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曹彬:“拒好处别硬推”,看“场合定做法”比“一刀切”更得体
宋太祖:输白金“破反间”,明忠心
南唐后主害怕宋太祖(当时还是后周将领)的威名,想对后周世宗使用反间计。他派使者给宋太祖送信,还赠送了三千两白金。
宋太祖把这些白金全部上交到后周的国库,南唐的反间计就此失败,没能挑拨成功。
曹彬:拒馈遗“守公心”,知进退
后周派阁门使曹彬给吴越送去兵器,任务完成后曹彬立刻返程,坚决不接受吴越方面的馈赠。吴越人派轻快的小船追着送,来来回回好几次,曹彬说:“我要是一直不接受,反而显得我在刻意博取名声。”
他把所有馈赠物品都登记造册,回京后全部献给了朝廷。后来奉周世宗的命令,他才正式接受这些馈赠,之后又把它们全部分给了亲戚和下属,自己家里一点都没留。
冯梦龙点评:不接受馈赠,显不出中原朝廷的大气;直接收下,又不符合臣子的公心。收下后献给朝廷,才是最恰当的做法!
宋太祖面对南唐的“贿赂式反间”,不私藏、全上交,既粉碎了对方的阴谋,又向君主证明了自己的忠诚,没给人留下任何猜忌空间;曹彬面对吴越的馈赠,不盲目拒绝、不独自占有,先登记献公、再遵令分配,既守住了为官的公正,又没让对方难堪。两人的处理方式,都避开了“拒而显傲”“受而失公”的极端,尽显分寸感。
宋太祖和曹彬的智慧,在于看透“接受还是拒绝,关键看背后的立场和规矩”:宋太祖拒的是“反间陷阱”,所以用“上交国库”表忠心;曹彬拒的是“私相授受”,所以用“献公再分配”守公心。很多时候,面对额外好处,别只简单说“要”或“不要”,先想清楚背后的风险(如猜忌、失公)和规矩,再选既合情理又显立场的做法,才更得体。
【管理智慧】
一、宋太祖的“破离间逻辑”:不贪小利,用“上交公府”断小人算计
宋太祖不收南唐的白金,反而上交国库,核心是算透了“南唐的小心思——想借‘私受贿赂’的罪名离间他和北周君主”。要是他偷偷收下,哪怕没私通南唐,也会落个“贪财”的话柄,北周君主难免会猜忌;要是直接退回,又会让南唐觉得“赵匡胤不给面子”,可能换别的招继续搞事。
而“全输内府”是最聪明的做法:一是告诉北周君主“我没私藏,心里只有朝廷”,彻底破了离间计;二是告诉南唐“这点小利收买不了我”,断了他们继续试探的念头;三是还落了个“廉洁奉公”的名声,让手下更服他——不贪小利,反而守住了更大的“信任和威望”。
当代案例:合作方给cEo送高端字画,cEo上交公司,既破试探又显格局
某科技公司的合作方想“催项目进度+要额外优惠”,知道cEo喜欢字画,就送了一幅当代名家的字画,价值几十万,还特意说“这是私人赠送,跟项目没关系”。cEo一看就明白,这是想借“私人礼物”套近乎,要是收了,以后合作方难免会拿“字画”说事要优惠;要是退了,又怕伤了合作情分。
于是cEo没私藏,也没退回,反而让行政部把字画登记后挂在公司的会客室,还在字画旁贴了个小牌:“合作方xx公司赠,归公司所有,用于企业文化展示。” 还特意跟合作方说:“感谢你们的礼物,现在全公司都能欣赏,也让大家知道咱们合作愉快。”
合作方一看,知道cEo“不贪私人好处”,再也没提额外优惠的事,反而更用心推进项目;公司员工也觉得“cEo廉洁,跟着他干放心”。要是当时cEo私藏字画,不仅可能被员工议论“拿合作方好处”,还会被合作方拿捏;这么一上交,既破了试探,又显了格局,两头都讨好。
二、曹彬的“拒馈礼逻辑”:不窃名、不违命,用“公收私散”守臣子本分
