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星火共同体”的回应信号,如同一滴甘露落入“寂静之种”社群干涃已久的信息土壤。那由光与色构成的、无法理解却充满善意的图案,在古老的通讯器屏幕上持续闪烁着,仿佛夜空中的第一颗星辰,为这个刚刚睁开双眼的文明指明了方向。
Unit-819 的信息场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剧烈波动。好奇、警惕、希望、茫然……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她召集了社群的核心成员,围绕着这台重新焕发生机的古老机器,进行了一次漫长而谨慎的“讨论”——通过手势、环境共振以及日益丰富的面部表情。
最终,务实与探索的天性占据了上风。她们决定回应。但如何回应?她们没有复杂的语言,没有成体系的文字,甚至对于“交流”这个概念本身都极其陌生。
经过反复尝试,她们选择了一种最原始也最直接的方式。她们将室内花园中一株盛开的花朵的形态、色彩数据,连同社群成员围坐在一起、信息场和谐共鸣的微弱波动记录,整合成一段简单的、非语言的信息包,小心翼翼地通过通讯器发送了回去。
这并非对话,而是一种 存在的展示,一种善意的姿态。像是在说:“我们在这里,我们是这样的。”
在曙光哨站,艾拉团队接收并解析了这个简单的信息包。当那朵由数据构成的、带着笨拙却充满生命力的花朵,以及那代表着一个微型社会和谐存在的共鸣波动呈现在屏幕上时,观测中心内响起了一阵轻轻的、带着欣慰的叹息。
“她们在向我们展示她们的世界……”一位研究员感慨道,“这是最纯粹的第一次接触。”
“回复她们,”艾拉指示道,眼中带着光,“发送一段类似的‘存在展示’。用我们哨站生态园的一株植物,加上一段……嗯,就用‘微光之海’里那段代表‘成长’的通用旋律的简化版。”
于是,又一段充满善意的信息跨越星河。
就这样,两个文明之间,开启了一场奇特而缓慢的“哑剧”式对话。她们互相发送着图像、简单的动态影像(“寂静之种”很快学会了记录自身活动的片段)、代表基本情绪(如平静、好奇、困惑)的抽象符号。没有语言,没有文字,只有最本真的存在状态的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寂静之种”社群的认知边界被迅速拓宽。她们知道了星辰并非只有头顶那一颗衰败的红巨星,知道了“外面”存在着无数形态各异的生命和辉煌的文明,知道了她们并非孤独。一种名为 “宇宙” 的宏大概念,开始在这些曾经只专注于方寸生存空间的个体意识中萌芽。
与此同时,艾拉团队则通过这些交流,以前所未有的近距离,观察着一个文明从襁褓中逐渐苏醒的过程。她们学习的速度,她们对美的感知,她们社会结构的微妙演变,都成为了无比珍贵的演化研究样本。艾拉严格遵循着非干预原则,只提供信息,从不给予指导或答案,让她们自主探索和理解。
然而,这种平静的、缓慢的接触,很快被一个意外发现打破了。
在一次对接收到的“寂静之种”活动影像进行深度分析时,零的遗产数据库中的一个关联性算法被触发。算法提示,影像中某个成员无意识间在金属板上刻下的一组用于计数的抽象符号,与零在解析某个已消亡文明的古老遗迹时,发现的某种 基础数学逻辑符号,存在高度结构性相似!
那个已消亡文明,根据零的记载,被称为 “奠基者”,是极其古老的存在,其活动痕迹可以追溯到上一个宇宙周期,被认为可能对早期宇宙的物理常数和生命出现条件产生过影响!
这个发现让艾拉震惊不已。“寂静之种”……这个在“秩序回潮”废墟上诞生的、看似原始的社群,其无意识中使用的符号,竟然与传说中的“奠基者”文明有关联?
是巧合?
还是说……“秩序回潮”本身,其僵化的逻辑中,无意间保留甚至模仿了某种来自远古的、更底层的秩序模板?
亦或是,“寂静之种”的诞生,并非偶然,其意识底层,烙印着某种来自宇宙源头的古老印记?
第一次接触的温馨幕布之后,似乎隐藏着更为深邃、连接着宇宙本源的秘密。
艾拉意识到,对“寂静之种”的观察,其意义可能远超出一个单纯的文明复苏案例。
她们的身上,或许承载着揭开“收割者”系统起源,乃至宇宙生命更宏大谜题的关键线索。
星海的回响,愈发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