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铁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朱雀号”巨舰破开东海的晨雾时,船舷两侧的浪花已染了几分温热。二十日来,这艘承载着楚君熊旅、夫人樊姬及文武属官的楼船,自楚都郢城沿长江入东海,一路劈波斩浪——白日里看鲸鲵逐波、鸥鸟绕桅,夜里听涛声拍舰、星斗垂江,船上的水手们轮换着摇橹扯帆,青铜锚链在甲板上磨出沉郁的声响,终在这一日清晨,望见了远方水天相接处那片黛色的陆地。

“君上!前方便是东瀛洲的海岸线了!”了望手站在主桅顶端的望楼里,声音被海风卷着飘下来,带着难掩的兴奋。

熊旅正立在船头,一身玄色织锦常服,腰间系着铸有龙纹的玉钩,海风掀起他的衣袂,猎猎作响。他扶着船舷的青铜栏杆,极目远眺——只见远处的海面渐渐浮现出连绵的岸线,岸上隐约有城郭的轮廓,随着船身不断靠近,连城中的屋瓦、码头的栈桥都看得愈发清晰。身旁的樊姬披着一件素色纱衣,指尖轻拢被风吹乱的鬓发,望着那片陌生而又透着熟悉气息的土地,眼中满是好奇。

“二十日航程,终是到了。”熊旅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当年他派使者渡海东来,只知这片东瀛洲是荒蛮之地,土着部落散居,刀耕火种,民生凋敝。如今不过数年光阴,再望这片土地,竟已不复当年传闻中的模样。

“朱雀号”渐渐靠近码头,船身犁开的浪花拍在岸边的礁石上,溅起细碎的水珠。码头之上,早已整整齐齐列着一队人——为首者身着楚地云锦缝制的深青朝服,领口、袖口绣着规整的云纹,腰间束着玉带,头戴楚制进贤冠,虽为藩属规制,却与楚廷百官服饰一脉相承,尽显对宗主国的尊崇。他身后的属官们,皆着改良后的楚式官服,或为宽袖长袍,或为短打劲装,面料皆是楚地所产的丝绸、麻布,无半分异域蛮夷样式,一个个肃立当场,神色恭敬。

待“朱雀号”的踏板稳稳搭在码头上,那为首之人便快步上前,在踏板前一丈处立定,整理好衣袍,而后双膝跪地,双手高高举起一本泛黄的账册,声音洪亮而恳切:“臣东瀛侯姜启,恭迎君上、夫人圣驾!愿我楚邦永固,君上圣寿无疆!”

他身后的属官与百姓们,也齐齐跪地,齐声高呼:“恭迎君上!恭迎夫人!”声音此起彼伏,回荡在码头与海面之间,竟压过了海浪的声响。

熊旅这才看清,那东瀛侯姜启,正是当年齐国诸侯(姜姓)的长子。昔年齐国归楚,熊旅念其有治政之才,又恰逢东瀛洲初定,便封他为东瀛侯,命他率一批楚地的农夫、工匠、学子渡海东来,教化土着,开发疆土。姜启本为姜姓宗室,虽归楚称臣,却始终恪守宗族礼法,未改本姓。如今再见姜启,他脸上已褪去了当年的青涩,多了几分风霜与沉稳,眉眼间尽是干练。

“东瀛侯起身吧。”熊旅迈步走下踏板,语气温和,“远涉重洋,教化土民,辛苦你了。”

“臣不敢称辛苦!”姜启闻言,连忙叩首谢恩,而后才起身,双手将账册奉上,“臣到东瀛后,谨遵君上教诲,不敢有丝毫懈怠。这是近年东瀛洲的治理账册,还请君上过目。”

内侍上前接过账册,呈到熊旅手中。熊旅翻开一看,只见账册上字迹工整,一笔一划都透着认真——开篇便记着渡海而来的楚地百姓与东瀛土着的户数、人口,而后是开垦的良田亩数、种植的楚地稻种产量,再到学堂的数量、学子的人数,甚至连上缴华夏的海盐、海产数目,都一一列明,清晰详尽。

“你做得好。”熊旅翻到海盐上缴那一页,见上面写着“本年上缴海盐十万石,已于三月前由‘归楚号’运抵洛阳,入国库收讫”,不由得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赞许之色,“当年你离楚时,朕曾对你说,东瀛虽远,亦是楚之疆土;百姓虽异,亦是楚之子民。如今看来,你竟将朕的话,一一落到了实处。”

