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食品厂里酱香弥漫,仓库堆满了新下线的产品。李铁柱召集核心团队开碰头会。
“光在县城卖不行,”他手指敲着桌面,“咱们得把货铺到乡镇去,铺到老百姓家门口!”
大壮挠头:“柱子哥,乡镇供销社、小卖部那么多,咱一个个去跑?那得跑到猴年马月?”
王亚茹拿出服装批发的客户名单,思路清晰:“不用从头跑。咱们服装批发在下面乡镇有十几个固定合作点,都是信誉好的老关系。通过他们,先把食品带下去。”
李铁柱点头:“对!借力打力!栓子,你熟悉下面情况,这事你牵头。”
第二天,栓子就带着样品和宣传页,踏上了去往各乡镇的路。
第一家是河湾镇供销社,老板老周是合作多年的服装批发客户。
“栓子,你们‘星辰’这是越玩越花啊!”老周捏着块红薯干,嚼得嘎嘣脆,“衣服卖得好好的,咋又捣鼓起吃的了?”
栓子憨厚一笑:“周叔,尝尝,味道咋样?刘福贵老师傅的手艺!”
“嗯,是那个味儿!”老周点头,“可这酱菜……利润薄啊,占地方,周转也慢。”
“薄利才能多销啊周叔!”栓子早有准备,“您想,来买酱油醋的,顺手带瓶酱菜,买布料的,捎包糕点,这不就是额外赚的?我们给您按批发价,卖多少赚多少都是您的!”
老周琢磨着,有点心动。
栓子趁热打铁:“而且咱们‘星辰’的牌子您信得过!质量有保证,不好卖您随时退换!头三批货,我们还给您铺底,卖完再结账!”
这条件可谓优厚。老周一拍大腿:“成!冲你栓子,也冲‘星辰’这牌子,我先进一批试试!”
有了河湾镇的开头,其他乡镇网点推进顺利。不少合作方看中的正是“星辰”的信誉和灵活的结算方式。
但并非一帆风顺。在柳林镇,最大的杂货店老板赵胖子就翘着二郎腿,爱答不理。
“酱菜?糕点?我这店里不缺这个。”他剔着牙,“‘兴华’之前也来找过我,价格比你们低多了!”
跟着栓子一起去的大壮忍不住插嘴:“赵老板,‘兴华’都倒闭了!他们的货能跟咱们比?”
“倒闭归倒闭,便宜是实在的。”赵胖子油盐不进。
栓子拉住想争辩的大壮,依旧和气:“赵老板,做生意图个长久。‘星辰’的货,您先摆上,我们不收押金,卖不动算我们的。要是卖得好,咱们再谈后续,怎么样?”
赵胖子斜眼看着他们:“白摆?你们有这么大方?”
“对,白摆!”栓子语气肯定,“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
话说到这份上,赵胖子半信半疑地同意先摆几瓶试试。
一周后,情况反馈回来。河湾镇老周打电话要求紧急补货:“栓子!快!酱菜和红薯干卖疯了!再多发五十瓶,不,一百瓶!”
柳林镇的赵胖子也主动打来电话,语气热络了不少:“栓子兄弟!那酱菜还有没有?再给我送一百瓶!糕点也要!以后你们‘星辰’的食品,我这店优先卖!”
消息传回,食品车间一片欢腾。刘福贵带着徒弟们加班加点,脸上却满是干劲。
李铁柱看着各地汇总来的订单,对王亚茹说:“看到没?咱们这销售网络一旦织起来,就是一条能跑快车的康庄大道!”
他转向大壮和栓子:“下一步,筛选乡镇里有潜力的点,扶持他们做成‘星辰食品’专柜,统一门头,定期促销,把他们牢牢绑在咱们的战车上!”
凭借原有的服装批发网络和灵活的合作策略,“星辰”食品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县下属的各个乡镇,建立起一张初具规模的销售网络。这张网,不仅卖食品,未来也将成为“星辰”其他产品触达基层的强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