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风带着露水的凉意,掠过古观的青砖地,卷起几片枯草。林阳一行人走到院子里时,神棍已经蹲在青铜钟旁,手里摊着两张画满符号的图纸,洛羽站在一旁,笔记本上早已列好了上午的训练记录条目——从“残影出现时间”到“能量波动峰值”,每一项都标得清清楚楚。
“上午的‘时间残影’训练,按计划分两组。”神棍站起身,把图纸分给众人,“第一组林阳、周晨、秦雨,负责东厢房北侧区域,重点捕捉明朝道士的残影;第二组肖焕、罗飞、邹晓婷,负责南侧区域,盯着抗战时期的士兵残影。洛羽留在厢房门口的安全区,用你的眼睛监测能量轨迹,一旦发现残影有‘实体化’迹象,立刻通知里面的人。”
他顿了顿,指了指众人腰间的硫磺箭袋:“记住,残影逼近时先退三步,再射硫磺箭——箭尖的硫磺能暂时打散残影的能量,别想着硬扛。另外,每15分钟喝一口引气水,厢房里的空间能量比回廊浓,别让能量侵体了。”
秦雨这时已经把检测仪架在东厢房门口的石墩上,屏幕上的绿色曲线正缓慢跳动:“检测仪调试好了,对残影的能量特征识别率95%,一旦捕捉到信号,会提前2秒报警。”
周晨攥了攥手心,掌心的蓝光轻轻亮起——经过昨天的训练,他的灵能比之前更稳,不再像以前那样一紧张就晃。“我准备好了,能跟上林科的节奏。”
林阳拍了拍他的肩膀,又看向罗飞:“第二组你们三个,肖焕多盯着点罗飞,别让他又冒冒失失的。”
罗飞立刻挺直腰板:“放心!昨天回廊都走下来了,残影而已,我肯定不慌!”
上午,“时间残影”训练开始。
由第一组林阳、周晨、秦雨三人开始“精准捕捉”的训练。
林阳带着周晨和秦雨走进东厢房北侧,潮湿的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墨香——那是古观留存的经卷气息,混着霉味,倒不算刺鼻。秦雨先把小型检测仪放在墙角,屏幕上的绿灯闪了两下,开始同步传输数据;周晨站在厢房中央,灵能缓缓扩散,像一层薄蓝纱,覆盖了周围5米的范围;林阳则走到那张刻着“玄”字的木桌旁,指尖溢出一点蓝金色能量,轻轻贴在桌面上——这是昨天他和周晨发现的“残影触发点”。
“能量开始波动了,强度0.9赫兹,接近残影触发阈值。”秦雨的声音压得很低,眼睛盯着检测仪屏幕。
就在这时,周晨的灵能突然颤了一下,他立刻屏住呼吸:“有了!灵能感应到‘过去的气息’,在木桌左边!”
林阳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木桌旁的空气微微扭曲,一道淡青色的影子慢慢浮现——那是个穿明朝道袍的人,头发束成髻,手里拿着一根毛笔,正弯腰在纸上抄经。影子很淡,像蒙着一层雾,但能看清他袖口的补丁,还有桌上那盏缺了口的油灯。
“别靠近,保持3米距离。”林阳轻声提醒,指尖的蓝金色能量轻轻延伸,触碰到影子周围的能量场——他能感觉到,这道残影的能量轨迹是“循环的”,就像一盘重复播放的磁带,抄经的动作、落笔的力度,甚至呼吸的节奏,都和几百年前一模一样。
周晨的灵能慢慢靠近影子,他的掌心蓝光变得更亮,却没有丝毫晃动:“灵能能‘读’到他的动作规律,每抄完一行,会停顿2秒,然后蘸墨——这是残影的‘固定周期’。”
秦雨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录:“9:12,触发明朝道士残影,动作周期28秒\/行,能量强度1.2赫兹,无攻击性。”她刚写完,检测仪突然“嘀”了一声,屏幕上的曲线猛地往上跳:“能量强度升到1.5赫兹,残影要‘清晰化’了!”
果然,那道道士影子突然抬起头,虽然脸还是模糊的,但手里的毛笔停在了纸上,像是在“感知”周围的人。周晨立刻稳住灵能,林阳则往后退了半步,手按在腰间的硫磺箭袋上——按神棍的说法,残影清晰化时,可能会出现“互动倾向”,虽然不会伤人,但容易干扰心智。
“别对视,专注记录。”林阳提醒道。秦雨立刻低下头,继续记录影子的动作变化;周晨则用灵能“包裹”住残影的能量场,防止它进一步扩散。过了大概10秒,影子的清晰度慢慢降低,又恢复到之前的淡青色,继续抄经。
“刚才好险,我差点就看他的脸了。”秦雨松了口气,喝了一口引气水,“检测仪显示,刚才的能量峰值是1.7赫兹,比预期高0.2,可能和上午的光线有关——现在阳光正好照进厢房北侧,角度30度左右。”
林阳点点头,指尖的能量再次贴在木桌上:“再试一次,这次我用空间能量引导残影,看看能不能延长它的清晰时间,方便你们记录更多细节。”他慢慢加大能量输出,保持在2.0赫兹——这是昨天找到的“稳定点”。
随着能量注入,道士影子再次清晰化,这次不仅能看清他道袍上的暗纹,还能听到微弱的“沙沙”声——那是毛笔在纸上滑动的声音。周晨的灵能立刻跟上,把影子的动作细节“同步”给秦雨:“他抄的是《道德经》,我能看到‘道可道,非常道’的字样!”