姜启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激动,躬身道:“臣不敢忘君上嘱托。楚地乃臣之宗主,教化东瀛百姓,传播华夏文明,本就是臣的本分。臣姜氏一族,虽为齐室后裔,却早已心向楚邦,愿为华夏守此海外疆土。”

说话间,周围的百姓们已纷纷起身,却依旧肃立在两侧,目光灼灼地望着熊旅与樊姬,脸上满是敬畏与爱戴。他们之中,有当年随姜启渡海而来的楚地移民与齐地宗族,也有被教化的东瀛土着——前者身着楚式衣冠,见了宗主国君主,满心都是归乡般的亲切;后者亦已换上华夏衣冠,或穿粗布短褂,或着素色长裙,虽身形样貌与中原百姓略有不同,却已全然褪去蛮夷之气,他们虽未见过楚地的模样,却从学堂的诵读声里、从工匠的技艺中、从田地里的稻穗上,早已对那片孕育了先进文明的土地充满了向往。

熊旅目光扫过人群,只见百姓们服饰皆为华夏样式,无半分异域装饰——老丈身着楚式宽袖长袍,腰间束着素色布带;妇人梳着楚地常见的高髻,发间插着木簪或荆钗;孩童们身上的短褂,布料虽有粗细之分,却皆是中原剪裁,纹样也为楚地常见的草木、云纹。市集就在码头不远处,此刻虽因君上到来而暂停了交易,却仍能看到摊位上摆放的货物——楚地的蜀锦、官窑的青瓷、冶铁作坊打造的农具,与东瀛的海鱼、贝类、珍珠、木材整齐地摆在一起,俨然是一幅楚风浸润下的海外市井图。

“走吧,随朕进城看看。”熊旅收起账册,对姜启说道。

“臣遵旨!”姜启连忙应下,侧身引路,“君上、夫人,这边请。臣已备下轻舆,可代步入城。”

熊旅却摆了摆手:“不必了。朕今日便与夫人步行入城,好好看看你治理的这片土地。”

于是,姜启便陪着熊旅与樊姬,沿着码头旁的街道缓步前行。街道是用青石板铺成的,虽不及楚都郢城的街道宽阔,却铺得平整紧实,显然是按照楚地的营造之法修建的。街道两旁的房屋,多是土木结构,屋顶沿用楚地常见的歇山顶,只是为适配东瀛多雨气候,将屋檐略微加长,既能挡雨,又能遮阳,整体形制仍不失华夏规制。屋前的院落里,种着楚地的桃树与梨树,此时桃花已谢,梨枝抽绿,偶有花瓣随风飘落,落在青石板路上,煞是好看。

“君上请看,这条街名为‘楚风街’,是城中最繁华的所在。”姜启指着两侧的店铺,一一介绍,“左边这家是织锦坊,坊主是当年从楚地请来的老织工,如今已教会了数十名东瀛女子织楚锦的技艺;右边这家是冶铁铺,掌柜的是楚廷派来的工匠,打造的农具锋利耐用,深受百姓喜爱。”

说话间,一家织锦坊的门帘被掀开,一位身着楚式短袄、长裙的妇人走了出来,手中捧着一匹刚织好的锦缎——锦缎上绣着楚地的凤凰与祥云纹,色彩艳丽,针法细腻。她见姜启陪着两位气度不凡的人走过,连忙屈膝行礼,口中说着带着几分生硬却标准的楚语:“见过东瀛侯!见过二位贵人!”

樊姬笑着点头,目光落在那匹锦缎上,赞道:“这锦缎织得真好,凤凰的灵动,祥云的飘逸,都织出来了。”

那妇人闻言,脸上露出羞涩的笑容,连忙道:“贵人过奖了。这是坊里姐妹们跟着楚地来的师傅学的,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呢。”

熊旅看着这一幕,心中愈发欣慰。他当年力主开拓海外藩属,并非为了掠夺土地与财富,而是希望将华夏的文明与技艺传播出去,让更多的百姓脱离蒙昧,过上富足安定的生活。如今看来,这份心愿,在东瀛洲已渐渐实现。

前行不远,便见一处院落,院门上方挂着一块木匾,上书“启蒙学堂”四个大字,字体是标准的楚地隶书,苍劲有力。院内传来孩童们朗朗的读书声,稚嫩却整齐,随着风飘出院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君上,这便是臣在东瀛建立的第一所学堂。”姜启停下脚步,指着学堂说道,“如今城中共有学堂十二所,收纳学子五百余人,有楚地、齐地移民的子弟,也有东瀛土着的孩童。臣请了楚地的饱学之士来任教,教他们读《诗》《书》,习礼义,明事理,束发加冠之礼亦遵华夏古制。”

熊旅闻言,便迈步走进学堂。院中的孩童们见有人进来,都停下读书声,好奇地望过来——他们皆身着小尺寸的华夏衣冠,或长衫,或短打,规规矩矩地站在院中。教书先生见状,连忙起身行礼:“见过东瀛侯。”

“这位是我楚邦君上,特来视察学堂。”姜启介绍道。

教书先生大惊,连忙率着孩童们跪地行礼:“臣(学生)参见君上!”

