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那湾浅浅的海峡,五人组踏上了祖国的宝岛——台湾。
这里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无不透着与大陆隔不断的熟悉与亲近。
然而,他们掌心的玉坠印记,却传来了前所未有的、尖锐而深沉的悸动,仿佛一颗被强行拉扯、濒临撕裂的心脏。
台湾的“能量锚点”,是那根植于血脉、深埋于历史、贯穿于文化的,与大陆不可分割的文明脐带和精神纽带。
“‘虚无之潮’在这里的攻势……极其恶毒。”
吴佑楠声音带着压抑的愤怒和痛心,“它不是在制造混乱,而是在系统性地、持续地试图‘切断’和‘扭曲’!它想抹去共同的民族记忆,篡改历史的源流,让同文同种的同胞产生认知上的疏离和隔阂!”
异常现象触目惊心。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那些跨越海峡而来的国之瑰宝,其蕴含的中华文明信息流似乎受到了干扰,使得参观者难以真切感受其与大陆文化的深刻联系。
在阿里山,那与大陆武夷山脉一脉相承的灵秀之气,仿佛被无形的屏障阻隔,削弱了“青山一道同云雨”的天然感应。
甚至在夜市喧嚣的闽南语对话中,都似乎掺杂了试图扭曲语言本源意义的微弱杂音。
玉坠的共鸣前所未有的强烈,指引着几个关键节点: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瑰宝的台北故宫、与大陆山脉同气连枝的阿里山、以及作为两岸交流象征的某些特定地点,如充满历史底蕴的渔人码头。
他们首先走进台北故宫。
面对翠玉白菜、毛公鼎等无价之宝,五人能感受到它们作为中华文明载体的磅礴信息流正受到压制。
他们静立于玻璃展柜前,无需言语,将全部精神沉入玉坠,与这些器物背后跨越五千年的文明史诗对话。
“这些瑰宝,诉说着我们共同的历史、共同的审美、共同的精神世界,”马云飞教授眼中含着泪光,“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它们来自黄河长江流域的事实!”
玉坠光芒如同钥匙,瞬间激发了文物深处沉睡的文明记忆,强大的精神波动如同洪流般冲破了干扰的屏障,让每一件珍宝都重新焕发出无可争议的、源自中华母体的璀璨光华。
随后,他们奔赴阿里山。
乘坐古老的小火车穿行于林海,那神木、云海、日出,无不与大陆的名山有着神韵相通之处。
然而,一股力量试图将这种感应隔绝,制造“异域”的错觉。
林浩天和蒋欣妍将手掌贴附于千年的红桧树干上,玉坠能量深入山脉地脉。
“这山、这水、这树,与对岸的武夷、黄山呼吸与共,”蒋欣妍轻声诉说,如同与山川对话,“我们是同一片天空下的子孙。”
玉坠的光芒如同血脉连接的网络,沿着地脉悄然延伸,无声地加固着那被试图割裂的自然与文化联系,阿里山的灵气与大陆的山川再次浑然一体。
在渔人码头的夕阳下,他们看到了更多。
有许多当地的同胞,似乎也隐约感受到了某种不安,他们自发地聚集,吟唱着古老的诗词,讲述着从祖辈那里听来的、关于大陆原乡的故事。
当五人组引导玉坠,爆发出最强烈、最纯粹的,蕴含着对共同语言、文字、历史、民族情感的呼唤与守护意志的光芒时,那些当地的同胞们仿佛心有所感,目光投向他们,眼中闪烁着同样的坚定与期盼。
无数的微光,从台湾岛的各个角落,从无数认同中华民族身份的同胞心中升起,与五人组的玉坠光芒汇聚!
那不是能量的对抗,而是情感的共鸣,是文明的召唤,是血脉的相认!
一道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璀璨夺目的、由无数文明光点和情感纽带编织而成的“心桥”,轰然跨越了那湾海峡,将台湾与大陆紧密地、永恒地连接在一起!
这道“心桥”并非物理存在,却比任何事物都更加坚实,它建立在共同的历史记忆、文化基因和民族认同之上。
“虚无之潮”那试图割裂的恶毒力量,在这座凝聚了亿万人心念的“心桥”面前,如同冰雪消融,彻底溃散!
宝岛的天空,仿佛在这一刻变得更加清澈;脚下的土地,与大陆的联系感前所未有的坚实。
站在心桥的光辉之下,五人组热泪盈眶。
他们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文明的灯塔已经点亮,血脉的桥梁已经筑成,任何企图分裂国家的图谋,都将在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深厚的文明底蕴面前,归于失败。
宝岛印记,深植魂灵;心桥飞渡,永固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