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铁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吴元年(4064年)十二月

癸卯(初一):日食。太祖驾临白虎殿,晓谕群臣说:“自古以来忠诚贤能的人士,大致有三类:第一类,辅佐国家,安定邦国,勤勉不怠地谋求治理,委婉周详地规劝君主行善事。君主即使没有听从,他也必定再三进言。君主受到感动和启发而听从采纳他的建议,那么朝廷就能尊贵安定,众多事务都能得到妥善处理。至于选拔任用贤能之人,使民间没有被遗漏的人才,罢黜奸邪谄媚之人,处理得当而使人不敢怨恨,这是上等的贤才。第二类,广泛学习古人的言论,深知历史上既成的事迹,其内心虽然忠诚于辅佐国家,但胸中缺乏随机应变的才能,肯定古代否定当今,拘泥不知变通,而且勉强君主去做难以施行的事情。然而观察他的本心是忠诚耿直的,也可以称得上是端正的人、正直的士人了。即使多次遭到斥责侮辱,他的志向也不懈怠,这也是忠诚为国效力的人,属于中等的贤才。第三类,通晓经史之学,虽然没有什么不读的,但拘泥于古人的旧例,不懂得经世济民的权变,心中模糊混乱不能分辨是非,常常高谈阔论,以为这就是进谏,竟然不知道什么事应该先做,什么事应该后做,什么事可以施行,什么事不可以施行。凡是他谋划的事情,自认为很恰当,但实际上并不切合实用。君主如果听从了,他就会因此自高自大;君主如果不听,他就说君主不能推行他的计划。他的言论对国家毫无益处,只会让君主背上拒绝劝谏的名声。然而他的内心也没有别的恶意,只是不懂得审时度势、通达权变罢了。这是下等的贤人。我今天谈论这三类人,有见识的人自然能明白。”

甲辰(初二):律令修订完成,太祖命令颁布施行。当初,太祖命令李善长等人详细制定律令。太祖每次驾临西楼,召见各位议律官和儒臣,都赐座与他们一起讨论,以求达到最恰当的标准。太祖对起居注熊鼎说:“我刚才审阅群臣所制定的律令,有不妥当的地方,我仅凭自己的意见就做了决断,而众人总是认为是对的,很少有坚持己见进行辩论的。刑法是关系重大的事情啊!如果处理失当,人们就会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还怎么能将律法垂示后世呢?”熊鼎回答说:“皇上综合群臣的议论,以圣明的见解做出决断,确实非常恰当。请等律令修订完成后,再与朝廷大臣们详细审阅,然后颁布施行。”太祖认为他说得对。到这时律令才修订完成,太祖与朝廷大臣再次审阅,删除繁琐趋于简要、减轻重刑从轻处罚的情况居多。总共制定《令》一百四十五条,其中吏令二十条,户令二十四条,礼令十七条,兵令十一条,刑令七十一条,工令二条。《律》则是依据唐代旧律增删而成,共计二百八十五条:吏律十八篇,户律六十三篇,礼律十四篇,兵律三十二篇,刑律一百五十篇,工律八篇。太祖命令有关部门刊印颁布于朝廷内外。李善长等人被赏赐物品,各有不同。太祖又晓谕群臣说:“读书是为了穷究事理,守法是为了约束自身。所以官吏被称为奉公守法的循良之吏,不在于威严,而在于遵守法令、遵循事理罢了。你们既然读书,对于律法也不可不通晓。大致说来,人之所以犯法,是因为违背了事理。君子恪守事理,所以不犯法;小人轻视法律,所以陷入重刑。现在你们各有职守,应该知道谨慎行事。”

乙巳(初三):大将军徐达等将从益都出发,派遣使者前往乐安招降俞胜。当时俞胜的兄长俞宝被部下所杀,俞胜代其担任平章,统领部众。

第二天,徐达大军驻扎在长山、北河,般阳路总管李圭等率领军民到军门投降。于是其所属的淄川、新城等县,都望风归附。明军收得军士一千四百一十四人,粮食二万一千三百余石。

