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星辰科技公益基金!企业责任
四月十九上午10点,星辰科技总部一层的“绿能厅”被装点得既有科技锋芒,又含公益温度。厅顶悬挂着数十块微型光伏板造型的吊灯,通电后发出柔和的暖白光,既呼应星辰的核心业务,又暗合“用新能源点亮希望”的主题;墙面未做过多装饰,而是嵌着三块巨型电子屏,循环播放着贫困山区的旧貌——土坯房里昏暗的煤油灯、田间地头手摇灌溉的老农,与新能源电站建成后的亮堂教室、自动化灌溉设备形成鲜明对比,画面切换处,绿色藤蔓图案的过渡动画柔化了视觉冲击。
厅内的嘉宾席上,蓝色丝绒椅的扶手上别着小巧的多肉盆栽,每盆都贴着“星辰公益”的绿色标签;桌面摆着的会议手册,封面是用可降解材料制作的,内页印着新能源扶贫的手绘插画,翻页时能闻到淡淡的草木香。后排的展示区,几排展架整齐排列,上面贴着“光伏扶贫试点案例”“环保项目规划图”,还有村民握着光伏工程师手的合影,照片里的笑容质朴而灿烂。
10点整,发布会准时开始。聚光灯聚焦在主席台,顾云裳身着一身深绿色西装套裙,西装翻领处绣着银色的光伏板纹样,既干练又透着与公益主题契合的生机;她手里握着的话筒,外壳是回收塑料再生材质,上面印着“星辰公益基金”的logo——由太阳、绿叶与星芒组成,简洁而有辨识度。
“各位来宾、媒体朋友、合作伙伴们,上午好。”顾云裳的声音清亮有力,电子屏随之切换到基金启动海报,“今天,星辰科技正式宣布成立‘星辰公益基金’,首期投入10亿元人民币,专注两大领域:新能源扶贫与环保公益。”
话音刚落,厅内响起一阵掌声,前排的行业协会代表与媒体记者纷纷点头,镜头对准主席台不停拍摄。顾云裳抬手示意安静,继续说道:“成立公益基金的想法,最初是林总提议的。去年我们在印尼推进光伏项目时,看到当地偏远村庄因缺电,孩子只能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林总当时就说‘星辰的技术不该只追求商业利润,更该用来解决真实的社会需求——企业做大了,就得扛起社会责任’。”
她侧身看向身旁的林晚,眼里满是认同:“这10亿资金,不是简单的捐赠,而是结合星辰的核心技术优势做‘落地型公益’。其中5亿用于‘新能源扶贫计划’:为国内100个无电\/缺电贫困村建小型光伏电站,配套储能系统,确保24小时供电;同时为非洲、东南亚的贫困地区捐赠便携式光伏设备,助力当地学校、医疗站通电。另外5亿投入‘绿苗环保行动’:资助高校环保科研项目,推进钙钛矿电池回收技术研发;在全国10个城市开展‘光伏屋顶进校园’活动,为中小学安装分布式光伏电站,电费收益补贴贫困学生。”
电子屏此时播放起一段短片:画面里,云南大山里的村民围着刚建成的光伏电站欢呼,孩子们在亮堂堂的教室里用电脑上课;非洲某乡村医疗站,光伏供电的冷藏设备里储存着疫苗;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调试光伏组件回收装置。短片结尾,一行绿色大字浮现:“用科技的温度,暖一方土地。”
林晚接过话筒时,厅内瞬间安静下来。她身着米白色西装,内搭浅绿色真丝衬衫,与顾云裳的绿色西装形成呼应,腕间的玉镯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星辰能走到今天,离不开行业的机遇,更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她的声音温和却坚定,目光扫过台下的嘉宾,“公益不是企业的‘附加题’,而是‘必答题’——但做公益不能盲目,要结合自身优势。星辰的核心是新能源技术,用光伏解决缺电问题,用环保研发守护生态,既是发挥所长,也是让公益项目能长久落地,而不是昙花一现。”
她抬手指向展示区的光伏扶贫案例,“去年我们在云南试点建了3座村级光伏电站,不仅解决了村民用电问题,多余的电量并入电网产生的收益,还帮村里建了幼儿园——这就是‘技术扶贫’的力量。未来,星辰公益基金要做的,就是把这样的模式复制推广,让商业能力成为公益的‘助推器’,而不是对立面。”
“林总说得太对了!”台下突然响起一声赞叹,是国内另一新能源企业的老总,“星辰带了个好头!以前我们总觉得公益是负担,现在才明白,结合技术做公益,既能帮到别人,又能让社会看到新能源的价值,是双赢!”
