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的晨光刚漫过桌角的铜铃挂件,空气里还飘着隔夜咖啡的微苦和葱油饼的余香。林薇正趴在长桌上核对最终量产清单,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数字,眼底的青黑还没褪去,却透着股绷到极致的利落——距离新系列正式开售只剩两天,抄袭方的预售还在低价搅局,团队虽拼尽全力,可心里终究悬着块石头,像老巷阴雨天里晾不干的衣物,沉甸甸的。
“最后核对一遍:双金叠印样品3000份,硫酸纸插页星轨图已确认老巷真实方位,李萌的专属铜铃编号刻到700号,物流对接了三家,保证48小时内发货……”周浩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指尖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个确认键,“平台那边已经就绪,就等开售了。”
顾妍瘫在椅子上,捏着嗓子模仿广告腔:“‘老巷风物’,抄不走的记忆,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干过低价盗版货。”她话虽调侃,眼底却藏着点焦虑,随手抓起桌上的桂花糖塞进嘴里,糖渣掉了点在打印纸,像撒了把碎金。
李萌举着刚刻好的铜铃,铃身“叮铃”作响,却没了往日的雀跃:“我昨晚又多刻了50个,要是订单不够,这些铜铃可就成‘库存孤儿’了。”她戳了戳铃身上的专属编号,语气里满是不确定。
林薇刚想开口打气,桌上的老式座机突然“叮铃哐当”响起来,铃声尖锐又急促,在安静的工作室里格外突兀。这座机还是许老师送的老物件,平时很少有人打,除了……她心里一动,抓起听筒,指尖都有点发颤。
“林丫头,是我,苏掌柜!”听筒里传来苏掌柜熟悉的声音,带着点老派的洪亮,背景里还隐约飘着中药碾子“咕噜咕噜”的转动声,“我听陈小子说,你那文创被人抄了?还搞低价抢生意?”
林薇愣了两秒,没想到苏掌柜会知道这事——大概率是陈叔剪发时跟老街坊们唠嗑传开的。她鼻子一酸,刚想应声,就被苏掌柜打断:“哭啥!多大点事!咱们老巷的东西,哪能让外人随便糟蹋?”老爷子的语气带着点不容置疑的硬气,“你放心,这事我们老家伙管了!你那新系列啥时候上?我这中药铺的橱窗,给你留着最好的位置!”
“苏掌柜,您……”林薇的声音有点发颤,话没说完,听筒里又传来陈叔的大嗓门,隐约还有许老师的咳嗽声:“林丫头,我们都商量好了!你把新品预告发过来,咱们老巷的店铺,一家都不落,全给你宣传!”
挂了电话,林薇还没缓过神,手机又“叮咚”响个不停——是老店主们的微信群,平时除了分享老巷琐事,很少这么热闹。点开一看,消息已经刷了99+:
“李记五金铺报名!我把预告贴在打铁炉旁边,来打农具的乡亲都能看着!”
“许老师老书店:我写了黑板预告,用的是几十年前的老粉笔,有那味儿!”
“张婶糖水铺:我给来喝糖水的顾客送小铜铃试玩,让他们都去订!”
“陈叔理发店:剪发满20块就送新品优惠券,保准让老街坊都知道!”
群里还晒着各种准备图:苏掌柜的中药铺橱窗里,摆着张手写的新品预告,字迹是许老师帮忙写的隶书,旁边还压着片晒干的槐叶标本;陈叔的理发店镜子旁,贴满了巴掌大的小卡片,上面画着迷你铜铃,是李萌之前送的样品拓印的;许老师的老书店里,预告贴在泛黄的旧黑板上,用红粉笔圈着“老巷记忆,独家首发”,旁边还堆着几本复刻版老巷志,写着“买文创赠老书”。
“我的天……”顾妍凑过来看手机,眼睛越睁越大,嘴里的桂花糖都忘了嚼,“这是天降援军啊!比我们请十个网红代言都管用!”
林薇再也忍不住,眼泪掉在桌角的铜铃上,晕开一小片水渍。她想起当初为了做“有声插画书”,顶着烈日跑遍老巷,苏掌柜给她泡清热的菊花茶,许老师翻箱倒柜找老巷地图,陈叔一边剪发一边给她讲老巷的趣闻,张婶总塞给她甜滋滋的绿豆沙……那时候她只是想把老巷的故事留下来,没想到,这些被她记在心里的温暖,如今都成了护着她的铠甲。
第二天一早,林薇带着江屿去老巷道谢,刚走到巷口,就被眼前的景象暖得心头一热。苏掌柜的中药铺前,几个老街坊正围着橱窗看预告,苏掌柜戴着老花镜,指着预告上的“窗棂纹样”给大家讲:“这是陈小子家理发店的老窗,当年还是我爹帮着做的,一晃四十年了!”