丁未(初五):太祖派遣使者谕令征虏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说:“将军统率将士,击鼓东进,攻下齐、鲁数十座城池,即使拿古代名将来比较,韩信的功劳和才能也不过如此。然而在事情的关键和形势变化之际,不可不深思熟虑。如今山东诸将虽然都已归附,但未曾派一人到我这里来。如果留下这些降将,让他们分布在原来的地盘上,这就是所谓的‘养虎遗患’啊!当初汉光武帝命令冯异平定三辅地区的营堡,对于投降的人,就将其首领遣送到京城,让普通百姓分散回乡务农,拆毁他们的营垒,不让他们再聚集起来。古人考虑祸患是很深远的。将军好好想想吧。”

大都督府同知张兴祖率军到达东平,元朝平章马德弃城逃跑。张兴祖派遣指挥常守道、千户许秉等追至东阿,元朝参政陈璧等率领所属军民五万余人前来投降。许秉又率水军奔赴安山镇,元朝右丞杜天佑、左丞蒋兴率部众投降,缴获船只一百五十余艘。孔子第五十六代孙、袭封衍圣公孔希学听说大军到来,率领曲阜县尹孔希章、邹县主簿孟思谅等到军门迎接拜见张兴祖。张兴祖以礼相待。于是兖州以东州县皆来归降。

设置尚宝司,设卿一人(正五品),少卿一人(从五品),丞一人(正六品)。设置侍仪司(从五品),设侍仪引进使。设置教坊司(正九品),掌管宴会音乐,由乐工担任,设大使、副使各一人,和声郎二人。命令设置内职六尚局。

方国珍派遣儿子方明完奉表谢罪请求投降,表文说:“臣听说上天无所不覆,大地无所不载。王者体察上天效法大地,对人无所不容。臣长久以来蒙受陛下覆载之恩,不敢自绝于天地,因此陈述愚衷,相信陛下必有包容臣之处。臣本是庸才,昧于学问,遭逢乱世多故,起兵于海岛,并无父兄势力可倚仗,与众豪杰角逐,也并非有图谋大业的野心,不过是想找到像商汤、周武王那样的明君,作为依附罢了。先前王师渡江,势如雷霆,直抵婺城,远近震惊,因此臣派儿子拜见将军,归心效顺。那时就已预知陛下必有今日,所以想依附陛下的光辉,企盼些许恩泽。而陛下推诚布公,赐手书让质子回归,命臣守卫城邑,如同钱镠旧例。臣遵奉约束,不敢违抗。岂料侄子明善不加戒备,擅自挑起事端,罪孽深重,实难开脱。如今守城将领飞书急报,说天兵远来,臣闻之惊骇失措,惶恐不安,于是让守军迎接王师,然而自己还是不免浮海逃避,这是为何?从前孝子侍奉父母,遇到用小棍责打就承受,用大棍责打就逃走,臣的情况正与此类似。臣私下自责,这十多年间,若非陛下,臣不会有今日。一旦失足,天下后世必有议论臣者。臣冒死遣子入侍。伏望陛下施以保全养育之恩,再赐臣再生之德,允许臣归乡终老,使子侄辈得以保全余生,听候驱策,实为臣万幸。”太祖起初恼怒他反复无常,览表后心生怜悯,赐书说:“先前你外示归诚,内怀奸诈,我姑且容忍,待你自效。岂料你玩弄小智,愈加肆行奸恶,竟背弃前盟,致劳我师。你还不立即束手归降,竟逃于海上,还想观望成败。如今势穷来归,言辞哀切恳挚。我将以你此诚为诚,不追究你以前过错。你勿要自疑,率众来归,一概从宽赦免。”

