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那几本装帧朴素的游记被小厮恭敬地放在锦瑟院的桌案上时,苏婉清感到的不是受宠若惊,而是一股寒意顺着脊椎悄然爬升——这看似随意的“解闷”之物,如同一颗投入死水潭的石子,在她精心维持的平静假象下,激起了难以预测的涟漪。
锦瑟院的日子,在苏婉清刻意的低调与暗中布局下,维持着一种脆弱的平衡。她每日读书、习字、做针线,偶尔在院中散步,一切行为都符合一个安静、怯懦、不甚起眼的庶女形象。苏玉华那边的“关怀”依旧,钱妈妈也偶尔会来“看看”,但似乎并未发现什么异常,孙婆子反馈回去的消息,想必也是“三姑娘安分守己,终日郁郁”之类。
然而,这平衡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午后被打破了。
世子身边一个面生的小厮,捧着一个锦缎包裹,来到了锦瑟院。他态度不算热络,却带着世子身边人特有的、不卑不亢的恭敬。
“给三姑娘请安。”小厮行礼后,将包裹奉上,“世子爷前日整理书房,见有几本游记杂谈,想着姑娘在院中静养,或可解闷,特命奴才送来。”
一时间,院内伺候的丫鬟婆子们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目光或明或暗地聚焦在那包裹上,神色各异。云翠连忙上前接过,心中亦是忐忑不安。
苏婉清的心在那一瞬间猛地收缩了一下,随即又被她强行按捺下去。她脸上适时地浮现出巨大的惊讶、惶恐,以及一丝受宠若惊的不知所措,连忙起身,对着前院的方向屈膝行礼,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颤抖:“婉清……谢世子爷恩典。”
她甚至不敢亲自去碰那包裹,只让云翠捧着,自己则垂首站在一旁,一副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模样。
那小厮似乎见惯了这等场面,并未多言,只交代了一句“姑娘闲暇时翻看便是”,便复命去了。
他人一走,锦瑟院内的气氛顿时变得有些微妙。下人们交换着眼神,有好奇,有探究,也有几分重新掂量的审视。世子爷竟然会给这位名声不佳、几乎被遗忘的三姑娘送书?虽然只是几本不起眼的游记,但这背后的意味,足以让这些深谙府中生存之道的人精们思量许久。
苏婉清让云翠将包裹拿进内室,屏退了左右。
当房间里只剩下她一人时,她脸上那副惶恐不安的表情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凝重。
她走到桌边,看着那锦缎包裹。解开系带,里面是三四本半新不旧的书册,封面是常见的蓝皮或褐皮,书名也无非是《西域风物志》、《岭南杂录》、《山水游记》之类,确实像是从书房角落里翻检出来的、不甚重要的闲书。
但,真的是如此吗?
夜无殇,那个冷漠、威严、视后宅女子如无物的世子,会突然关心起一个他几乎从未正眼瞧过的庶妹是否“闷不闷”?
这绝不可能是什么心血来潮的善意。
苏婉清纤细的指尖拂过冰凉的书面,脑海中飞速运转。
第一种可能,试探。
苏玉华是否察觉到了什么?是否通过孙婆子或其他渠道,感觉到了她并非表面那般简单?借世子之名赠书,是想看她收到世子“关注”后的反应?是得意忘形,还是惶恐不安?抑或是想试探她是否真有“爬床”之心,是否会借此机会做些什么?
第二种可能,平衡。
世子虽然厌烦后宅争斗,但并非对其中关窍一无所知。苏玉华接她入府的目的,他未必不清楚。如今苏玉华声誉因她“病倒”和流言稍受影响,他此举,或许是想给苏玉华一个小小的警示,或者只是随手丢下一颗石子,看看能激起怎样的水花,维持他需要的某种微妙平衡?给她一点无关痛痒的“关注”,既能稍稍安抚(或者说利用)她这个“棋子”,也能让苏玉华有所顾忌。
第三种可能,也是最微乎其微却让她心绪难平的可能——那一丝若有若无的“关注”本身。
是因为她之前在藏书阁的“偶遇”和表现出来的“好学”?还是因为她“病倒”事件中表现出的“柔弱”与“无辜”,引起了他哪怕一丝一毫的、近乎于对小猫小狗的怜悯?
无论是哪种可能,对苏婉清而言,这都不是什么好事。
她需要的是被遗忘,是隐藏在暗处积蓄力量,而不是被推到哪怕一丝一毫的灯光下,接受各方审视。世子的“关注”,如同一把双刃剑,看似荣耀,实则将她置于更危险的境地。苏玉华只会更加忌惮和憎恶她,府中其他势力也会开始重新打量她这个“变量”。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翻涌的复杂情绪。无论如何,书已送到,她必须应对。
她不能表现得过于欣喜,那会坐实“狐媚”、“有心机”的污名,也会让苏玉华更加警惕。
她也不能表现得无动于衷,那是对世子恩典的怠慢,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她需要一种符合她“人设”的、恰到好处的反应。
思索片刻,她将云翠唤了进来。
“云翠,将这几本书……”她指了指桌上的书册,声音依旧轻柔,却带着一丝明确的指令,“放到书架最不显眼的位置,与那些《女则》《女训》放在一处。平日里,也不必特意去翻动。”
她要将这“恩典”冷处理,既不张扬,也不废弃。同时,她也要做出回应。
她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张素笺,研墨,执笔。她的字迹依旧是那种带着几分稚拙的工整,符合一个学识浅薄的庶女水平。内容更是谨慎,只写了寥寥数语:
“婢子婉清敬谢世子爷恩典。蒙赐书册,惶愧不胜,必当珍读,以解愚钝。恭请金安。”
措辞极尽谦卑感恩,将自己放在极低的位置,只表达感谢和会认真阅读的态度,没有任何逾越或谄媚之意。
她将信笺封好,交给云翠:“寻个稳妥的机会,交给前院来回话的小厮,请他们转呈世子爷。记住,态度要恭敬,但不必多言。”
“是,小姐。”云翠小心地接过信笺。
做完这一切,苏婉清才重新坐回窗边,目光再次落向那几本被束之高阁的游记。
世子的关注,是危机,也未尝不是一种……契机?
如果运用得当,这微弱的关注,或许能成为她对抗苏玉华时,一层薄薄的、却可能关键时刻保命的护身符?至少,苏玉华再想对她做些什么极端之事时,或许会多一分顾忌。
她的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窗棂,眼中闪烁着冷静而锐利的光芒。这潭水,因为世子的随手一石,变得更加浑浊,也更加危险了。但她苏婉清,早已不是那个会被轻易淹死的弱者。她会在暗涌的激流中,稳住身形,甚至……借力前行。赠书之意,是福是祸,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