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博物馆的贵宾接待室里,气氛庄重而带着几分兴奋。
李教授作为主要发现者,正向包括段子昊、吴佑楠在内的少数相关人士,介绍这段隐藏铭文的初步解读成果。
马云飞教授也在座,眼中闪烁着学术发现的光芒。
“诸位,”李教授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我们原本认为,这件铜罍铭文记载的,是‘周’王室对某个方国首领的一次常规册命,表彰其战功。但这段隐藏铭文,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看法。”
他指向投影屏幕上被放大、标注的铭文拓片:
“根据补充记载,这次册命的背景远比想象中复杂。
当时,一个强大的外来部落联盟(铭文中称之为‘獠’)正从西北方向施加巨大压力,威胁着周王朝及其盟友的生存。”
“而被册命的这位首领,并非仅仅因为军功,更因为他在此危急存亡之秋,成功调解了另外两个长期不和的强大方国——‘虎’方与‘象’方之间的世仇,促成三方缔结了牢固的军事同盟。”
李教授顿了顿,让众人消化这个信息。
“铭文详细记载了这位首领如何在‘獠’的威胁面前,陈说利害,以超凡的外交智慧和人格魅力,说服了‘虎’方与‘象’方放下宿怨,歃血为盟。正是这个新形成的三角同盟,在后续抵御‘獠’入侵的战争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稳定了周王朝的西南屏障。”
马云飞教授补充道,语气深沉:“这意味着,我们之前对那段历史的理解是片面的。我们只看到了王室的册命和表面的战功,却忽略了背后更为重要的、关乎文明存续的外交整合与政治智慧。这位无名英雄(其名在主体铭文中已磨损)的功绩,几乎被历史长河淹没。”
接待室内一片寂静。这段被意外封存、又因缘际会得以重见天日的铭文,补上的不仅仅是一段历史的空白,更是对一种在武力征伐之外,同样至关重要的文明生存策略——团结、协商、共御外侮——的珍贵见证。
段子昊和吴佑楠心中波澜起伏。他们守护的,正是这样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文明节点。
如果这段历史彻底湮灭,后世失去的将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可能是一种应对危机的重要思路。
工作中的挑战,也在此刻悄然显现。
李教授接下来的话,带来了新的波澜:“然而,解读工作也遇到了瓶颈。铭文中提到了一个关键地点,是三方会盟之所,被称为‘蜻谷’。这个地名,在目前所有已发现的商周史料和考古遗址中,均无记载。找不到‘蜻谷’,这段历史就缺少了地理坐标,其真实性和具体细节就无法得到进一步验证。”
他看向段子昊和吴佑楠,带着学者的执着:“基金会能否支持我们,扩大研究范围?甚至支持一次小规模的、有针对性的田野调查?我们需要找到‘蜻谷’!”
这个请求,既在计划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支持学术研究本是基金会的工作,但“蜻谷”……段子昊和吴佑楠瞬间想到了很多。这个带着“蜻”字的地名,是巧合,还是与他们的蜻蜓琥珀玉坠,与织时者,有着更深的联系?
“我们需要回去商讨一下,评估可行性。”吴佑楠保持着得体的微笑,给出了谨慎的答复。
回程的车上,两人沉默了片刻。
“你怎么看?”段子昊握着方向盘,目视前方,“‘蜻谷’。”
吴佑楠望着窗外飞逝的街景,轻轻摩挲着掌心:“感觉不像巧合。铭文信息因早期时空实验意外嵌入,地点又疑似与‘蜻’有关……这或许不是一次简单的历史补全,而是一条……引线。”
“新长安的任务说明里,只提到了回收信息包,补全历史,并未提及‘蜻谷’。”段子昊沉吟,“是信息不全,还是……这本身就是一个嵌套的任务?或者,是历史自身给我们的额外提示?”
挑战升级了。他们不仅要确保历史信息被“自然”发现,现在还可能面临一个未知的、可能与自身渊源相关的考古谜题。
支持寻找“蜻谷”,意味着更深度的介入,如何把握分寸,确保一切看起来合情合理,不引发外界怀疑,需要极其精妙的筹划。
“先和浩天、欣妍,还有马教授通个气吧。”吴佑楠最终说道,“集思广益。或许,‘蜻谷’的秘密,也到了该重现天日的时候了。”
车汇入夜晚的车流,城市的灯火如同繁星。
看似平静的学术研究之下,一段被尘封的联盟秘辛正缓缓揭开,而一条指向更遥远未知的“蜻谷”之路,也悄然在他们面前展开。
工作的挑战,从精密的幕后引导,转向了面对一个更具象、也更神秘的历史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