戊申(初六):宋迪出使山东返回,对太祖说:“都督同知张兴祖攻克山东诸郡,缴获兵马数以万计。兴祖能推诚待人,降将中有可用之才的,就让他们统领旧部,一起进取。”太祖说:“这不是好办法。听说兴祖麾下降将,甚至有统领千名骑兵的。一旦临敌,若其兵力不足以与敌抗衡,因此生变,如何控制?”于是命宋迪再往传谕张兴祖:“如今所得降将及官吏儒生,凡有才能可用的,全部送来京师,不得擅自留用。”

大将军徐达等到达章丘,元朝守将右丞王成投降。太祖梦见有人将玉璧放在自己脖子上,不久颈后肉微微隆起隐痛,怀疑是病,用药敷抹无效,后来竟长成骨头,高高隆起,十分奇异。

己酉(初九):徐达到达济南。元朝平章忽林台、詹同(脱因帖木儿)闻讯,先驱使百姓,然后率军逃走。平章朵儿只(达朵儿只进巴)等献城投降。明军收编将士二千八百五十五人,马四百二十九匹,命指挥陈胜镇守济南。后来朝廷遣送朵儿只等赴建康,行至洛口,朵儿只等杀死使者,向北逃走。征南将军胡廷瑞到达建昌,元朝武元将军李宗茂献城投降,明军获将士五千四百六十余人,马一百二十九匹,粮六万七千余石。

庚戌(初十):都督同知张兴祖率兵攻取济宁,元朝平章陈秉直弃城逃跑,明军入城驻守。

辛亥(十一日):太祖派人谕令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闻将军已平定齐、鲁诸郡,朝野同庆。我独以为,胜利后能警戒者方可常胜,安定时能警惕者方能长安。警戒者虽胜如同初战,警惕者虽安如同履险。屡胜之兵易骄,久劳之师易溃。能虑及失败,方可避免失败;能谨慎于成功,方可保有成功。必须周密防范,谨慎严密,常如临敌。若忽生懈怠,必为敌所乘。慎之!慎之!”密州守将邵礼到徐达军前投降。

方国珍及其弟方国珉率部众到汤和军门拜见投降。明军收得其步卒九千二百人,水军一万四千三百人,官吏六百五十人,马一百九十匹,海船四百二十艘,粮十五万一千九百石,其他物资也相当。接着,元朝昌国州达鲁花赤(掌印官)阔里吉思也来投降,获粮六万九千石,马五十匹,船四百八十二艘。明军将方国珍等押送京师。当初,方国珍投降并非本意,故屡次反复。虽表面归顺纳质,但仍与元朝往来如故。元朝也依赖其海运之力,屡次加封方国珍为太尉、江浙行省左丞相,赐爵衢国公;其弟方国璋为行枢密副使,方国瑛、方国珉及胡善等皆累官至行省平章政事。蒋英、刘震叛乱时,欲经台州逃往福建,方国璋在仙居与之交战,兵败被杀。

壬子(十二日):乐安俞胜派郎中刘启宗、理问张秉一到徐达军前请降。

癸丑(十三日):中书省左相国、宣国公李善长率领文武百官奉表劝太祖即皇帝位,表文说:“开创基业,既已拓展盛世疆土;顺应天命人心,理当正式登临帝位。苍生仰望,如红日方升。臣闻以道化民者称为皇,以德教民者称为帝。唯有德才超群,方能光大建立鸿名。由此继承百王而建立国家,安定四海而总揽纲纪。此等盛事闻于往昔,今逢其时适遇明主。臣等恭敬思惟殿下勇智天成,聪明绝世,扫除天下风尘,拯救万民于水火。率水师西上,伪汉幼主奉玺出降;命将军东征,伪吴国主束身归俘。于是天下归心,如江汉朝宗大海;国家肇兴,似金汤坚固永固。既已身受天命,必当君临天下。上可答天心,下可符民望。恳请俯从众请,早定尊号。臣李善长等合聚群情,亲伸劝进,在圣明朝廷前恭敬下拜,辅佐圣主如龙腾飞。发政施仁,助天地化育万物;制礼作乐,开万世太平基业。谨奉表劝进以闻。”太祖说:“当初我即吴王位,也是不得已勉强听从众人之言。如今你们又劝我即帝位,我恐德薄,不足以担当。”群臣皆叩头请求道:“天生圣哲,本为百姓。殿下即王位,天命已有归属。今又过了三四年,若不正大位,何以慰天下臣民之望?昔汉高祖诛灭项羽后,群下劝进,他也不违众请。今殿下除暴乱,救生民,功勋充塞宇宙,德行合乎天心。天命所在,诚不可违。臣等敢冒死恳请。”太祖坚决推辞。