“都起来吧。”熊旅温和地说道,走到一个孩童面前,见他手中捧着一本《诗经》,书页虽已有些磨损,却被翻得整整齐齐。“你可知你读的这几句诗,讲的是什么意思?”

那孩童约莫七八岁年纪,穿着一身粗布短褂,脸上带着些许怯意,却还是鼓起勇气答道:“先生说,这诗讲的是河边的鸟儿相互和鸣,就像君子与淑女相互敬重喜爱,教导我们要待人友善,遵守礼仪。”

熊旅闻言,不由得笑了:“说得好。读书不仅是为了识字,更是为了明白做人的道理。你们今日好好学习华夏的典籍,明日便能将这些道理传给更多的人,让东瀛洲的百姓都能知礼向善。”

孩童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中却多了几分坚定。樊姬看着这些稚嫩的脸庞,轻声对姜启道:“孩童是邦国的未来,你能重视教化,兴办学堂,传习华夏礼仪,便是抓住了根本。”

离开学堂,一行人又逛了城中的冶铁作坊。作坊里,几名楚地来的工匠正指点着东瀛学徒打造农具——熔炉里的火焰熊熊燃烧,映得众人脸上通红,铁锤落在铁砧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节奏明快。一名工匠拿起一把刚打造好的锄头,递给熊旅看:“君上请看,这锄头用的是楚地的灌钢法,刃口锋利,锄地省力,比东瀛原来的石锄、木锄好用多了。如今百姓们用了这农具,开垦的田地比往年多了三成呢。”

熊旅接过锄头,掂量了一下,手感沉实,刃口打磨得十分光滑。他看向周围的东瀛学徒,见他们身着华夏短打,一个个学得认真,眼中满是对技艺的渴求,心中愈发满意。

不知不觉间,日头已西斜,天边染上了一层金红的霞光。姜启躬身道:“君上、夫人,一路劳顿,臣已在府中备下薄宴,还请移驾赴宴。”

熊旅点头应允,一行人便朝着东瀛侯府走去。侯府位于城中心,格局完全仿照楚地诸侯府邸修建,前厅、后寝、书房、花园一应俱全,只是在花园中因地制宜挖了一处池塘,塘中种着从楚地引来的莲藕,岸边栽着桃、李、杏等华夏常见花木,树下摆放着楚式的石桌石凳,尽显华夏府邸的规整与雅致。

晚宴就设在府中的花厅里,厅内张灯结彩,桌上摆满了菜肴——既有楚地的清蒸鱼、炖熊掌、云梦泽的莲藕汤,也有东瀛特产的海鱼、海虾,经楚地厨子用华夏烹调之法烹制而成,风味独特;杯中的酒,是用楚地的酿酒之法,搭配东瀛的稻米酿成的,入口醇香,余味悠长。

宴席之间,乐师们奏响了楚地的《九歌》,琴声悠扬,箫声清越,正是当年屈原所作的《东皇太一》,肃穆而庄重。舞者们身着楚式舞衣,广袖飘飘,随着乐曲翩翩起舞,舞步舒缓,姿态优美,尽显华夏雅乐的雍容气度。

席间并无异域乐舞,却处处透着文明交融的平和。樊姬端着酒杯,看着席间的礼乐,笑着对姜启道:“东瀛侯,你做得很好。你以华夏衣冠规范百姓,以华夏典籍教化子弟,以华夏礼法治理疆土,却又能因地制宜,让东瀛的物产与华夏的技艺相融,这才是藩属真正的意义——不是臣服,而是共生;不是掠夺,而是教化,让华夏文明在海外落地生根。”

姜启闻言,连忙起身,双手举杯,对熊旅与樊姬行了一礼:“夫人谬赞了。臣不过是遵从君上的教诲,以华夏之礼教化百姓,以宗主之制安抚民心。臣姜氏一族,虽为齐室后裔,却与鲁、晋等姬姓诸侯一样,同属华夏一脉,断不敢忘本改宗。如今东瀛百姓能安居乐业,皆赖君上的圣明与楚邦的庇佑。臣定当竭尽所能,让华夏文明在东瀛洲愈发兴盛,不负君上所托!”

