晒受潮的粮食,如何消毒被洪水泡过的房屋,防止滋生细菌。
阿青跟着柳轻烟,挨家挨户给百姓们送防治瘟疫的草药,还教他们如何用艾草熏屋,如何用雄黄泡水洗手,百姓们都笑着喊他“小大夫”,阿青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学得更认真了。
这日午后,林惊尘正在帮一户百姓清理院子,突然听到远处传来马蹄声,一名武当弟子策马奔来,身后还跟着嵩山、衡山两宗的弟子,手里扛着粮食和草药,笑着道:“林副盟主!我们奉玄机子掌门之命,带着粮食和草药来支援苏州府,没想到你们已经把堤坝守住了!”
林惊尘大喜,赶紧迎上去:“多谢诸位同道!暴雨冲断了官道,我们还担心你们过不来,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到了。”
武当弟子笑着道:“我们绕了近路,日夜兼程赶来的。掌门说,青萍镇的侠义精神传遍了江湖,咱们正道门派更要互相支援,守护百姓。”
随后的几日,其他城镇的支援队伍也陆续抵达苏州府,带着粮食、草药和防汛物资,帮着百姓们重建家园。苏州府的百姓们看着来来往往的支援队伍,眼里满是感激,一名老人拉着林惊尘的手,哽咽着道:“多谢你们!多谢青萍镇的乡亲们!多谢江湖的侠客们!若不是你们,我们的家早就没了,我们也活不到现在!”
林惊尘笑着道:“乡亲们不用谢!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咱们该做的。等家园重建好了,你们也可以学着青萍镇,修水渠、建医馆,把日子过好。”
七日后,苏州府的家园清理得差不多了,堤坝也加固完毕,百姓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里,林惊尘和支援队伍才准备返回青萍镇。苏州府的百姓们和分舵的侠客们,都来镇口送行,有的给他们送自家种的蔬菜,有的给他们送新做的布鞋,还有的百姓带着孩子,给他们磕头致谢,林惊尘赶紧把孩子扶起来,笑着道:“乡亲们快起来,咱们都是一家人,不用这么客气。”
分舵舵主握着林啸天的手,郑重地说道:“林盟主,林副盟主,今日之恩,苏州府分舵和百姓们永世不忘!以后青萍镇若是有难,我们肯定第一时间赶来支援!”
林啸天点头:“好!咱们江湖门派,就是要互相扶持,共守太平。”
返回青萍镇的路上,天气渐渐放晴,官道旁的野花盛开,与来时的泥泞截然不同。阿青骑在马背上,手里拿着苏州府百姓送他的布老虎,兴奋地跟苏慕言说着防汛时的趣事:“苏大哥,你还记得吗?咱们打桩的时候,你一锤子下去,把铁钎都砸进泥土里了,大家都夸你力气大!”
苏慕言笑着道:“记得,你还帮着柳姑娘给大家送姜汤,跑得比谁都快,百姓们都喊你小大夫呢!”
林惊尘看着两人说说笑笑,又看了看身边的父亲和柳轻烟,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这次苏州府防汛,不仅守住了百姓的家园,更让青萍镇的侠义精神传遍了江南——从北方救灾到江南防汛,青萍镇的乡亲们和分舵的侠客们,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侠义不是刀光剑影,而是在百姓有难时,挺身而出,互相支援。
十多日后,众人终于回到青萍镇。镇口的老槐树下,乡亲们早已等候在那里,看到他们回来,立刻上前迎接。柳轻烟的医馆里,还放着其他城镇百姓寄来的感谢信,有的说学着青萍镇种了稻田,有的说建了医馆,还有的说跟着青萍镇的分舵,制定了巡逻制度,治安变好了。
张老丈带着乡亲们,在铁匠铺门口摆起了宴席,桌上摆满了热腾腾的饭菜,还有新酿的米酒。众人围坐在一起,举杯畅饮,聊着苏州府防汛的经历,聊着江湖的太平日子。
林啸天举起酒杯,对着众人道:“这一次,咱们青萍镇支援苏州府,守住了百姓的家园,也让侠义精神传遍了江南。新的日子里,咱们还要继续坚守——守着青萍镇的烟火,守着江湖的太平,让更多的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干杯!”众人齐声举杯,酒杯碰撞的声响,在青萍镇的夜空里回荡。林惊尘看着眼前的景象,又看了看副盟主府门口的“护世安邦”匾额,心里突然明白——所谓“护世安邦”,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次次在百姓有难时的挺身而出,是一次次跨越千里的互助支援,是青萍镇的烟火,蔓延到江南,蔓延到北方,蔓延到万里江湖的每一个角落,温暖着每一个百姓的心。
往后的岁月,青萍镇依旧是那个热闹而安稳的小镇。林惊尘父子在铁匠铺里打造农具和防汛物资,随时准备支援有难的城镇;柳轻烟在医馆里治病救人,还时常给其他城镇寄去草药和医术手册;苏慕言带着分舵的侠客,训练拳脚,守护治安,还与周边城镇的分舵约定,定期互相支援;阿青则跟着柳轻烟学医,偶尔跟着林惊尘去其他城镇支援,渐渐长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小侠客。
护世剑依旧挂在副盟主府的墙上,剑鞘的蓝光温润如初。它不再需要经历血雨腥风,却以另一种方式,见证着青萍镇的侠义,见证着江湖的太平——见证着一场场跨越千里的互助,见证着一个个百姓的笑脸,见证着“护世安邦,共守太平”的誓言,在岁月里,愈发坚定,愈发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