曹彬一开始拒收吴越礼物,后来按命令收下又全部分散,核心是守住了“两个底线”:一是“不窃名”——要是一直硬拒,会让人觉得“他故意装清高,想博‘清廉’的名声”,反而显得虚伪;二是“不违命”——周世宗下令让他收,他要是还拒,就是“抗命”,不合臣子本分;三是“不私藏”——收了却不留给自己,全部分给亲友手下,既没贪利,还能让大家跟着沾光,得人心。
这正好对应评注里说的“不受,不见中朝之大;直受,又非臣子之公”:一直不收,会让吴越觉得“北周官员不给面子,显得北周小气”;直接私藏,又违背了臣子“为公不为私”的本分。而“受而献之,再按命收下后分散”,既给了吴越面子,又守了自己的本分,还顾全了北周的体面,堪称“最得体的处理方式”。
当代案例:采购拒收供应商礼品,按规定收下后分团队,既守规矩又得人心
某制造公司的采购小李,给供应商下了一笔大额订单,供应商为了“维护关系”,送了他一套高端茶具和两张温泉票,小李当场就拒了:“公司有规定,不能收私人礼品,我要是收了,既害了你也害了我。” 供应商却有点尴尬,说“就是一点心意,不算贵重”。
小李灵机一动,跟领导汇报后,按“公司允许接收‘小额公务礼品’,需登记后统一处理”的规定,把茶具和温泉票收下登记,然后跟领导提议:“茶具放采购部的茶水间,大家一起用;温泉票作为‘季度优秀员工’的奖励,给最近表现好的同事。” 领导同意后,小李还跟供应商说:“你的心意我们团队都收到了,大家都很感谢,以后咱们好好合作就行。”
供应商觉得“小李懂规矩又会办事”,以后合作更配合;采购部的同事用着茶具、看着同事拿温泉票,也觉得小李“不搞特殊,心里有团队”,团队氛围更融洽了。要是小李当时硬拒到底,供应商会觉得“小李不好打交道”;要是私藏,又违反公司规定,还会被同事议论——曹彬的“公收私散”,在当代职场就是“既守规矩,又顾人情,还得人心”。
三、两人的“公心共同点:不被小利绑住,始终顾全‘大局面’”
不管是宋太祖上交白金,还是曹彬处理吴越馈礼,他俩都没犯“贪小利、图虚名”的错,核心都在“顾大局”:
- 宋太祖的“大局”是“不被离间计影响,守住北周的信任和自己的威望”,所以不贪三千两白金;
- 曹彬的“大局”是“不违君主命令、不损北周体面、不丢臣子本分”,所以既不硬拒也不私藏。
对比两种“笨做法”就更明显:
- 要是宋太祖私藏白金,会丢了君主信任,甚至可能被治罪,哪有后来的开国皇帝;
- 要是曹彬硬拒到底,会让吴越觉得北周“没人情味”,还可能违了周世宗的命令,丢了官职;要是私藏,又会落个“贪财”的名声,手下也不服。
四、核心启示:遇到“送礼\/馈礼”,记住两人的2个“不犯傻”
1.不犯“贪小利掉陷阱”的傻:别看到“好处”就心动,先想“这是不是别人的算计(比如离间、套近乎)”——宋太祖要是贪白金,就中了南唐的离间计;职场上要是贪合作方的小礼,就可能被拿捏,甚至违反规定丢工作。
2.不犯“硬拒伤人情”的傻:别一遇到送礼就“硬邦邦拒绝”,先想“怎么既守规矩,又顾对方面子”——曹彬后来按命令收下再分散,既没违命,又没伤吴越的面子;职场上要是像小李一样“按规定处理,让团队受益”,反而能拉近距离,促进合作。
【原文】宋太祖 曹彬
唐主畏太祖威名,用间于周主。遣使遗太祖书,馈以白金三千。太祖悉输之内府,间乃不行。
周遣阁门使曹彬以兵器赐吴越,事毕亟返,不受馈遗。吴越人以轻舟追与之,至于数四,彬曰:“吾终不受,是窃名也。”尽籍其数,归而献之。后奉世宗命,始拜受,尽以散于亲识,家无留者。
评:不受,不见中朝之大;直受,又非臣子之公。受而献之,最为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