次日,李善长等再次请求:“殿下谦让之德,昭着四方,感动神明。愿为生民考虑,早日依从群臣之请。”太祖说:“中原尚未平定,战事未息。我意待天下大定,再议此事。而你们屡请不已。此等大事当斟酌礼仪而行,不可草率。”

乙卯(十五日):改庆元路为明州府。

丙辰(十六日):太祖又派使者谕令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闻大军平定山东,所过郡县,元朝省、院官员前来投降的很多。两位将军都将他们留在军中。我担心他们与我军混杂相处,或白天遇敌,或夜间遇盗,发生不测之变,于我不利。这些人当初是屈于形势压力,未必真心归服。不如把他们送来,安置在我的官属之中,让他们每日与我们亲近相处,然后再任用,可无后患。至于济宁陈平章(陈秉直)、卢平章(卢信)、东平马平章(马德)等人的家属,也一并遣送来,我将厚待他们。”

丁巳日,征南将军胡廷瑞、副将军何文辉率领军队到达建阳,元朝的守将曹复畴出城投降,俘获将士三百多人,战马二十八匹,粮食六万八千四百石,留下指挥沈友仁驻守建阳。

元朝蒲台守将荆玉和邹平县尹董纲前来向大将军徐达投降。徐达派元朝降将佥院郦毅驻守邹平,命令指挥张野驻守章丘,调派益都指挥唐英驻守蒲台。

将方国珍所任命的伪官左、右丞、元帅刘庸等人迁到濠州居住。

戊午日,皇帝下令颁发《律令直解》。在此之前,皇上因为律令刚刚施行,担心百姓一时间不能完全理解法律的意图,或许有因过失而触犯法律的人,就对大理卿周祯等人说:“设立律令,是为了预防人犯法。乡野的百姓,怎能全都明白它的意思呢?如果有人误犯法令,赦免他们就会使法令废弃,完全依法惩处就会伤害百姓。你们之前所制定的律令,除了礼乐制度、钱粮选法之外,凡是民间日常相关事宜,分类汇总编成一书,直白地解释其含义,颁布到郡县,让百姓家喻户晓。”到这时书写成进献,皇上看了高兴地说:“前代所施行的《通制条格》这部书,不是不繁杂周密,但便利了官吏玩弄法律,民间知道的人极少,这简直是让天下百姓又聋又瞎,使他们不知不觉地犯法。如今我将这通俗解释的律令普遍推行,使人人都通晓,那么犯法的人自然就会减少了。”

下令征南将军汤和、副将军廖永忠、都督佥事吴祯率领水师从明州海道出发去攻取福州。皇帝驾临戟门,和大都督府的大臣讨论各处用兵情况,说:“胡廷瑞已取得邵武,现在命令汤和又从海上攻打福州,看这形势必定能攻克。取得福建后,应留兵驻守要害之地,然后令其从海路攻取广东。杨璟的军队攻取广西,待攻克后,就用他的军队去攻取西蜀。中原地区赤地千里,百姓粮食匮乏,军队所经之处,粮饷最为紧急,应派人前往徐州、邳州运粮,做到兵精粮足,所向必克。你们认为如何?”众人都说:“好。”

