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偿再次动用了三清会的令牌。
这一次,他的请求不再局限于信息查询,而是更加直接和危险:
“我需要关于省政法委副书记郑国涛(即之前情报中提及的实权人物)的可行制约方案。
目标:使其在短期内无法对L市事务构成有效干扰。”
请求发出后,代偿感到一丝前所未有的紧张。
这不再是隔空博弈,而是直接请求对一位副省级高官采取行动,无异于火中取栗。
三清会的回复比预想中更快,也更加冷酷。
回复并非具体的行动指令,而是一份高度浓缩的“分析报告”和一组“资源坐标”:
分析报告指出:
郑国涛此人,权欲极重,但其子郑小军在澳洲留学期间生活奢靡,资金来源可疑,且有证据表明其参与境外赌博,欠下巨额债务。
郑国涛疑似通过特定渠道为其子输送利益。此为其最大软肋。
资源坐标则提供了:
一位即将因经济问题被调查的省内国企高管(与郑小军资金往来密切)的详细犯罪证据;
一家愿意配合的、掌握郑小军部分转账记录的境外银行办事处(位于香港)的联系方式;
以及一位与郑国涛有旧怨、且即将退休的省纪委老干部的隐秘联络通道。
报告最后附有一句冰冷的提示:
“借刀杀人,祸水东引。慎用,后果自负。”
代偿反复阅读着这份报告,内心震撼于三清会情报的精准和狠辣。
这几乎是把刀柄递到了他手里,告诉他从哪里下手最致命,甚至连“执刀人”都帮他选好了几个。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诱惑。
操作得当,可以废掉郑国涛这把可能砍向自己的利剑;
但稍有差池,就可能引火烧身,万劫不复。
代偿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他权衡利弊,评估风险。
最终,他决定不亲自执刀,而是做一个更高明的“布局者”,让刀子自己动起来。
他采取了精密的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匿名投递。
他通过极其隐秘的渠道,将那份关于国企高管的犯罪证据,匿名寄送给了省纪委、省审计厅以及……那位与郑国涛有旧怨的纪委老干部。
他知道,这位老干部在退休前,一定很想办个漂亮案子,留下名声。
这份“厚礼”他绝不会拒绝。
第二步,隔海点火。
他让林枫动用海外商业关系,以“商业纠纷调查”为名,匿名向那家香港银行办事处“咨询”郑小军账户的异常资金流动情况,并暗示其可能涉及洗钱。
这种来自境外的“关注”,会通过金融监管渠道反馈回内地,引起相关部门警觉,形成内外夹击之势。
第三步,舆论铺垫。
他授意小赵(经过严格保密训练后),利用非工作时间,在几个影响力较大的国内财经论坛上,用难以追踪的Ip地址,发布一些含糊其辞的帖子,内容涉及“某些领导干部子女在海外挥霍国有资产”等,不点名,但指向性明确,为后续可能爆发的舆论风暴埋下引线。
代偿自己,则完全置身事外, 甚至在此期间,他主动向苏文瑾汇报工作时,还“忧心忡忡”地提到:
“苏市长,最近省里风声好像有点紧,我们L市的工作一定要更加规范,不能出任何纰漏,免得被某些人当靶子。”
此举既撇清了自己,又进一步强化了苏文瑾对郑国涛那边的警惕和敌对情绪。
布局完成,代偿能做的只有等待。
他像一位耐心的渔夫,已经撒下了网,剩下的就是看鱼儿何时触网。
等待的日子并不平静。
顾倾城加大了对大数据产业园项目的推动力度,频频约见代偿,甚至暗示可以动用背后的力量,帮助代偿在省里“更进一步”。
代偿虚与委蛇,始终不给她明确的承诺。
孙淼作为苏文瑾的眼线,工作倒是认真,但也时常流露出对代偿一些“越级”行为(如直接与省里某些部门联系)的不解和微词。
代偿对此一笑置之,只要不触及核心利益,他乐于表现出一定的“包容”。
半个月后,风暴终于被引爆!
那位收到匿名材料的省纪委老干部,果然雷厉风行,在退休前全力推动了针对那名国企高管的调查。
调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牵扯出了其向境外转移资产、为郑小军输送利益的线索。
几乎同时,关于郑小军境外账户异常的消息也从金融监管渠道反馈回来。
两相印证,案情迅速升级,直接指向了郑国涛!
郑国涛被省纪委约谈的消息,像一颗炸弹在省城炸响!
虽然官方对外宣称是“例行了解情况”,但圈内人都明白,这位政法系统的实权人物,已经岌岌可危。
消息传到L市,苏文瑾长舒一口气,看待代偿的眼神充满了复杂的意味。
她隐约感觉到,这场风暴背后,似乎有这个年轻副秘书长的影子,但又抓不到任何证据。
这种“神秘感”反而让她对代偿更加忌惮和倚重。
代偿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窗外云卷云舒。
三清会的利剑,已然出鞘,初见锋芒。
郑国涛这堵潜在的墙,已经出现了裂缝。
他在省级层面的第一次主动出击,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
但他知道,这远未结束。
郑国涛的倒台会引发新一轮的权力分配,而他自己,也因为这次隐秘的行动,与三清会绑得更深,也踏入了更危险的领域。
下一步,他不仅要巩固在L市的地位,更要开始谋划,如何在这场省一级的权力洗牌中,为自己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或许,那个大数据产业园,可以成为他迈向更广阔舞台的下一个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