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人眼里,他已经位高权重,可在高层眼里,他晋升的希望已经不大了。
可他自己心里,还是存着一点念想,只是没人知道罢了。
听着他半开玩笑的语气,祁同伟也笑了笑。
“多关照!一定多关照!
不过,那个老前辈把位置让给我了。
我这天天盼着能提个副省,真是急死我了。
各位就帮帮忙,给兄弟一个机会。”
听他这么一说,几位副省级干部互相看了看,笑着摇头。
祁同伟这事,圈子里基本都知道。
不少人还当个笑话听过。
主要是他这个公安厅长,确实配不上。
光杆司令一个,啥都没有。
就连现在的证法委副书籍头衔,也是最近才批下来的。
所以自从高育良失了势,和祁同伟搭班子。
这些大员们对汉大帮也不再抱有幻想。
别人轻轻松松就能配上的副职,到了你这儿就配不上。
这不是失势还能是什么?虽然大家嘴上不说,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只不过这类话都是私下说说。
现在被祁同伟当众拿出来讲,感觉就不一样了。
谁都明白,高育良的得意门生就是祁同伟。
两人几乎是拴在一起的,在这种场合。
就不是一句简单的玩笑,更像是个提醒。
你们要是不配合,那我的上位,就从这里开始了。
几位都听出了话里的意思,但脸上毫无波动。
簇拥着祁同伟走进会场。
刚刚坐上主位的高育良看到这一幕,神情平静。
要搁以前,他怕是早就拍桌子了。
可如今不同了。
哪怕情况一模一样,高育良心里也只想着一件事:
弟子自有他的安排,这没什么不妥。
毕竟现在自己的位置,也是祁同伟帮他争取来的。
说到底,汉大帮名义上的领头人还是自己,但真正操盘的人,已经变成祁同伟了。
这个学生,比他想象中厉害得多。
祁同伟在这种场合也拿捏得非常到位。
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哪,该坐哪儿就坐哪儿,从不越界,不给人抓把柄的机会。
李达康坐在高育良旁边,一直在观察祁同伟。
他眼中的祁同伟,跟以前已经判若两人。
这转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大风厂那晚吗?
李达康看着祁同伟出神,一时竟有些恍惚。
而坐在首位的高育良,这时轻轻咳嗽了一声。
全场顿时安静下来。
高育良心里暗想,这就是权力的感觉!
“各位,都是老熟人了。
有些话,我就直说了。
大家也都了解我,在汉东这块地方摸爬滚打了这些年。
对各方面的状况,我都有个大致的了解。
也没想到组织会把这副担子交给我,原本我以为自己就要回家养老了呢。”
听到这话,现场的干部们也配合地笑了几声。
高育良这位大学教授出身的人,讲得如此实在,还是头一回,大家也觉得挺新鲜。
毕竟在这个节骨眼上,他这种态度,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说明他不是那种刚上任就急着立威的类型。
此时台下的李达康,顺势接话道:
“高省掌这话讲得实在,我们做正府工作的,第一点,就是得接住地气。
只有这样,老百姓才能知道我们在想什么,也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高育良全身的毛孔仿佛都打开了。
这个李达康,从前和他搭档时处处不对付。
当年在林城,他是书籍,李达康是市长,两人磕磕绊绊,闹得不可开交,直到现在。
彼此之间,还是有些隔阂。
可如今他一上位当省掌,李达康立刻让他尝到了什么叫权力的味道。
昔日桀骜不驯的李达康,现在竟像温顺的小绵羊一样,顺着你的话往上调。
不得不承认,李达康到底是做秘书出身的,这几句场面话,说得人心里舒服。
高育良看了李达康一眼,李达康微笑着回应,嘴闭上了,继续听高育良往下说:
“达康书籍说得对,我们做正府工作的,和做组织工作的不同,组织工作更讲究理论。”
我们的所有努力,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服务人民。
我们所进行的改革开放,可以说是气势磅礴,席卷全国。
每个人都置身于这场时代浪潮之中,其中,不少人依靠自身奋斗,或些许运气,站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然而,这风口之上既有荣耀,也有诱惑,更伴随着风险。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引导和把握。
展望未来,远不如回顾过往来得清晰。
当初我们正府积极回应改革号召,才有了如今汉东稳步发展的局面。
可仍有不少人,还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
这是我们应当正视的问题。
老百姓常讲“父母官”这个词,其实这背后,是他们的无奈。
而我们的干部,更应是一个服务者的身份。
我曾多次到魔都学习考察,发现相比他们,我们的行政效率实在令人汗颜。
就拿光明区的信访窗口来说,想要做出一点调整,需要走七八道程序,十几个人签字,等流程走完,你们知道用了多久吗?整整半年!
