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智妍站在蜀锦博物馆大门前,手指不自觉地整理着深蓝色西装外套的领口。三辆黑色商务车缓缓驶入广场,车门打开,走出十几位肤色各异、着装正式的访客。
欢迎国际博物馆协会考察团莅临蜀锦博物馆。金智妍用流利的英语问候,声音沉稳而自信。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后,这是他们迎来的第一个国际性专业考察团,也是蜀锦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领队的詹姆斯·威尔逊博士握住金智妍的手:金馆长,恭喜贵馆获得国家一级博物馆称号。我们对你们展示的蜀锦三千年特展非常感兴趣。
这是我们莫大的荣幸。金智妍微笑回应,目光扫过考察团成员。当她的视线落在一个亚洲面孔的中年男子身上时,对方微微鞠躬。
这位是东京国立博物馆纺织品保护专家佐藤健一郎。威尔逊博士介绍道,他对贵馆新发现的先秦蜀锦特别感兴趣。
佐藤再次鞠躬,用带着口音的英语说:久仰大名,金馆长。贵馆发表的战国织锦研究报告令我受益匪浅。
金智妍礼貌地回礼,心中却绷紧了一根弦。佐藤健一郎是国际知名的纺织品修复专家,但也是出了名的苛刻评论家。他出现在考察团中,既是认可,也是挑战。
考察团跟随金智妍进入博物馆大厅。
正如各位所见,这是我们镇馆之宝——五匹西周至战国时期的蜀锦,还有一匹明朝蜀锦,西周时期是鹿鹤同春纹,战国、明朝里是龙凤纹。金智妍的声音在安静的大厅中清晰回荡,
保存环境温湿度调控,博物馆采用恒温恒湿系统(温度20±2c,湿度50±5%),减缓纤维老化。
使用防紫外线玻璃和LEd冷光源展示,减少光照损伤。
4匹蜀锦都是深藏于雪山洞穴,密封环境很好,现在仍然如新。明朝的蜀锦是传世品。
考察团成员纷纷凑近展柜,有人拿出放大镜仔细观察,有人不停拍照记录。佐藤健一郎却站在一步之外,眉头微蹙。
金馆长,他突然开口,我注意到除了这5匹织锦使用了恒温恒湿的保存方法外,其它丝织品残片,部分采用了纳米材料加固。这是否会影响文物本身的真实性?
大厅里的空气似乎凝固了一秒。金智妍保持微笑,但心跳加速。这正是她预料的挑战。
佐藤博士眼光独到。她走向展柜旁的互动屏幕,调出一组数据,我们确实使用了最新研发的纳米硅胶加固脆弱部分,但这种材料完全可逆,且只在纤维分子层面形成保护网,不会改变文物的视觉和触感特性。
她点击屏幕,显示出放大数千倍的纤维结构对比图:林修远博士——我们的首席修复专家——在这方面有突破性研究。事实上,这种技术比传统加固方法对文物的干预更小。
林修远?佐藤眼睛一亮,《可逆性纳米材料在丝绸文物修复中的应用》的作者?
金智妍点头:正是我们馆的林博士。他今天在实验室,如果各位有兴趣,稍后可以参观我们的修复中心。
威尔逊博士赞叹道:没想到贵馆在文物科技方面如此先进。
考察继续进行,金智妍引领客人穿过各个展厅,详细介绍蜀锦从先秦到明清的发展脉络。在明代楠木织锦楼前,考察团成员为保存完好的古代织造场景惊叹不已。
这座织锦楼全部采用金丝楠木建造,内部环境自然恒温恒湿。金智妍轻抚门廊上精美的雕花,更难得的是,楼内的2台花楼提花织机全部可以正常运作。我们已经仿制50台花楼提花织机,已经恢复的传统织造展示出了50种蜀锦品种。
佐藤突然问道:金馆长,贵馆如何处理文物保护与活态传承之间的矛盾?让四百年前的织机重新工作,难道不会加速它们的损耗吗?
