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8 集 新方向?生物农业的展望
陇南的冬天很冷,秦云带着香料和棉衣,来到边军营地。周校尉正在操练士兵,看到秦云,笑着迎了上来:“秦掌柜,这么冷的天,怎么有空来?”
“周校尉,听说兄弟们操练辛苦,特意送些香料和棉衣过来,让兄弟们暖暖身子。” 秦云递过礼盒,里面装着龙涎香、麝香,还有十套新棉衣。
周校尉接过礼盒,打开看了看,脸上的笑容更浓了:“秦掌柜有心了,兄弟们肯定很高兴。走,进帐说话。”
进了军帐,周校尉让人倒了热茶。秦云喝了一口,试探着说:“周校尉,最近官府给了小人一个新订单,要两千套棉衣、三千石粮食,还让小人垫付一半货款,税率也想提高,小人实在是为难。”
周校尉皱了皱眉:“刺史这是怎么回事?边军的物资供应本来就紧张,他还这么刁难你,要是你误了工期,兄弟们冬天怎么过?”
“是啊,小人也是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接。” 秦云叹了口气,“不过,小人担心,要是以后税率越来越高,货款垫付越来越多,小人可能就没办法再给边军供应物资了。”
周校尉点了点头:“你放心,这事我会跟刺史说,让他别太过分。你能按时按质供应物资,对边军来说是好事,他要是把你逼得没法做生意,最后吃亏的还是边军。”
秦云心里一松,赶紧道谢:“多谢周校尉,小人以后一定优先给边军供应物资,绝不耽误。”
离开军营,秦云路过城郊的村庄,看到几个农民正蹲在田埂上叹气,地里的小麦长得又矮又黄,看起来收成不会好。秦云心里一动,想起林天传过来的高产小麦种子,要是能让农民种上,不仅能解决粮食问题,还能获得百姓的信任。
回到货栈,秦云立刻联系林天,把看到的情况说了一遍:“先生,农民的小麦长得太差,要是遇到灾年,肯定会歉收,到时候粮食价格会涨,咱们的订单也会受影响。您传过来的高产种子,能不能先给农民种一些,要是成功了,再大面积推广?”
屏幕里,林天的眼睛亮了:“我正想跟你说这事。古代的农业产量太低,要是能引入高产种子,不仅能改善民生,还能为咱们提供稳定的粮食供应,甚至能通过粮食贸易赚钱。不过,不能一下子推广太多,先找一块试验田,让可靠的农民种,看看产量怎么样,也看看能不能适应当地的气候。”
“我已经找好了试验田,在城外的山谷里,土壤肥沃,还有水源,很适合种小麦。” 秦云说。
“太好了!” 林天笑着说,“我这就传一批高产小麦种子和水稻种子过来,都是非转基因的优选品种,耐旱、抗病,产量比古代的种子高三倍。你找几个有经验的农民,专门负责试验田,告诉他们怎么种植,比如施肥、浇水的时间,除草的方法,我会传一份‘种植指南’给你,用古代的语言写的,他们能看懂。”
秦云心里大喜:“太好了!先生,您尽快传过来,我这就找农民,准备播种。”
挂了通话,秦云立刻去城郊的村庄,找了五个有经验的老农民,都是之前在煤矿帮过忙的,可靠又勤劳。秦云把他们带到试验田,拿出高产小麦种子,说:“这是外地来的‘高产麦种’,产量比咱们本地的种子高三倍,你们帮我种好,我给你们双倍的工钱,要是收成好,以后你们的田也能种这种种子。”
老农民们看着手里的种子,颗粒饱满,比本地的种子大一圈,心里半信半疑。一个叫老周的农民说:“秦掌柜,这种子真能高产?咱们种了一辈子地,还没见过这么大的种子,要是种不出来,可就白费功夫了。”
秦云笑着说:“老周叔,你们放心,我这种子是经过试验的,肯定能种出来。我这里有‘种植指南’,上面写着怎么种,你们照着做就行,有什么问题随时来找我。”
老农民们接过种植指南,虽然不认字,但秦云一句一句地念给他们听,告诉他们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施肥(用古代的农家肥),什么时候浇水。老农民们听了,心里有了底,答应下来:“秦掌柜,您放心,我们肯定好好种,不辜负您的信任。”
接下来的几天,老农民们开始在试验田播种。秦云每天都去看看,给他们送水送粮,还按照林天的指示,给种子盖了一层 “保温膜”(用古代的油纸和稻草做的,能保暖保湿),帮助种子发芽。
看着试验田里的种子,秦云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这不仅是一块试验田,更是陇南农业的希望,也是他和先生拓展古代业务的新方向。要是成功了,他不仅能帮助农民改善生活,还能为货栈带来新的盈利点,甚至能影响整个大雍朝的农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