许老师的老书店里,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对着黑板预告拍照,许老师坐在旧藤椅上,慢悠悠地说:“这系列文创,把我们老巷的星轨、槐树、老店铺都记下来了,买一本,也算给老巷留个念想。”他随手拿起一本复刻老巷志,“买文创就送这个,里面有我年轻时画的老巷速写。”
陈叔的理发店里更热闹,一个大爷正坐着剪发,陈叔手里的剪刀“咔嚓”响,嘴里还不忘推销:“王大爷,你孙子不是喜欢文创吗?林丫头这新系列,又有铜铃又有星轨图,还能听老巷的声音,比那些花里胡哨的强多了!我帮你订一本,回头给孙子当礼物!”
王大爷笑着点头:“行啊!林丫头这孩子实诚,跑遍老巷把我们的故事都记下来了,该支持!”
走到张婶的糖水铺,张婶正给一碗绿豆沙里加铜铃小挂件,笑着对顾客说:“尝尝,这是林丫头工作室的小礼物,订新品就送,纯手工刻的,上面还有老巷的名字呢!”
林薇看着这一幕幕,眼泪又忍不住掉下来。江屿伸手帮她擦去眼泪,指尖带着微凉的温度,语气温柔:“你看,你做的从来不是单纯的文创,是把老巷人的心意串在了一起。现在,他们也把心意回馈给你了。”
更让人惊喜的是,当地的民生新闻记者不知从哪听说了这事,跟着老街坊们来采访。镜头前,许老师推了推眼镜,语气实在:“林丫头他们不是在做买卖,是在给老巷留根。我们这些老家伙,能帮就帮,不能让用心做事的孩子受委屈!”
苏掌柜拿着他的中药碾子,对着镜头说:“这文创里有我们的故事,有老巷的味道,是江城人自己的东西,就得支持!那些抄作业的,抄得了样子,抄不了我们老巷的人情味儿!”
采访播出后,工作室的电话快被打爆了,预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周浩盯着后台数据,眼睛都直了:“破5000了!破6000了!还在涨!”他激动得手抖,咖啡洒在键盘上都没顾上擦。
顾妍刷新着页面,笑得合不拢嘴:“你看评论!好多人说‘冲着老巷人的情分也要买’‘支持原创,拒绝抄袭’!这才是真正的口碑营销,比我们砸钱打广告管用一百倍!”
李萌抱着铜铃坯子,激动得直跺脚:“我要赶紧刻!争取每个订单都配上专属铜铃!我还要在铃身上刻上‘老巷同心’四个字,感谢爷爷奶奶们的支持!”
江屿看着忙得热火朝天的众人,又看向窗边的林薇。她正对着手机屏幕笑,屏幕上是苏掌柜发来的照片——中药铺的橱窗前排起了小长队,都是来预订新品的老街坊。阳光落在她脸上,泪痕还没完全干,却笑得比任何时候都明亮。
“现在不担心了吧?”江屿走过去,递给她一杯温温的奶茶,还是三分糖少冰,芋圆满满当当。
林薇接过奶茶,喝了一口,甜意从舌尖蔓延到心里。她转头看向江屿,眼里闪着光:“我以前总想着,要把老巷的故事传出去,却没想到,这些故事早就把我们和老巷人绑在了一起。”她顿了顿,声音带着点哽咽,却无比坚定,“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业,是我们所有人的——是老巷的,是每一个把故事托付给我的人的。”
工作室里,铜铃的“叮铃”声、键盘的敲击声、众人的欢笑声混在一起,窗外的槐树叶轻轻晃,阳光透过叶缝洒进来,落在堆满订单的桌上,落在刻满名字的铜铃上,落在每个人带着笑意的脸上。
林薇知道,这场仗,他们赢定了。不是赢在价格,不是赢在营销,而是赢在那些藏在文创里的人情味儿,赢在老巷人最质朴的支持,赢在“用心做事,终将被看见”的笃定。而这份意外的援军,这份沉甸甸的心意,也将成为她往后走下去的最大底气——她的文创,从来都不只是产品,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是老巷人共同的记忆与牵挂。
要不要我帮你补充一段林薇带着团队给老店主们送定制铜铃的互动情节,让情感连接更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