己未日,广信卫指挥沐英率领军队攻破分水关,夺取并攻克了崇安县。

庚申日,任命凌说为浙东按察使。入朝辞行时,皇上见他衣服破旧污损,就对他说:“你长久位居显要官职,还穿着破旧衣服,该不会是节俭得不符合礼制吧?”凌说回答说:“臣生平喜好节俭朴素。”皇上说:“喜好节俭固然是美德,但不要像公孙弘那样被人讥讽为矫饰虚伪。”凌说惭愧地退下。

辛酉日,俞胜从乐安前来济南拜见大将军徐达,徐达派俞胜返回乐安,留下了他的郎中杨子华。

中书左相国李善长率领礼官进献即位的礼仪。即位当天,先祭告天地,祭礼完成后,就在南郊即位。丞相率领百官以下官员以及都城的百姓和年高德劭者参拜庆贺,行叩拜舞蹈之礼并高呼万岁三次。礼仪结束后,配备好仪仗扈从队伍前往太庙,恭敬地献上册书和宝玺,追尊四代祖先,并祭告社稷之神。回宫后,穿戴衮服冕旒驾临奉天殿,百官进呈表章表示庆贺。前期准备:侍仪司在丹墀内道的西北设置放置表章的桌案,在丹墀内道东西两侧设置丞相以下百官的拜位,每个品级位置不同,分两行面向北方。捧表官、宣表官、展表官位于放置表章的桌案的西边,面朝东。纠仪御史二人位于表案的南面,东西相对。宿卫镇抚二人分别站在东西两侧的台阶之下。护卫百户二十四人位于宿卫镇抚的南边,位置稍后。知班二人站在文武官员拜位的北面,东西相对。通赞、赞礼二人站在知班的北面,通赞在西,赞礼在东。引领文武班四名人员站在文武官员拜位的北面,稍后,都东西相对。引领殿前班的两名人员站在引领文武班人员的南边,举起奏表桌案的两名人员站在引领文武班人员的北边。在西阶下安排两名抬殿上桌案的人员,面朝东。在丹陛上设置殿前班指挥司三名官员侍立的位置,位于台阶之上的西侧,面朝东。宣徽院三名官员侍立的位置位于台阶之上的东侧,面朝西。仪鸾司官员位于殿中门的左右两边,护卫千户八人位于殿东西门的左右两边,都东西相对。四名鸣鞭人员站在殿前班的南面,面向北。六位将军分别站在殿门左右两侧,四位天武将军分别站在殿阶四角,都是东西相对。殿上,尚宝司在正中设置放置宝玺的桌案,侍仪司在放置宝玺桌案的南边设置放置表章的桌案。文官侍从班中,起居注、给事中、殿中侍御史、尚宝卿在殿上东边站立,面朝西。武官侍从班悬刀指挥位于殿上的西边,面朝东。接受表章的官员站在文官侍从班的南边,面向西。内赞二人站在接受表章官员的南边,东西相对。卷帘将军二人站在帘前,东西相对。

