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捉“金丝雀”柳青青的胜利喜悦尚未持续多久,来自京城的压力便如冰雹般砸下。
赵家动用其影响力,通过多个渠道向省里施压,口径一致:
柳青青案件牵涉复杂,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必须立即移交由更高层级的专业部门接管。
甚至有位重量级人物亲自给赵书记打了电话,语气“关切”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
压力层层传导,专案组内部也出现了分歧。
有人认为既然上面要求,移交也符合程序;
有人则坚持案件是在省内突破,理应一查到底。
苏文瑾的态度也变得微妙起来,她既想深挖赵家罪证,又担心强硬顶撞会引火烧身。
代偿深知,一旦柳青青被移交,就如同石沉大海,不仅之前冒着巨大风险的行动功亏一篑,林晚乃至他自己未来的安全都将失去一个重要筹码。
必须将柳青青留在省内,至少要在移交前,撬开她的嘴!
第一回合:以程序对程序。
代偿没有硬顶,而是迅速组织专案组,以最快速度整理出柳青青涉嫌“绑架、杀人未遂、非法持有武器、危害公共安全”等多项严重刑事犯罪的初步证据链,形成一份厚厚的卷宗。
他亲自向赵书记汇报,强调:“赵书记,柳青青首先是刑事重犯,其犯罪行为证据确凿,发生在我省,理应由我省司法机关先行审理清楚。
若后续发现确实涉及更高层面的国安问题,再行移交不迟。
否则,难以向受害群众和法律交代。”
这一手,牢牢抓住了“依法办案”的制高点,将问题从“是否移交”转变为“按什么程序移交”,巧妙地将皮球踢了回去,也为审讯争取了宝贵时间。
赵书记权衡利弊,最终顶住压力,拍板决定:
“案犯暂时不移交,由省厅专案组继续审讯,但必须加快进度,限期一周拿出结果!”
第二回合:攻心为上。
获得了宝贵的一周时间,代偿亲自部署对柳青青的审讯。
他深知,对这种受过专业训练的死硬分子,刑讯逼供效果有限,必须攻心。
他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
一方面,他让审讯专家持续对柳青青进行高强度心理施压,反复播放其犯罪现场的监控录像,展示那名为她挡下注射器、至今仍在昏迷的护卫的情况,摧毁其心理防线。
另一方面,代偿在一个深夜,亲自去见了柳青青。
他没有问任何问题,只是将一叠照片放在她面前——
照片上是她远在海外、隐姓埋名生活的年迈父母。
照片拍摄的角度显示,他们正处于严密的监控之下。
代偿只平静地说了一句话:
“柳青青,你为基金会卖命,可基金会连你父母的安宁都给不了。
想想看,谁才是真正能给你和你家人一条生路的人。”
这一击,精准地命中了柳青青内心深处最脆弱的地方。
她看似冷酷,但对父母的牵挂是她唯一的软肋。
看着照片上父母浑然不觉的身影,她的心理防线开始崩溃。
第三回合:有限的胜利。
经过连续数天的鏖战,柳青青终于松口了。
她承认了自己受基金会指派,任务包括绑架林晚、必要时进行清除,以及试图离间代偿与苏文瑾。
但她声称,自己的直接上线只有一个代号“牧羊人”,每次都是单线联系,她对基金会更高层和所谓的“镜中人”知之甚少。
不过,她提供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
基金会近期确实有一个针对代偿的更大规模的“清除计划”,计划代号“净化”,但具体内容只有“牧羊人”知晓。
而她与“牧羊人”下一次紧急联络的备用方式和时间窗口,也被她作为换取父母安全的筹码交了出来。
虽然没能直接触及“镜中人”的核心,但“净化计划”这个词,足以让代偿高度警惕。
而抓住“牧羊人”的线索,更是下一步突破的关键。
一周期限到了,代偿将柳青青的部分口供(隐去了其父母相关信息)整理上报,同时强调案犯精神不稳,需要进一步审讯巩固证据。
京城的压力暂时缓和了一些,但代偿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间歇。
他将“牧羊人”的线索交给了林枫,要求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布控。
随后,他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窗外依旧繁华的都市。
柳青青这条线暂时告一段落,但“净化计划”的阴影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
他与基金会的斗争,已经进入了最残酷的相持阶段。
下一步,就看谁能先抓住对方的致命破绽。
铁幕之下,交易达成,但真正的生死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