又一个尖锐的问题。金智妍早有准备。
佐藤博士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她示意助手打开织锦楼的侧门,请各位看这里。
门后是一个现代化的工作室,几位技术人员正在监控各种仪器。我们在每台织机上都安装了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湿度等数据。这两台明、清花楼织机是国宝级文物,只在展馆陈列,不使用,正在车间使用的50台花楼提花织机都是明代织机的复制机。
佐藤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没再说话。但金智妍注意到,他眼中的质疑已经转为思考。
午餐后,考察团分成两组,一组继续参观,另一组则前往修复中心。金智妍亲自陪同威尔逊博士和佐藤前往后者。
修复中心位于博物馆地下二层,恒温恒湿的无尘环境让所有人必须穿上防护服。透过观察窗,他们看到林修远正俯身在一台精密仪器前工作,全神贯注的样子仿佛与外界隔绝。
那就是林博士。金智妍通过内部通讯系统轻声介绍,他正在分析新发现的一匹汉代蜀锦的染料成分。
佐藤突然按下通话键:林博士,您对纳米材料加固丝绸文物的长期稳定性有何评估?
林修远头也不抬:七十七年零四个月。实验数据显示,纳米硅胶的保护效果在七十七年零四个月后开始递减,完全可逆期达九十五年。
佐藤追问:那么一百多年后呢?需要重新加固吗?
这次林修远抬起头,锐利的目光透过观察窗直视佐藤:一百多年后会有更好的技术。文物保护不是把文物锁在时间里,而是为它们争取更多时间,直到下一代技术出现。
两位专家隔窗对视,空气中似乎迸发出无形的火花。金智妍屏住呼吸,这场专业对决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国际博物馆界对蜀锦博物馆的评价。
出乎意料的是,佐藤突然笑了:精彩的回答,林博士。我期待阅读您的最新论文。
威尔逊博士明显松了一口气:金馆长,你们的修复理念和设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国际博物馆协会正在筹备丝绸之路纺织品保护国际合作项目,我想蜀锦博物馆会是理想的合作伙伴。
金智妍心头一热,这正是她梦寐以求的国际认可。但就在她准备回应时,助理匆匆走来,在她耳边低语:馆长,有位法国收藏家突然造访,说是有重要事情商量。
请他稍等,我马上过去。金智妍向考察团致歉,安排副馆长继续陪同,自己则快步走向会客室。
会客室里,一位银发梳得一丝不苟、身着考究灰色西装的老人正欣赏墙上的蜀锦手工织品。听到脚步声,他转过身,湛蓝的眼睛里闪烁着精明的光芒。
金馆长,冒昧打扰。他伸出手,法语口音的英语优雅而克制,我是雅克·杜邦,杜邦艺术基金会主席。
金智妍与他握手,触感干燥而温暖:杜邦先生,很荣幸见到您。
杜邦从内袋掏出一张照片,递给她:我想,贵馆会对这个感兴趣。
照片上是一块色彩绚丽的织锦残片,图案是典型的唐代联珠团花纹,但配色和织法明显具有蜀锦特征。金智妍的心跳漏了一拍——这种品相的唐代蜀锦全世界不超过五件。
这是...
来自我的私人收藏。杜邦收回照片,动作优雅得像一场表演,更准确地说,是我祖父在1920年代从敦煌获得的。
敦煌二字如惊雷炸响在金智妍耳边。二十世纪初,敦煌藏经洞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就包括许多精美蜀锦,但绝大部分流失海外。
杜邦先生,您今天来是为了...
只是初步接触,亲爱的馆长。杜邦微笑着打断她,我听说贵馆刚刚获得国家一级博物馆称号,又在先秦蜀锦研究上有重大突破。我认为,也许我们可以在某些...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合作。
他的话像丝绸一样光滑,却让金智妍感到一丝不安。国际文物收藏家主动上门,通常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想高价出售,要么有更复杂的目的。
杜邦先生,如果您有意向将这件文物归还中国,我们博物馆非常乐意作为接收单位,并会给予相应的荣誉和...