这一天清晨,拱卫司布置仪仗,在午门外东西两侧排列武士,在奉天门外东西两侧排列旗仗。龙旗十二面,分列左右,由十二名甲士执掌。北斗旗一面、大纛旗一面居前,豹尾旗一面居后,各用三名甲士执掌。虎旗、豹旗各两面,驯象六头,分列左右。左右两边布置六十四面旗帜(包括门旗、日旗、月旗、青龙旗、白虎旗、风云旗、雷雨旗、江河旗、淮济旗、天马旗、天禄旗、白泽旗、朱雀旗、玄武旗等;木火旗、土旗、金旗、水旗、五星旗、五岳旗;以及熊旗、鸾旗、二十八宿旗等,每种旗帜排列六行)。每面旗帜配备五名甲士,一人执旗,四人执弓弩。在奉天门外陈设五辆大车:玉辂居中,左边是金辂,其次是革辂;右边是象辂,其次是木辂,都并列在丹墀左右。布置黄麾仗、黄盖、华盖、曲盖、紫方伞、红方伞、雉扇、朱团扇、羽葆幢、豹尾、龙头竿信幡、传教幡、告止幡、绛引幡、戟氅、戈氅、仪锽氅等,各自排成三行。宫殿台阶左右陈列幢节、响节、金节、烛笼、青龙幢、白虎幢、班剑、梧杖、立瓜、卧瓜、仪刀、铠杖、戟、骨朵、朱雀幢、玄武幢等,每种都排列成三行。宫殿大门左右设置一个圆盖,还有金交椅、金脚踏、水盆、水罐、圆形的黄扇、红色的扇子,都由校尉执掌。

两名侍仪舍人抬着放置奏表的桌案进入宫殿。初鼓,百官都穿上朝服。次鼓,各依品级次序在午门外整齐列队,以北为上,东西相对。通班赞礼及宿卫镇抚等官员入内就位。各位侍卫官各自穿好礼服,尚宝卿及侍从官入内。三鼓,丞相以下文武官员按次序进入,各自就位。皇帝穿戴衮冕升御座,大乐鼓吹齐鸣,乐止,将军卷帘,尚宝卿将宝玺放在案上。拱卫司鸣鞭,引班官引领文武百官进入丹墀拜位,面朝北站立。开始行进时奏乐,到达位置时奏乐。知班高喊“班列已齐”。赞礼官高唱“鞠躬”、“拜”,奏乐,行四次叩拜礼,起身,站直,乐止。捧表官以下官员由殿西门进入。内赞高唱“进表”。捧表官捧表跪行进到桌案前,接受表章的官员将笏板插在腰带间,跪在桌案东侧,接过表章放在桌案上,取出笏板,起身,退到殿内西侧站立,面向内。内赞高唱“宣表”。宣表官到桌案前,插好笏板,取过表章,跪在殿内西侧宣读。展表官插好笏板,一同跪下展开表章。宣读完毕,展表官取出笏板,一人将表章放回案上,都退下站回原位。宣表官俯伏,起身,与捧表官以下官员一同出殿西门,从西阶下,回到原位。赞礼官高唱“鞠躬”,奏乐,行四次叩拜礼,乐止。高唱“插笏”、“鞠躬”、“三舞蹈”。高唱“跪”。高唱“山呼”,众人拱手加额高呼“万岁”三次,乐工、军校齐声击鼓应和高呼。高唱“出笏”、“俯伏”、“兴”,奏乐,行四次叩拜礼。朝贺完毕,便派遣官员册封皇后,册立皇太子,以即位诏书告知天下,并将册立皇后、皇太子的册宝制度进呈皇帝。册用金册,由两片金页组成,每片依照周尺长一尺二寸,宽五寸,厚二分五厘,文字按行数镌刻楷书。每片侧边上下有小孔,用红丝绳串联开合,如同书册的样子。背面各用红锦镶嵌保护,下面垫红锦小褥子。册匣用木头制作,饰以浑金沥粉蟠龙纹,内衬红纻丝。里面用红罗销金小包袱包裹册书,外面再用红罗销金双层包袱包裹,用五色小丝带系在匣子上。宝玺用金龟纽,红色绶带,印文用篆书“皇后之宝”,依照周尺边长五寸九分,厚一寸七分。宝池用金制作,大小以容纳宝玺为准。宝匣两副,每副三层。外匣用木料,饰以浑金沥粉蟠龙纹,红纻丝衬里。中匣用金钑造蟠龙纹。内小匣仍用木料,饰以浑金沥粉蟠龙纹,红纻丝衬里。小匣放置在宝座上,宝座四角雕蟠龙,饰以浑金,座上铺锦褥,褥上放置宝池。宝玺用销金红罗小夹袱包裹。各层匣子外面再用红罗销金大夹袱覆盖。册封当天,册宝都放在红漆舆案上,案顶有红罗沥水装饰,用担床抬行。