顾云裳补充道:“我们还和晚晴基金达成合作,‘新能源扶贫计划’会优先对接晚晴基金资助的乡村学校,让光伏电站先照亮孩子们的书桌;环保项目则会联合康泰医疗,在医院周边建‘光伏+储能’的绿色供电系统,降低医疗场所的碳排放。”
这时,两位特殊的嘉宾被请上台——一位是云南贫困村的村支书,手里捧着一面绣着“光伏点亮希望”的锦旗;另一位是非洲某学校的校长,通过视频连线激动地说:“感谢星辰的光伏设备,现在我们的学生能在晚上看书,医疗站能保存药品,你们的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村支书握着林晚和顾云裳的手,眼眶泛红:“以前村里晚上黑灯瞎火,年轻人都往外跑;建了光伏电站后,办起了农产品加工厂,年轻人回来了,日子越来越有奔头!谢谢你们,谢谢星辰!”
林晚接过锦旗,轻轻展开,金色的丝线在灯光下闪着光。“这面锦旗不是给我们的,是给所有坚持用技术做公益的人。”她转向台下,声音愈发有力,“公益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家企业的事。希望星辰公益基金能成为一个纽带,联结更多企业、更多力量,一起为社会做贡献——让新能源不仅能驱动产业发展,更能驱动社会变好。”
10点30分,启动仪式开始。林晚与顾云裳共同按下水晶启动球,球内的太阳、绿叶与星芒图案随之亮起,化作“星辰公益基金”的logo;与此同时,厅外的广场上,一组由光伏板拼成的“公益树”装置自动展开叶片,在阳光下瞬间亮起,引来阵阵欢呼。
发布会结束后,媒体蜂拥而上。面对“10亿公益资金是否会影响企业利润”的提问,顾云裳笑着回答:“去年星辰的净利润超50亿,10亿投入既能承担责任,又不会影响核心研发。更重要的是,公益带来的社会认同,让我们的技术推广更顺利——比如欧洲客户因为我们的环保投入,主动增加了20%的订单,这就是‘商业+公益’的良性循环。”
林晚则在接受采访时说:“企业的价值不止于市值,更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星辰公益基金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未来我们会把公益项目的运营数据公开透明化,接受社会监督,也希望能带动更多行业伙伴加入,让‘技术向善’成为新能源行业的共识。”
离开会场时,顾云裳对林晚说:“还记得三年前我们讨论企业愿景,你说‘要做有温度的科技企业’,现在终于落地了。”林晚点头,望向窗外的“公益树”——阳光透过光伏叶片,在地面投下细碎的光影,像撒下的希望种子。“这只是开始,”她轻声说,“商业的成功是基础,社会的认可才是长久的根基。”
当天下午,“星辰公益基金”成立的消息登上各大财经头条,《中国新能源报》评论:“星辰科技以10亿基金践行社会责任,开创了‘核心技术+公益落地’的新模式,为行业树立了商业与公益双驱动的标杆。”多家企业主动联系星辰,希望参与后续的公益项目,一股“技术向善”的风潮,正从江城向全国蔓延。
而林晚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广场上驻足观赏“公益树”的人群,嘴角扬起欣慰的笑。从晚晴基金到康泰医疗的普惠药,再到如今的星辰公益基金,她始终相信:真正的商业成功,是让资本与技术都带上温度,既能创造财富,更能温暖社会——这,才是企业最厚重的责任,也是最长久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