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圣院,矗立于天玄大陆泰山之巅,殿宇连绵,浩然之气冲塞天地。这里是儒道的源流之一,也是通往“归墟幻境”的唯一门户。
圣院核心的“正心殿”内,气氛却非比寻常。两股磅礴的半圣威压分庭抗礼,将大殿无形中分为左右。
左侧,以朱熹为首,身后站着吕祖谦、陆九渊等支持大同联邦的儒门半圣。他们气息与方炎带来的联邦气象隐隐共鸣,才气中融入了百家精义,更显灵动与包容。
右侧,则以一位面容古拙、目光锐利如鹰隼的老者为首,正是旧儒派领袖潘美。他曾是宋室旧臣,秉持“尊王攘夷,独尊儒术”之念,视方炎的大同联邦为悖逆纲常。身后十余名半圣,个个气息沉凝,才气纯粹而排外,如铜墙铁壁,抗拒着任何非儒之道。
双方并未兵戈相向,而是在进行儒门最高规格的冲突解决方式——圣道文斗。
只见大殿中央,才气纵横,演化出种种异象。左侧演化出联邦万民耕作、工匠造物、兵士护疆的繁荣画卷,百业兴旺,气运昌隆;右侧则演化出君王垂拱、士大夫治世、万邦来朝的古典秩序,等级森严,礼法森然。
两幅画卷在虚空碰撞,发出轰隆道音,那是理念与大道根基的交锋。
潘美须发皆张,厉声喝道:“朱熹!尔等背弃圣贤之道,与兵家、法家、墨家之流同流合污,搅乱纲常,此乃取祸之道!唯有复我大宋正朔,尊孔孟,黜百家,方能保人族气运不衰!”
他声如洪钟,引动圣院古老的共鸣,试图以正统之名压制对方。
朱熹面色不变,周身才气如星河垂落,稳稳定住己方画卷,沉声道:“潘兄谬矣!圣贤之道,在于济世安民,而非固步自封。方帅融汇百家,开创大同,使人族气运前所未有的凝聚、增长,此乃顺应时势之大仁政!岂不闻《易》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巧言令色!”潘美身后一位半圣怒斥,“尔等所谓大同,实乃乱道之始!长此以往,儒将不儒,国将不国!”
文斗陷入僵持,旧儒派凭借其对圣院规则的熟悉与纯粹儒道的坚守,竟隐隐占据上风,压制着朱熹等人的“杂家”气象。
就在这时,一个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威严的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一位半圣的耳中:
“看来,道理讲不通了。”
声音未落,一道挺拔的身影已无声无息地出现在正心殿门口,正是方炎。他并未刻意散发威压,但仅仅站在那里,就仿佛是整个兵道空间、乃至大同联邦气运的凝聚点,让整个大殿的法则都为之微微一滞。
潘美瞳孔一缩,冷声道:“方炎!此乃圣院重地,正在进行文斗论道,岂容你擅闯!”
方炎目光扫过场中,先是向朱熹等人微微颔首致意,随后看向潘美,语气依旧平淡:“潘圣,百日之期悬于人族头顶,尔等却在此纠缠于道统门户之见,阻我入归墟求取生机。是可忍,孰不可忍?”
“归墟幻境乃儒门圣地,岂是你这兵家子嗣想进就进?”潘美半步不退,“除非你解散联邦,重尊儒术,否则休想!”
“既然如此……”
方炎轻轻吐出四个字,眼神骤然锐利如刀!
“嗡——!”
他身后,虚空荡漾,一本古朴的青铜兵书虚影浮现,哗啦啦翻动,定格于某一页。刹那间,“擒贼擒王” 四个金光古篆冲天而起,化作三十六道无形无质、却锁定因果的兵家煞气枷锁,无视空间距离,瞬间缠绕在潘美等十余名旧儒派半圣的身上!
这并非纯粹的力量镇压,而是兵家计策与方炎自身半步大圣境界的融合,直指他们气运与圣道的核心破绽!
“你敢!”潘美又惊又怒,周身浩然之气爆发,试图冲开枷锁。但那煞气枷锁如同附骨之疽,越是挣扎,束缚越紧,甚至开始侵蚀他们的才气根基!
“并非镇压,而是请诸位暂居我之兵道空间,好生观摩何谓‘大同’。”方炎语气淡漠,抬手一挥。
“法家律令·画地为牢!”
道道蕴含绝对秩序光芒的律法条文自虚空中诞生,交织成一座巨大的牢笼,将潘美等圣连同兵家枷锁一同笼罩。下一刻,牢笼缩小,化作一道流光,没入方炎眉心,被直接收纳进了他的兵道空间深处。
在那里,他们将亲眼目睹联邦万民一心、百家争鸣的盛况,感受那蓬勃增长的文明气运。方炎留下意念:“何时尔等真心认可此道,认同‘护民’重于‘尊君’,‘共生’优于‘独尊’,何时便是尔等重获自由之日。”
此举干净利落,震慑全场。剩余的中立或观望的圣院半圣,无不噤若寒蝉。他们这才真切体会到,这位即将冲击大圣的兵道魁首,拥有着何等雷霆手段与深不可测的实力。
朱熹见状,心中暗叹一声,知道这是最快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他上前一步,肃容道:“方帅,时机紧迫,请随我来,开启归墟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