癸亥日,中书省商议征调池州、宣徽、太平等府百姓用布袋运粮。皇上说:“国家征收赋税徭役不可过于苛刻繁琐,过于苛刻繁琐百姓就无法忍受。如今库中布帛并不缺乏,做布袋很容易,可以使用,岂能再向百姓征收?”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八上

磨铁读书推荐阅读: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我的老婆是执政官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盛嫁之庶女风华流氓帝师大唐:权谋凭着不是反派活着大华春秋,混在秦末一统天下棘圜志这个萌娃竟然是大明太孙朱雄英一梦越万年我在大唐斩妖邪抗战之第十班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万历1592从敌国开始征战蜀汉的复兴红楼之开国篇开局百万熟练度,我举世无敌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我在宋朝教王安石变法太超前亮剑之浴血抗战捡到一本三国志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大文学家水浒赘婿:娘子,我们反了吧!三国:虎牢关前,开局秒杀关二爷带着诸天万佛金身重塑系统穿越了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后汉英雄传之重生吕布神探张天海腹黑丞相的宠妻三路牧唐开局狂怼三野狗,二斤狗肉换姑娘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唐再起三国之公孙大帝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清正史编代九龙夺嫡,废物皇子竟是绝世强龙今晚教坊司包场,女帝破门而入三国黄巾逆袭抗旨他都敢,还有什么不敢做?世子的侯门悍妻大秦带我那迷人的老祖宗统一地球我是正统我怕谁郭嘉三国:搞定蔡文姬:斩获霸王之力宋宫十八朝演义大明匹夫
磨铁读书搜藏榜:相府毒千金三国第一奸贼鬼明开局重生太子丹,郭嘉带我复兴大燕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特种兵之神级技能男配个个是戏精庶女攻略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陛下,臣只想吃软饭史上最强太子!从门吏开始光宗耀祖大庆风云录大明中兴全凭杀杀杀抢抢抢大明忠勇侯我真不想当圣人啊!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大明:开局将朱祁镇驱逐朱家!靑海传词条返还,一统天下从收徒朱元璋开始金牌帝婿三国:最强争霸系统妃皇腾达,傲世毒妃不好惹饥荒开局:惨死的都是有粮的我给崇祯当老师绝色红颜,高门贵妻大航海之重生主宰我的帝国弗利兰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重生之再造华夏再生缘:我的温柔暴君(全本+出版)高武三国:从被华雄秒杀开始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卫青传奇人生大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求我登基三国崛起并州与秦始皇做哥们儿异界摆摊,县令催我快出摊南宋弃子国宝的文明密码请叫我威廉三世三国之极品纨绔三国之从益州争霸开始大明:模拟曝光,朱元璋让我造反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穿越成无敌的明朝皇帝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皇帝:朕的九皇子带兵,天下无敌宋神宗的新宋
磨铁读书最新小说: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岛奇兵铁马冰河肝胆照白话明太祖实录大周皇商三国:玄行天下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水浒新梦神州明夷录社畜穿越:靠摆烂当侯,卷王老爹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凉州雪:徐骁风云录月照寒襟浮世离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三国:大汉第一毒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衙役凌云志掠夺气血之黄巾战场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我的发小是朱元璋九两金乡野奇途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这金手指?灵言催眠为所欲为水浒:从二龙山开始聚义被书童告抢功名,我琴棋书画打脸大宋闲医反贼大明MC系统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大秦:朕让你修长城,你造高达?红楼新君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文明火种重生:穿越明末日本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锦衣异世录之铁血锦衣卫原始时代的崛起之路千年一瞬白发如月汉阙惊澜反清复华,成为日不落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