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院之中,空气仿佛凝固。石桌上的“影石”如同一个沉睡的黑洞,吸引着所有的目光和感知。
“顾婆婆,”吴佑楠压下心中的激动,谨慎地问道,“您祖父可曾说过,该如何使用这块‘影石’?”
顾青鸾摇了摇头,苍老的面容上带着一丝看透世事的淡然:“祖父只说,当‘明钥’与‘影石’相遇,持有者自会知晓开启之法。这是属于你们‘守护者’之间的共鸣,非我等外人所能窥探。”
她顿了顿,补充道,“祖父还留下一句话:‘影石所载,关乎‘时之隙’的入口,慎之重之。’”
“时之隙?”段子昊和吴佑楠同时重复这个陌生的词汇。这似乎是一个比“观测点”更核心、更隐秘的概念。
顾青鸾不再多言,只是静静地品着茶,将空间留给了他们。
段子昊和吴佑楠知道,接下来只能靠他们自己了。
他们对视一眼,默契地同时伸出手。段子昊的手掌覆盖在“影石”之上,吴佑楠的手则轻轻按在段子昊的手背上,两人的另一只手则紧紧握住了各自的玉坠。
意识沉入。
与连接“新长安”织时者网络时那种浩瀚的信息流不同,当他们的意识通过玉坠(明钥)触及“影石”的瞬间,感受到的是一种极其深沉、粘稠的“记忆海洋”。
没有具体的图像或文字,首先涌入的是一种强烈的情感洪流——那是曾祖父段明远初次接触“影石”时的震惊与迷茫,是他在漫长岁月中对未知奥秘的孜孜探寻,是他晚年预感大限将至、却无法参透秘密的遗憾与不甘……
这些强烈的情感印记,如同陈年老酒,被封存在“影石”之中,此刻被骤然释放。
紧接着,是一些破碎的、模糊的画面片段,如同老式电影胶片般闪烁:
一片荒芜的、布满奇异晶体的山谷,天空悬挂着两个不同颜色的月亮。(陌生的时空景象?)
一位身着玄色长袍、面容模糊(但气质与曾祖父描述的“玄衣客”极为相似)的身影,正将一股能量注入一块初具雏形的“玉坠”之中。(织时者制造信物的过程?)
一场剧烈的爆炸,某个类似“蜻谷”观测点的结构在火光中崩解,碎片(包括类似青铜残片的物质)飞溅向无尽的虚空。(某次观测点事故的记录?)
最后,画面定格在一幅极其复杂、由无数光点和线条构成的星图(或者说,时空坐标图)上。
其中一个光点格外明亮,其坐标参数正通过一种难以理解的方式,缓缓流入他们的意识。同时,一个古老的、仿佛来自洪荒的名字,烙印在他们心中——“归墟”。
所有的画面和情感戛然而止。
“影石”表面的云纹似乎黯淡了一丝,仿佛耗尽了此次开启的能量。
段子昊和吴佑楠猛地睁开眼睛,大汗淋漓,胸口剧烈起伏,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漫长而惊心动魄的时空旅行。
“归墟……”段子昊喘息着念出这个名字。
这个源自华夏古籍,传说为众水汇聚之处、无底之深渊的名字,竟然与织时者的坐标联系在一起!
而那个坐标,清晰地指向了——南海深处,某片被誉为“魔鬼三角”的、充满未知与传说海域!
“影石”记录了一次观测点的毁灭,并指引了他们下一个,可能也是更危险、更核心的地点:“归墟”。
这不再是外围的观测点,听其名,便知是涉及时空本源奥秘的所在。
顾青鸾看着他们恍然又震撼的神情,平静地开口:“看来,你们已经找到了方向。”
“谢谢您,顾婆婆。”吴佑楠由衷地道谢。没有她的保管和指引,他们不知还要摸索多久。
“不必谢我,皆是宿缘。”顾青鸾摆了摆手,“前路艰险,远超你们想象。‘时之隙’……那并非是凡人应该轻易涉足之地。望你们好自为之。”
带着沉重的“影石”和更加沉重的使命,段子昊和吴佑楠告别了顾青鸾,离开了大理。回程的飞机上,他们望着舷窗外翻涌的云海,心情难以平静。
“归墟”、“时之隙”、毁灭的观测点、玄衣客制造信物的影像……“影石”揭示的碎片信息,拼凑出一个远比他们想象中更加宏大、也更加危险的真相。
织时者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他们也曾遭遇失败与毁灭。而他们所要面对的,可能不仅仅是“拾荒者”和贪婪的人类组织,还有那些隐藏在时空褶皱深处的、古老而未知的危险。
南海“归墟”,将成为他们下一个必须面对的挑战。
而这一次,他们手中的线索更多,但前路的未知与凶险,也呈几何倍数增长。守护者的道路,注定布满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