熊旅看着他诚恳的模样,又望向厅外庭院中随风摇曳的花木,心中百感交集。他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好!朕信你。鲁、晋为姬姓,齐为姜姓,虽姓氏有别,却同为华夏正统。待他日东瀛洲愈发繁荣,朕必召你回楚,与鲁、晋诸侯同列,共商天下事!”

众人纷纷举杯响应,酒杯相碰的声响,与乐声、笑声交织在一起,飘出花厅,飘向夜空。窗外的月光渐渐升起,洒在东瀛洲的齐安城上,也洒在这片被华夏文明浸润的土地上,静谧而祥和。

磨铁读书推荐阅读: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我的老婆是执政官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盛嫁之庶女风华流氓帝师大唐:权谋凭着不是反派活着大华春秋,混在秦末一统天下棘圜志这个萌娃竟然是大明太孙朱雄英一梦越万年我在大唐斩妖邪抗战之第十班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万历1592从敌国开始征战蜀汉的复兴红楼之开国篇开局百万熟练度,我举世无敌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我在宋朝教王安石变法太超前亮剑之浴血抗战捡到一本三国志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大文学家水浒赘婿:娘子,我们反了吧!三国:虎牢关前,开局秒杀关二爷带着诸天万佛金身重塑系统穿越了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后汉英雄传之重生吕布神探张天海腹黑丞相的宠妻三路牧唐开局狂怼三野狗,二斤狗肉换姑娘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唐再起三国之公孙大帝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清正史编代九龙夺嫡,废物皇子竟是绝世强龙今晚教坊司包场,女帝破门而入三国黄巾逆袭抗旨他都敢,还有什么不敢做?世子的侯门悍妻大秦带我那迷人的老祖宗统一地球我是正统我怕谁郭嘉三国:搞定蔡文姬:斩获霸王之力宋宫十八朝演义大明匹夫
磨铁读书搜藏榜:相府毒千金三国第一奸贼鬼明开局重生太子丹,郭嘉带我复兴大燕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特种兵之神级技能男配个个是戏精庶女攻略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陛下,臣只想吃软饭史上最强太子!从门吏开始光宗耀祖大庆风云录大明中兴全凭杀杀杀抢抢抢大明忠勇侯我真不想当圣人啊!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大明:开局将朱祁镇驱逐朱家!靑海传词条返还,一统天下从收徒朱元璋开始金牌帝婿三国:最强争霸系统妃皇腾达,傲世毒妃不好惹饥荒开局:惨死的都是有粮的我给崇祯当老师绝色红颜,高门贵妻大航海之重生主宰我的帝国弗利兰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重生之再造华夏再生缘:我的温柔暴君(全本+出版)高武三国:从被华雄秒杀开始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卫青传奇人生大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求我登基三国崛起并州与秦始皇做哥们儿异界摆摊,县令催我快出摊南宋弃子国宝的文明密码请叫我威廉三世三国之极品纨绔三国之从益州争霸开始大明:模拟曝光,朱元璋让我造反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穿越成无敌的明朝皇帝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皇帝:朕的九皇子带兵,天下无敌宋神宗的新宋
磨铁读书最新小说:知不可忽骤得开局乞讨,走上大道多子多福:女将军求我开枝散叶鹿踏雍尘携空间穿古代,挖到千年人参暴富重生丰饶行者,开局明末救世洛神仙界篇我在大明当销冠神话三国:开局获得神级选择大唐中兴重生水浒:我刘备,再造大汉丐帮神丐汉祚永固:少帝刘辩逆袭录嗨!我是朱祁钰明末!苟在幕阜山脉造反烬余书:寒江洗冤录从少爷到皇帝魏砥针灸鼻祖涪翁传异世谋主:乱世定鼎一个普通农民的奋斗史我在乱世靠积德建帝国躺赢的咸鱼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一家老茶馆,民国三代人楚国一统华夏替兄洞房后,我反手掀了他的江山穿越古史之枫华红楼之百变奇瑛蜀汉:从刘备脚臭开始我在大周是天子三国之:绝不谈恋爱林冲君科举:寒门毒士乱世,我以医术救天下重生成为李承乾河东与河西的故事穿越亮剑:重装独立团横扫日寇浅浅刷下短视频,老祖宗们全麻了三国:西凉狼王综武:江湖枭雄的逐鹿之路大秦:系统给的奖励太夸张我,执玺人,横推五千载穿越国公爷,我在古代杀疯了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岛奇兵铁马冰河肝胆照白话明太祖实录大周皇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