杜邦摆摆手,笑容不变:噢,亲爱的馆长,事情没那么简单。这件织锦只是我收藏的一小部分。事实上,我祖父从敦煌带回的是一组共二十七件纺织品,包括汉唐时期的蜀锦、刺绣和绢画。
二十七件!金智妍几乎控制不住自己的表情。这样的数量和质量,足以填补中国纺织史上的多个空白。
您的条件是什么?她直截了当地问。
杜邦欣赏地看了她一眼:明智的问题。不过今天不是谈条件的时机。我只是来...打个招呼,建立联系。他取出一张烫金名片放在桌上,我将在锦城停留一周,住在瑞吉酒店。如果您和您的专家团队有兴趣进一步了解我的收藏,随时欢迎。
他微微鞠躬,转身离开,留下金智妍站在原地,手中紧握着那张名片,脑海中翻腾着无数疑问和可能。
傍晚,送走考察团后,金智妍立刻召集了核心团队。会议室里,林修远、苏雯和老陈听完她的讲述,并向羊羽、林夕汇报。
二十七件敦煌蜀锦?电话中羊羽激动得声音发颤,如果这是真的,那将是近半个世纪来最重要的发现!
苏雯则显得谨慎:姐,这个杜邦来得太巧了。我们刚获得国家一级馆称号,国际考察团前脚走,他后脚就到。会不会有什么阴谋?
阴谋未必,但一定有目的。林修远冷静分析,国际收藏家不会无缘无故展示自己的底牌。他要么想卖高价,要么...
要么有更难对付的条件。金智妍接过话头,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确认这批文物的真实性。如果是真品,它们很可能就是敦煌藏经洞流失的珍宝。
我查过杜邦艺术基金会。苏雯快速滑动平板电脑,表面上是私人非营利机构,实际上参与过多起国际文物交易。有传言说他们与几个大拍卖行关系密切。
林修远突然问:那张照片,能看出什么细节吗?
金智妍摇头:只看了一眼,但图案和织法确实符合唐代蜀锦特征。问题是,仅凭照片无法判断真伪。
需要实地考察。林修远推了推眼镜,如果杜邦允许,我可以从技术角度进行初步鉴定。
我已经约了他明天下午见面。金智妍说,林博士,你和我一起去。苏雯,你继续调查杜邦的背景。老陈,准备一份敦煌流失蜀锦的清单,越详细越好。
散会后,金智妍独自留在办公室,窗外已是华灯初上。她打开电脑,搜索杜邦和敦煌的相关信息。一条往年新闻引起了她的注意:法国收藏家捐赠两件中亚文物给吉美博物馆。
捐赠...金智妍若有所思。如果杜邦有过捐赠记录,也许他这次也是出于类似目的?但直觉告诉她,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敲门声响起,林修远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两份文件。
查了些资料。他走进来,将文件放在桌上,杜邦祖父确实在1920年代到过中国,与几个着名的文物贩子有往来。更重要的是...他指向其中一页,1924年,敦煌藏经洞有一批文物神秘消失,时间正好在杜邦祖父离开中国前三个月。
金智妍倒吸一口冷气:你是说...
只是时间吻合,没有直接证据。林修远严谨地补充,但考虑到当时敦煌文物流失的情况,这种可能性存在。
两人沉默片刻,各自沉浸在思绪中。窗外,一轮明月悄然升起,银光洒在博物馆的屋顶上。
你知道吗,金智妍突然说,我外公曾经告诉我,蜀锦上每一根丝线都连接着过去和现在。今天看着那些国际专家对我们的文物惊叹不已,我突然明白了他的意思。
林修远罕见地露出一丝微笑:丝绸之路上,蜀锦曾经是连接东西方的纽带。现在,它又成了文化交流的桥梁。
而现在,可能有二十七件失落的珍宝就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金智妍的声音带着决心,无论杜邦有什么目的,我们都要争取让那些文物回家。
林修远注视着她被月光勾勒的侧脸,轻轻点头:明天会是一场硬仗。
金智妍转向窗外,目光越过城市灯火,仿佛看到了千里之外的敦煌,和那些漂泊海外一个世纪的丝绸瑰宝。她知道,一场关于文化归属、文物追索和国际博弈的复杂棋局即将开始,而她和蜀锦博物馆,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棋局中的关键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