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一问,就把底牌全亮出来了。
省了他们多少功夫。
想到这儿,杨志笑容更深,看着郑乾温和地开口:
“郑厂长,您刚才说的这些,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啊。
不过您可能不知道,咱们今天的谈话是要留档备案的。
当然,不会外传,就是工作流程的一部分。
就像去派出所做个笔录,如今体制内做事都讲究程序,留下记录,才显得规范。
我们走访了不少企业,就您这家最符合扶持标准。
像您这样的实体经济,正是我们要重点帮扶的对象。
您在这份谈话纪要上签个字,再把你们跟银行对接的项目清单给我一份,我这边帮您协调推进。
至于补贴金额,后续会有专人评估核定,不在我们的职权范围。
您只管放心等消息就行。
今天打扰了,感谢您的配合,以后有需要,我们还会再来。”
话音刚落,旁边的人立刻递上一份文件。
没人注意到,角落里站着的一人正默默做着实时记录。
可此时的郑乾,满脑子都是好事将近,哪还有半点怀疑?接过文件二话不说,笑着签了名,交回去后迫不及待地追问:
“杨主任,那补助大概什么时候能下来?”
杨志依旧和颜悦色:“快了,具体数额得等评估结果。
您别急,该来的都会来。
今天就不多打扰了,您忙。”
说完便起身离开。
郑乾急忙追上去,却被门口的人不动声色地拦住。
他还在后面喊着:
“杨主任,吃了饭再走啊!”
眼看那行人头也不回地远去,郑乾站在原地,由衷感慨:
“真是上面来的大人物,连顿饭都不肯吃。”
而走出大风厂的杨志,与同伴相视一笑,低声说道:
“接下来,该去找李达康了。”
常委会一结束,李达康便径直回到了市韦大院。
这么多年来,他已经习惯了以单位为家。
工作狂三个字,贴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
以前和欧阳菁还没离婚时,家里还能有点人气,如今离了婚,他干脆连家都不回了,直接在办公室安营扎寨。
如今在汉东官场,谁要是听说你在市韦大院上班,都会忍不住竖起大拇指,打心底里佩服几分。
正因如此,在李达康的率领下,
市韦的节奏被拉得极紧,连书籍自己都吃住都在机关。
底下的人哪敢多言?可当李达康推开办公室门的一刻,
却愣住了——屋里竟坐着人。
他立马冲门口的小李吼了起来:
“小李!这怎么回事?谁让你放人进来的?
我讲过多少遍了,我不在的时候谁也不许进!
你耳朵聋了还是脑子糊涂了?
不想干趁早走人,杵在这儿干什么?连个门都守不住!”
小李站在门口满脸委屈。
里面那几位可是拿着国务院红头文件来的,
那是天上来的人物,他一个办事员能拦得住吗?
这纯粹是飞来横祸。
可他又不能解释,只能悄悄给李达康使眼色,示意别发作太狠。
李达康虽不知来者何人,但心里已有几分猜测——
会上刚提过发改委要派人下来。
眼前这两人,八成就是了。
尽管如此,他仍有些不安。
于是先发制人,借训斥下属立威,
把火撒在小李身上,实则是敲打屋里的客人。
骂完人后,他大步走进屋内,一屁股坐在主位上,
冷眼盯着对面两位访客,沉默良久才开口:
“你们什么身份?来这儿想干什么?
不开口我就报警了。”
他语气生硬,一点情面不留。
趁着对方身份未明,
先压一头,不带脏字地施加压力,逼你露出破绽。
这时,坐在杨志旁边的年轻人按捺不住了,脱口而出:
“好大的架子啊,知道的是见书籍,不知道的还以为……”
话没说完,就被杨志一把拽住。
他也清楚,这位李达康可不是郑乾那种软角色,能随便拿捏的。
可李达康反倒来了兴致,冷笑一声:
“让他继续说,我倒要听听,还能说出什么花样来。”
那年轻人脸涨得通红,作势要起身反驳。
杨志却从李达康眼神里读出了危险信号——此人根本不怕事,甚至等着你出错。
此行目的可不是来挑冲突的。
他用力拽了同伴一把,又递了个眼神,
年轻人终于闭嘴,不再吭声。
杨志随即换上温和表情,对李达康说道:
“我们来自国家发改委,我是副主任杨志。
这次前来,只是想了解一些情况,没有别的意思。”
一听这话,李达康心头微微一震。
目光在杨志脸上停留片刻,神色略有变化,但也只是一瞬。
在他看来,不管是谁派来的,只要不妨碍他干事,一切都好说。
更何况,高育良之前已有提醒,他早有准备。
略一打量杨志,便冷冷回应:
“你们发改委架子不小啊。
既无正式函件,也没提前通报,就这么闯进我这个市韦书籍的办公室?
总得给个说法吧,不然今天这事不好收场。”
这话掷地有声,毫不退让。
原因很简单——李达康向来独断专行惯了。
你一个副主任,不过是临时差遣,算不上真正的钦差大臣。
想摆谱?也得看对象是谁。
他对沙瑞金低头,是因为沙瑞金是他的顶头上司,
有权直接干预他的仕途。
而他在京州的根基,全系于光明峰项目。
那是动不得的底线,也是汉东眼下最要紧的大事。
那是后赵立春时代的政绩标杆,
所有人都心照不宣地维护着。
只要内部不出问题,李达康就不会倒。
哪怕是中央下来的考察组,也不敢轻易碰这块红线。
一旦惹出乱子,就是跟整个汉东官场为敌,
这种代价,没人愿意承担——这正是李达康的底气所在。
面对质问,杨志依旧不动声色,脸上笑意未减。
他从容地从包里抽出一份文件,递给李达康:
“这是国务院办公厅的特批文书,有值班秘书长的亲笔签字。
如果您有疑虑,我可以立刻安排电话确认。”
说着,他轻声道:“李书籍,您看这样可以了吗?”
李达康接过那份盖着国印的文件,手心微微一颤。
这枚国务院公章,他此前从未亲眼见过。
虽然名字熟悉,但真正摆在面前时,那份分量,终究不一样。
在他经手的众多文件里,都盖着这样的章。
可眼前这份批文,却格外不同。
是专门针对调查事项的正式批复,这让李达康心头一紧。
他如今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想掌握主动权罢了。
但杨志一个电话就能核实的事情,却让他哑口无言。
倘若真打了那通电话,汉东的利益必然受损。
国务院管的是全国大局,资源调配、财政转移支付,全归他们统筹。
这些事,向来由上面拍板定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