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琛带兵南下的那天清晨,北城的城门格外肃穆。
士兵们身着军装、肩扛长枪,整齐列队在道路两侧。
百姓们自发站在街边,手里捧着馒头、咸菜,还有用布包好的草药,往士兵们手里塞,嘴里不停念叨“多杀倭寇”“平安回来”。
苏沅站在诊所门口,看着黎琛骑着战马走在队伍最前方,深蓝色的围巾在风中飘扬——那是她亲手织的。
黎琛似乎察觉到她的目光,勒住马缰绳,回头望来。
四目相对的瞬间,他抬手按了按胸口,那里藏着她绣的平安符,随后郑重地点了点头,调转马头,一声“出发”响彻城门,队伍浩浩荡荡向南而去。
城门刚关上,北城的支援行动就进入了全速。
蓝玫瑰带着商会的人守在物资调度点,算盘声、清点声此起彼伏。
“城东粮栈的五十石粮食已经装车,城西布庄的两百件棉衣马上到。”她拿着名册,对身边的伙计说:“让运输队分三批出发,第一批先送粮食和药品,务必在三天内送到前线。”
为了确保物资安全,她还特意让商会的护卫队跟着运输队同行,“路上要是遇到倭寇能打就打,不能打就绕路,物资不能丢。”
蓝廷带领的运输队是第一批出发的。
他亲自押车,车厢里除了粮食,还装着苏沅连夜熬制的汤药——用大陶罐装着,外面裹着厚厚的棉絮保温。
“这是嫣嫣特意交代的,让士兵们喝了能驱寒预防感冒。”他对着赶车的伙计叮嘱,“路上别歇太久,争取早点到前线,让兄弟们能喝上热汤。”
苏沅的临时医站更是忙得脚不沾地,她带着春夏把药品分类打包。
外伤药、消炎药、退烧药分别装在不同的木箱里,还附上详细的使用说明;晒干的草药捆成小束,方便士兵随身携带煮水喝。
有百姓听说医站缺草药,主动把家里珍藏的草药送来,“蓝医生,这是我家老头子以前采的止血草,您拿去给前线的士兵用,能多救一个是一个。”
苏沅收下草药,一一登记,心里满是感动。
蓝百合则带着书局的伙计,在城门口搭起了临时宣讲点。
他们把抄印好的防御手册和急救知识分发给百姓,还现场讲解“遇到倭寇空袭该往哪躲”“简单的伤口包扎怎么弄”。
看到有孩子好奇地围过来,蓝百合还特意拿出图画版的手册,用浅显的语言讲给他们听:“要是看到士兵叔叔受伤了,就告诉他们去诊所找医生,知道吗?”
大伯娘和仆妇们也没闲着。
她们在蓝家老宅的院子里支起了大锅,每天天不亮就开始蒸馒头、煮咸菜,一锅接一锅,然后分装到布包里,让伙计送到守城的士兵手里。
“孩子们在前线拼命,咱们在后方也不能闲着。”大伯娘一边揉面一边说:“多蒸一个馒头,士兵们就多一分力气杀倭寇。”
守城的士兵们更是不敢松懈。
他们日夜巡逻在城墙上,检查防御工事,擦拭武器,偶尔看到运输队出发,都会挺直腰板敬礼。
他们知道,后方的支援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只要守住北城,前线的兄弟们就能没有后顾之忧地反击日寇。
夕阳西下时,第一批运输队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南城的方向。
苏沅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手里攥着黎琛临走前给她的军哨——“要是北城遇到危险,就吹这个哨子,守城的士兵会第一时间赶来。”
她轻轻抚摸着军哨,心里默念。
黎琛,你一定要平安,我们都在等你回来,等你们把日寇赶出去,等北城重新恢复安稳。
整个北城,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着。
物资驰援前线,百姓守护家园,士兵坚守防线。
他们用各自的方式,编织成一张坚不可摧的网,对抗着来势汹汹的日寇,也守护着他们共同的家园。
南方战事的消息断断续续传回北城时,赵副官的脚步几乎没停过。
他每天天不亮就扎进军政署,桌上摊着前线送来的简报,指尖在地图上反复推演倭寇的动向,眉头就没松开过。
“报告副官!”卫兵匆匆进来,递上一份电报,“前线急电,倭寇增兵攻打左翼防线,黎司令已调派后备队支援,暂时稳住了阵地,但急需补充弹药和止血药。”
赵副官接过电报,指尖划过“急需补充”几个字,喉结动了动。
他立刻叫来传令兵:“通知军械库,把库存的弹药清点一半,再去军需处支取所有备用止血药,让第二批运输队提前出发,务必在两日内送到前线!”
传令兵刚走,又有卫兵来报:“城东百姓听说前线缺物资,自发组织了募捐,现在正往军政署送粮食和棉衣。”
赵副官紧绷的脸色稍缓,起身走到门口。
只见街道上,百姓们提着布包、推着小车,把自家的存粮、过冬的棉衣往军政署搬,连白发苍苍的老人都颤巍巍地捧着一布袋小米,嘴里念叨着“给前线的孩子们送去”。
他眼眶发热,上前帮着搬东西,声音沙哑却有力:“多谢各位乡亲!我一定让这些物资平安送到黎司令手里,不辜负大家的心意!”
忙到中午,赵副官才抽空去医站找苏沅。
刚到门口,就看到她正带着春夏打包药品,地上堆满了木箱。
“蓝医生。”他快步上前,“前线急缺止血药,我已经让军械库的人来取了,还得麻烦你再准备些预防痢疾的草药,运输队一起带过去。”
苏沅点头,手里的动作没停:“我早准备好了,都在那边的木箱里,前线战况怎么样?黎琛他……还好吗?”
赵副官看着她眼底的担忧,不忍说实话——电报里提了左翼防线打得惨烈,黎司令亲自上了战场,却没说是否受伤。
他只能放缓语气:“黎司令一切安好,就是战事紧张,需要物资支援,有咱们北城百姓的支持,前线一定能顶住!”
苏沅没再多问,只是把一包新配的消炎药塞进他手里:“这个你拿着,要是守城的士兵受伤了能用得上,你也别太急,注意身体,北城还需要你守着。”
赵副官接过药,心里一暖。
他知道,现在不是慌乱的时候,黎司令把北城交给自己,他就必须守好这片后方,让前线没有后顾之忧。
下午,赵副官又去了城墙上巡查。
守城的士兵正忙着加固防御工事,看到他来,纷纷敬礼。
“副官,您放心!有我们在,倭寇绝攻不进北城!”一个年轻的士兵大声说。
赵副官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扫过城墙下整齐堆放的滚石和弓箭:“大家辛苦了,晚上轮岗时多穿件衣服,别着凉了,物资很快就会送到前线,咱们要坚持,等黎司令那边传来捷报!”
巡查完城墙,天色已经暗了。
赵副官回到军政署,桌上还放着没看完的简报。
他泡了杯浓茶,坐在桌前继续分析战况——虽然南方局势紧张,左翼防线几度告急。
但运输队能及时送物资,百姓们全力支持,守城士兵士气高涨,一切还在可控范围之内。
夜深了,军政署的灯还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