秦雨立刻把这句话记下来,还画了个简单的经卷图案:“这是关键信息!之前神棍说的档案里,就提到清玄观的道士常抄《道德经》,现在能对应上了。”
就这样,第一组在北侧区域训练了一个多小时,共触发了4次道士残影,记录了3个动作周期、2句经卷内容,还摸清了“光线角度30-45度时,残影清晰化概率最高”的规律。
十分钟后,第二组肖焕、罗飞、邹晓婷便开始了“应对与调整”的相关训练。
肖焕带着罗飞和邹晓婷走进东厢房南侧时,阳光刚好斜斜地照在墙角的破木柜上,柜门上的铜环锈迹斑斑,轻轻一碰就“吱呀”响。肖焕先从箭袋里抽出一支硫磺箭,搭在槐木弓上,保持半拉弓的姿势——这是神棍教的“戒备姿势”,既能快速射击,又不会浪费体力;邹晓婷则拿出纸笔,站在靠近门口的位置,方便随时记录;罗飞攥着定位器,眼睛盯着地面,生怕错过残影的痕迹。
“南侧的残影触发点在木柜旁,昨天洛羽监测到这里的能量波动比北侧频繁。”肖焕轻声说,慢慢靠近木柜,指尖轻轻碰了碰柜门——和北侧的木桌一样,这也是个“能量敏感点”。
刚碰上去,木柜旁的空气就开始扭曲,一道土黄色的影子慢慢浮现——那是个穿国民党军装的士兵,背着一把步枪,正弯腰擦枪。影子比北侧的道士清晰些,能看到他领口的番号“74军”,还有袖口沾着的泥土。
“来了!”邹晓婷立刻低下头记录,“9:25,触发抗战士兵残影,着装74军军装,动作:擦枪,能量强度1.1赫兹。”
罗飞看得入了神,忍不住往前凑了两步——他从小就喜欢听爷爷讲抗战故事,眼前的影子让他想起爷爷说的“战壕里的兵”。“他擦枪的动作好熟练,和爷爷说的一样……”
“别靠近!退回去!”肖焕突然低喝一声,手里的硫磺箭瞬间对准影子——那士兵影子突然停下擦枪的动作,慢慢抬起头,虽然脸是模糊的,但能感觉到他的“目光”正对着罗飞。
罗飞吓了一跳,立刻往后退了三步,心脏“砰砰”跳:“他……他好像看到我了?”
“是残影的‘互动倾向’,你靠近时,他的能量场被干扰了。”肖焕的声音很稳,手指扣在弓弦上,却没有射箭,“再等等,没到逼近的程度,先记录他的反应。”
邹晓婷飞快地补充记录:“残影对靠近产生反应,停止擦枪,头部转向罗飞方向,能量强度升至1.4赫兹,无逼近迹象。”
过了大概5秒,士兵影子又恢复了擦枪的动作,嘴里还传出模糊的声音——肖焕和邹晓婷都竖起耳朵,罗飞也屏住呼吸,终于听清了几个字:“……小心钟……别敲……”
“是赵建军!”邹晓婷眼睛一亮,“昨天神棍说的1943年驻守士兵,他当年就提醒过探员‘小心钟’!”
肖焕点点头,慢慢放下弓箭:“这是残影的‘关键对话’,必须记下来——神棍说,这些对话可能藏着空间褶皱的规律。”
可就在这时,士兵影子突然加快了擦枪的速度,能量强度猛地升到1.8赫兹,身体也开始往罗飞的方向“飘”——这是“逼近趋势”的信号!
“射箭!”肖焕低喝一声,手里的硫磺箭“嗖”地射出,正好擦过影子的肩膀。硫磺箭碰到影子的瞬间,冒出一缕淡白色的烟,影子的能量场立刻散了,士兵的样子也变得模糊,慢慢消失在空气里。
“呼……刚才好险!”罗飞抹了把额头的汗,喝了一口引气水,“没想到残影还会逼近,我刚才差点就慌了。”
邹晓婷把“硫磺箭驱散效果:1.8赫兹残影,1箭即可打散,持续时间15秒”记下来,又看向肖焕:“接下来我们可以试试,在残影刚出现时就记录,别等它反应。”
肖焕同意,重新搭好硫磺箭:“罗飞,你站在我身后,别再往前凑;邹晓婷,重点记残影的‘反应阈值’——比如距离多近会触发逼近,能量强度到多少需要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