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阳光透过轻纱窗帘,温柔地洒在了赵志书的房间。他早早地起身,身着整洁的衣裳,发丝被仔细地束起,显得精神焕发。赵志书站在铜镜前,仔细地理了理衣襟,心中既紧张又充满期待。今天,他将前往定国侯府,正式向肖思琪的家人表达他的心意。
他手捧精心挑选的礼物——一盒上好的龙井茶和一幅自己亲手书写的书法作品,这两样礼物都寓意着他对肖思琪的深情与敬意。赵志书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跨出了房门,踏上了前往定国侯府的路途。
赵志书站在府门前,整理了一下衣衫,鼓起勇气,轻轻扣响了门环。
不一会儿,门被缓缓打开,一位身着管家服饰的老者出现在门前,他上下打量了赵志书一番,问道:“请问公子有何贵干?”
赵志书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在下赵志书,特来拜访定国侯及肖小姐,望管家通报一声。”
管家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似乎认出了赵志书的名字。他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原来是赵公子,请稍候,我这就去通报。”
片刻之后,管家返回,引领赵志书进入了侯府,赵志书跟随着管家,穿过曲折的回廊,来到了客厅。
客厅内,定国侯和侯夫人与肖思琪的母亲和三个婶婶已经等候多时。他们见到赵志书,脸上露出了和煦的笑容。
赵志书见正厅已到,连忙恭敬地行了一个大礼,道:“在下赵志书,拜见定国侯、侯夫人、肖伯母及诸位婶婶。”他的声音清晰而坚定,透露出他的真诚与敬意。
定国侯哈哈一笑,起身相迎:“赵公子不必多礼,快请坐。早闻公子才情出众,今日一见,果然仪表堂堂,气质非凡啊。”
肖思琪的母亲宁慧君也温婉地笑道:“志书啊,常听思琪提起你,说你学识渊博,心地善良,今日一见,果真是名不虚传。”
赵志书谦逊地回应:“侯爷、夫人过誉了,志书与肖小姐情投意合,愿携手共度此生。在下虽出身寒门,但定当奋发图强,不负肖小姐及侯府厚望。
如今能得肖小姐青睐,已是万幸。今日特来,是想向二位长辈表达我对肖小姐的真心实意。这是我精心准备的礼物,一盒上好的龙井茶,愿能为侯爷品茗之时增添一份雅致;还有一幅拙作,虽不及大家之手,却饱含了我对肖小姐的一片深情。”
说着,赵志书将礼物恭敬地递上,管家接过,轻轻放在桌上。
定国侯端详着那幅书法作品,字迹苍劲有力,又不失温婉流畅,不禁点头称赞:“好字,好字!志书,你这份心意,我们领了。肖家女儿能有你这样的意中人,也是我们肖家的福气。”
肖思琪的母亲宁慧君更是眼含笑意,似乎对赵志书颇为满意:“志书啊,我们肖家对女婿的要求,不仅仅是才情,更重要的是人品和责任心。看你今日之举,便知你是个有担当的年轻人。至于你和思琪的事,还需你们年轻人自己多相处,相互了解。”
赵志书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感激地说:“多谢侯爷、夫人的理解与信任,志书定不负所望,用心对待肖小姐,用实际行动证明我的真心。”
侯夫人眼神中流露出赞许之意,她轻声道:“赵公子有心了。思琪的父亲此刻虽在边关守卫国家,但我们对思琪的婚事也同样重视。你的心意,我们会代为转达。”
赵志书听罢,心中稍安,但仍保持着谦逊之态:“在下明白。边关之事关乎国家安危,肖将军的忠诚与勇敢,在下也是钦佩不已。只愿肖小姐能知晓在下的心意,不负此番前来。”
肖思琪的母亲宁慧君,脸上挂着温柔的笑容,说道:“赵公子,你的一片赤诚之心,我们都看在眼里。思琪虽然自小在边关。但也是被我们宠着长大,她知书达理,心性纯良。你们的亲事,我们自会慎重考虑,待她父亲归来再做定夺。”
赵志书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这已经是肖家能给出的最大肯定了。他再次行礼道:“多谢诸位长辈的理解与宽容。在下愿意等待,无论何时,只要肖家需要,在下定当全力以赴。”
此时,三婶插话道:“赵公子,看你也是个明白人,我们肖家看重的不仅是门第,更是人品与才华。你今日之举,已让我们看到了你的诚意。只希望日后你能待思琪如初,不负韶华。”
赵志书郑重地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婶婶放心,在下定当以真心相待,不负肖小姐,不负肖家厚望。”
谈话间,气氛渐渐融洽,赵志书心中的忐忑也逐渐消散。他深知,今日之行只是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已准备好,用真心与行动去赢得肖家的信任,以及肖思琪的心。
告别之际,定国侯再次嘱咐道:“赵公子,边关之事虽急,但家事亦不可轻忽。你今日之行,我们已铭记于心,待思琪父亲归来,必有定论。”
赵志书应声而退,心中充满了希望与决心。他知道,这一场爱情的长跑,他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