好在光明区区长自掏腰包,花六十块钱买了四个小凳子,巧妙地改善了信访接待条件。
虽然比不上银行的服务窗口,但至少做出了实际的改变。
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例子,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但不是每一次、每个部门,都能有孙连城这样灵活应对、处理得当的干部。
同志们,我们今天能坐在这里,靠的是群众的支持。
有句话说得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我们的人民,是最可敬、最可爱的人民。
我希望你们不要辜负他们,也绝不能辜负他们。”
高育良这一番话,既讲高度,也有深度,有理论,更有实际操作,借势发力,充分展现了他的政治素养。
但不得不说,此刻的高育良,确实是把人民放在了心上,否则也说不出这样一番话。
此时最紧张的,莫过于李达康了。
就在昨天,他才刚刚批评过孙连城的信访窗口问题,虽然他心里清楚,目前能做到这一步已属不易,但因为没达到预期目标,还是不得不批评几句。
可今天高育良竟然在会上当众提起,让他心里一紧,难道高育良要开始动作了?
“大家都知道,我是从学术界出身的,有些书生气,前面这些话希望大家能牢记,这是我的底线。
那么接下来,我们进入正式议题。
达康书籍,现在省里最关注的光明峰项目,目前进展如何?有没有什么困难?
有什么问题,咱们就实话实说。
咱们都是老同事了,大家齐心协力,先把这件大事办好!”
李达康一听这话,心里就不淡定了。
这个光明峰项目,沙瑞金可能不清楚,但高育良作为本地干部,心里肯定明白。
原本他的设想是拆除大风厂,将这一带改造成cbd,打造一个城市地标,把老旧工业区
转变为城市核心区,带动周边房价上涨,正府也能借此增加土地出让收入,这也是他迈向更高职位的重要政绩。
但这个计划现在却被卡在了大风厂。
一个陈岩石挡在前面,让他投鼠忌器。
毕竟对方是沙瑞金的长辈,不敢轻举妄动,否则早就动手强拆了。
这件事远不止是拆迁那么简单,更深层的,是背后的正治博弈。
大风厂和山水庄园之间的官司,真正难办的是法律执行难的问题。
上一次冲突事件,造成数十人伤亡,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
到如今,还没找到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昨天刚谈妥,打算破财消灾,但这种话在会上是不能说的。
如果给大风厂的工人补偿了,那其他工厂的工人又该怎么办?
这种问题不能简单照搬一个办法来处理。
但他李达康也没别的招了。
现在高育良又一次当众提起,让李达康一时语塞。
他感觉到四周的目光都集中了过来,便迅速调整状态,开口回应:
“我们京州的光明峰项目,目前进展顺利。
虽然之前的负责人丁义珍出走海外,但现在的负责人孙连城是一位认真负责的好同志,正在积极协调大风厂工人的相关问题,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目前相关区域的配套设施建设——”
以及相关的赔偿与分配问题,均已妥善解决。
只待大风厂方面协调妥当,工程便会立刻恢复。
确保在一年之内,完成项目的交付!”
此时的李达康,语气坚定,情绪高涨。
仿佛这场风波已经尘埃落定,胜利在望。
在座其他人或许不明就里,但高育良心里清楚得很。
这位老对头向来只报好消息,不提困难。
这也是他为何要在会上特别提到这个项目的缘故。
一方面,是给他敲个警钟,让其心里明白自己的处境;
另一方面,是当众询问是否需要支持,打乱他可能想开口求助的节奏。
毕竟现在的李达康,刚上任不久,什么出格的事都干得出来。
这个时候必须稳住局面。
对高育良而言,这种拿捏分寸的事,早已驾轻就熟。
他点了点头,接着说道:
“达康书籍干得确实不错,我们汉东要发展,就需要这种敢拼敢干的精神。
达康书籍的能力,我早就见识过。